新時代大陸對台政策的新戰略思維

新时代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战略思维

石齊平

新时代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战略思维

在提出“惠臺31條措施”後,大陸當局在兩岸關係上又有兩個大動作,一是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與臺灣“斷交”、與中國建交,二是大陸民航局發函44家執飛大陸航班的境外航空公司,要求整改涉港澳臺信息,不得將它們列為“國家”。這些事件、政策,可以單獨地去看,但合起來整體地觀察分析,或許更能浮現出新時代大陸對臺政策新戰略思維的輪廓。

新時代,可以理解為習近平時代,習近平時代大陸的對臺政策,從長期、中期、短期三個時間段來看,有相應的大、中、小三個戰略思維。

長期看,習近平在中共19大提出的要讓中國強起來的目標設定在2050年達成。強起來,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領土與主權的完全統一,這即包括臺灣問題的根本解決。

中期看,隨著中國強勢崛起,美國在地緣戰略上持續加大對中國的遏制包圍(從亞太再平衡到印太戰略),中國的因應是“一帶一路”與力求突圍第一島鏈,前者是經濟文化概念,後者是地緣與軍事概念,作為第一島鏈中樞的臺灣,自然就面臨必須儘早根本解決的壓力。

而短期的小戰略概念,就是對於臺灣內部急迫地“去中國化”,大陸方面決不會坐視不理。近期大陸的對臺政策與相關部署,大致可歸納為三個“化”:

1.“一中”國際化;

2.臺灣“大陸化”;

3.統一單邊化。

所謂“一中”國際化,是因為臺灣當局抗拒“一中”,堅決否認“九二共識”,並且不遺餘力地推動“去中國化”,大陸當局因此決定先在國際間貫徹落實“一中”。

1

在所有國際組織,排斥、拒絕臺灣當局以非中國的名義參與,做到堅壁清野的地步,也就是“零空間”;

2

要求所有與大陸有交往或在大陸有生意的國際組織或企業,在有關臺灣的標示或稱呼中,不得將其列為“國家”,必須清楚註明“中國,臺灣”,這是“零模糊”;

3

逐一切斷某些國家與臺灣的“外交”關係。自2016年5月蔡英文執政以來,迄今2年已切斷了4個。目前臺灣當局還有18個“邦交國”,不排除會繼續減少,最後到零“邦交國”的地步,目的就是要讓臺灣作為一個“國家”的概念,在國際社會中“零存在”。

零空間、零模糊、零存在,合起來,就是讓臺灣當局排斥抗拒的“一中”完完全全地存在於國際社會。

所謂臺灣“大陸化”,是因為臺灣當局拒絕接受“一中”,對外媚日拉美,對內“去中國化”,修改教科書,強調臺灣史觀,減少中國元素,大幅刪減文言文教材等,大陸當局於是決定以“大陸化”來全面對抗臺灣當局的“去中國化”。

1

對臺灣人民在大陸地區的投資營商、就學、生活、就醫等等一律給予國民待遇;

2

對臺灣人民因個別原因不得返回臺灣者,給予中國大陸的身份證;

3

對臺灣人民在海外遭遇困難者,通過中國駐外使館給予積極協助。

凡此,皆是讓臺灣人民感受到做一箇中國人可以得到的便利、權利、安全與尊嚴,這即是“大陸化”。

所謂統一單邊化,是指由於臺灣當局堅決走向“臺獨”,抗拒統一,因此大陸當局也不得不改變期冀兩岸雙方共同協商的統一,而著力於大陸單方面來推動統一。

1

只要臺灣當局持續抗拒“一中”,大陸當局即中斷所有協商渠道;

2

全線推動從經濟到政治、社會、外交、軍事的對臺“統一”行動與部署,以期最終實現統一;

3

為防止及對抗美、日等國際力量的“介入”,大陸將強化各種反“介入”及“區域拒阻”能力。

這“三個化”是為(短期)小戰略服務的;小戰略是為(中期)中戰略服務的;中戰略則是為(長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戰略服務的。

(作者系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