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古代人對著「火摺子」一吹,它就能就冒火?看完長見識了

小編小時候十分愛看電視劇,尤其是古裝劇。在電視劇裡,我們總會看到主角或者配角掉進什麼坑或者什麼洞裡。這時候,他們就會不知道從哪裡掏出一個竹筒,對著竹筒一吹,竹筒就會慢慢冒火光。電視劇裡的人拿著這個冒著火的竹筒照明,總是會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武功秘籍等。小編那時侯年紀小,所有的目光都被劇情吸引。等到電視劇結束,小編才後知後覺地問家裡人,那個會冒火的東西是什麼玩意?那時候小編家裡燒土灶,用火柴點火。每到陰雨天氣,火柴就會變得潮溼,難以引燃。所以小編一直想,家裡有一個一打開就會冒火的竹筒就好了。

為何古代人對著“火摺子”一吹,它就能就冒火?看完長見識了

小編長大了才知道,那個會冒火的竹筒,名字叫做“火摺子”。火摺子是南北朝時代一個宮女發明的。在說火摺子之前,我們先說另外一種取火用具,火鐮。火鐮是一種比較久遠的取火用具,是由一塊鋼條,一塊石頭和火引子組成。鋼條的質地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石頭可以是開採的礦石,也可以是鵝卵石,但必須要硬。火引子是曬乾的艾葉。那時候,人們想要取火,就得把鋼條往石頭上使勁摩擦,等到火星出來,用火引子點燃。這個小編也在電視劇裡看過。但是覺得這種方法很辛苦又很麻煩,就沒有探究。

為何古代人對著“火摺子”一吹,它就能就冒火?看完長見識了

事實上,不僅是我覺得很麻煩,南北朝的人們也覺得麻煩。那時候兵荒馬亂,天天打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誰都沒有心情在兜裡揣著鋼條,石頭和火引子。而且這三個組件裡面有一個丟了,或者被損壞了,那你就別想點著火。這時,一個宮女發明了火摺子。這個行為簡直拯救了無數行軍打仗之人的胃呀!

火摺子最開始十分簡單,就是把點燃的紙塞進密閉的竹筒裡。等到用的時候,再把紙從竹筒裡拿出來,對著紙吹一吹,當然這個技巧性很高。總而言之,火摺子十分方便攜帶和使用。所以這個方法很快就被推廣和使用。

為何古代人對著“火摺子”一吹,它就能就冒火?看完長見識了

為何古代人對著“火摺子”一吹,它就能就冒火?原來製作“火摺子”,首先要拿紅薯和白薯放在水裡泡,然後再把紅薯或者白薯錘扁,添加一些棉花或者蘆葦,最後再加上硫磺這些易燃物,瑪瑙這些香料,最後把成品塞到竹筒裡。到用的時候,打開竹筒蓋,輕輕晃一下,火苗就出來了,看完真的是長知識了。不過這種火摺子用料繁多,做工複雜,一看就不是平頭百姓用的,是那些有錢人和高官用的。

為何古代人對著“火摺子”一吹,它就能就冒火?看完長見識了

因為成本等原因,火摺子並沒有取代火鐮的地位。兩者和平共處,都方便了古代人們的生活。直到“洋火”和”火機“出現,它們這才一起悄悄退出人們的生活。火摺子和火鐮都是偉大的發明,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小編有時候還真想親手用一下火摺子和火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