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师职称会给老师带来烦恼?

职称问题成为压在教师头顶的大山和烦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为什么教师职称会给老师带来烦恼?

一、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职称涉及到的利益权重太大,一起参加工作的两个教师从事一样的工作因职称的不同,月工资有可能相差千多块。有可能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与自己的老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学生在工作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职称比自己的老师高,也可能工资比自己的老师高。这在理论上是存在的,这是广大教师呼吁职称于工资脱钩的理由。为什么会出现学生职称高过自己老师的这种状况?请看第二点。

二、职称条条款款太多。公开课,论文,课题,教学质量,各种竞赛获奖,年度考核优秀,工作量,班主任经历,学历,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等一切都是影响职称的因素。老教师在这些条款下打分和年轻教师相比明显吃亏,竞争不过年轻人的。这也是很多老教师不得不放弃职称的原因,只能用少受点折磨多活几年这样的想法安慰自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辛酸。为什么要打分,到了年限直接评可以不?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三、职称名额有限。按照现在学校的岗位设置要求,一个学校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比例是固定的,自然减员一个,比如退休了一个,后面低一级的职称才有晋级向上一级职称的一个指标。否则就一个指标都没有。你学校没得指标,即使你有通天的本事也晋级不了高一级职称。如果另外一所学校有指标,和你同一年出来工作的成绩获奖啥的样样不如你,但他就是可以晋升高一级职称。从此工资比你多几百,你能咋的,这就是规则。

四、职称评定乱象丛生。以获奖加分来说,现在很多教师都是找关系,或者花钱。别人有课题关系好在后面搭一个名字,花一百甚至上千的版面费论文就发表出来了。这还只是职称乱象下的冰水一角,其他的不说也罢。这就使得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公正性收到质疑,我想,这也是职称饱受教师诟病呼吁按工龄自然晋升或者的原因 。

最后谈一谈关于中小学职称改革的动向。面对职称评定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累积过多,相关部门也在致力于加大中小学职称评定方面的改革。比如,年满三十年工龄的农村教师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自然晋升副高职称,不占用学校高级指标,这就照顾了老教师和农村教师,值得推崇。又比如,论文课题公英语计算机等不做硬性要求,这也大大降低了门槛减轻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再比如增大副高比例,降低职称工资在工资结构中的比例等。这些都深受广大教师赞誉。这种导向直接否定职称安工龄自然晋升和职称不与工资挂钩的传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