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快樂!冬至最講究「養藏之道」

冬至快樂!冬至最講究“養藏之道”

今天冬至。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晝最短、夜最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記得小的時候家裡老人都會教小孩兒一些人冬至諺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至食俗在北方大部分區域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各地冬至習俗是不同的:北方冬至這一天吃餃子和餛飩;江南冬至這一天吃湯圓;寧夏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浙江冬至這一天吃蕎麥麵;貴州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福建冬至這一天搓丸;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冬至快樂!冬至最講究“養藏之道”

冬季最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日常起居。

穿衣要注意保暖,特別是要注重頸部、腹部的保暖。每天堅持泡泡腳。冬至後要早睡晚起,適當午休。老人的居室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

精神調養。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養成善良、寬厚之心,宰相肚裡能撐船,心寬則無憂。要成樂觀的心態,不為小事費神,不要強求功利、患得患失。

飲食調養。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這個季節進補一般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平補: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等,芹菜、蘿蔔、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平補食品,可溫滋二法兼用,口味則以平和為主;滋補: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滋補食品,宜清燉、清蒸或煨湯,口味清淡;溫補: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狗肉,公雞,鵝,海參,烏賊,鹿肉,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蔥、蒜、韭、姜,蠶豆,小麥粉,酒類等,溫補食品,宜紅燒或醬滷,口味濃重。老年人冬令進補不能忘記人體臟腑、氣血、陰陽等各方面的平衡。最好還是多吃一些彌補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蔔、白菜等。少吃補藥,記得有句話“是藥三分毒”嗎?食補才是最安全。

冬季的食物:

堅果: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柚子: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它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鎂、鈉等人體必需的元素。具有健胃、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促進食慾、治消化不良等症,理氣散結。

栗子:富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較少。此外還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多種維生素。栗子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鬆等,同時也能抗衰老。

山楂:俗話說:“欲得長生,腸中常清”。山楂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自古以來,就成為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

石榴:石榴的營養價值也是很高的,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維生素、有機酸、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礦物質,而其中的維生素含量比蘋果還要高出1-2倍。

香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食物纖維和鉀、鎂、鈉等礦物質,能有效維護皮膚、毛髮的健康,可以預防中風和高血壓。同時,有鎮定安眠,潤腸通便,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助消化和滋補的作用,對減肥也相當有效。體質偏虛寒者,不宜多吃。

橘子:含水量高、營養豐富,含大量維生素C、枸櫞酸及葡萄糖等十餘種營養物質。食用得當,能補益肌體,特別對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壓患者,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臟解毒作用,加速膽固醇轉化,防止動脈硬化。

核桃:含多種營養物質,能夠防止細胞老化、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定喘,順氣補血。

蘿蔔:民間有:“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冬季蘿蔔賽過小人參。”所以冬至吃蘿蔔最滋補,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補充營養,滋補身體,又能增強抗寒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