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快乐!冬至最讲究“养藏之道”

冬至快乐!冬至最讲究“养藏之道”

今天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昼最短、夜最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老人都会教小孩儿一些人冬至谚语。“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至食俗在北方大部分区域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各地冬至习俗是不同的:北方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和馄饨;江南冬至这一天吃汤圆;宁夏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浙江冬至这一天吃荞麦面;贵州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福建冬至这一天搓丸;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

冬至快乐!冬至最讲究“养藏之道”

冬季最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日常起居。

穿衣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要注重颈部、腹部的保暖。每天坚持泡泡脚。冬至后要早睡晚起,适当午休。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精神调养。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养成善良、宽厚之心,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宽则无忧。要成乐观的心态,不为小事费神,不要强求功利、患得患失。

饮食调养。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这个季节进补一般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平补:猪肉及其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平补食品,可温滋二法兼用,口味则以平和为主;滋补: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蜇、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滋补食品,宜清炖、清蒸或煨汤,口味清淡;温补: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狗肉,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酒类等,温补食品,宜红烧或酱卤,口味浓重。老年人冬令进补不能忘记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等各方面的平衡。最好还是多吃一些弥补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少吃补药,记得有句话“是药三分毒”吗?食补才是最安全。

冬季的食物:

坚果: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其他季节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则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坚果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适量食用坚果,称得上是冬至养生的窍门。

柚子: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

栗子:富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较少。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栗子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同时也能抗衰老。

山楂:俗话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山楂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

石榴:石榴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维生素、有机酸、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矿物质,而其中的维生素含量比苹果还要高出1-2倍。

香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物纤维和钾、镁、钠等矿物质,能有效维护皮肤、毛发的健康,可以预防中风和高血压。同时,有镇定安眠,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滋补的作用,对减肥也相当有效。体质偏虚寒者,不宜多吃。

橘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核桃: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防止细胞老化、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的作用。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萝卜:民间有:“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