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見聞—西寧(鍋莊舞大賽)


七月中旬我帶外孫小女來高原古城西寧市避暑,經常在傍晚時分帶孩子在位於西寧市城西區的新寧廣場散步,有幸目睹了2018年西寧市第四屆全民健身鍋莊舞大賽的片段,印象深刻。

據瞭解2018年西寧市第四屆全民健身鍋莊舞大賽,有來自西寧市、海東市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州市的15支參賽隊伍、1000多名選手參賽。當晚參加比賽的隊伍,認真做賽前準備工作,一絲不苟。

當晚準備參加比賽的隊伍。

身著民族特色服飾的參賽選手們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優美的舞姿,盡情展現了昨天開幕,來自西寧市、海東市和海北增族自治州等州市的15支參賽隊伍、1000多名選手參賽。

身著民族特色服飾的參賽選手們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優美的舞姿,盡情展現了康巴、安多等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精彩鍋莊舞。

鍋莊舞,又稱為"果卓"、"歌莊"、"卓"等,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鍋莊舞分佈於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雲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的藏族聚居區。

過去我對這種藏族的傳統舞蹈瞭解不多。據說關於鍋莊舞的起源,沒有確切的史書記載,但從鍋莊舞的表演形式和動作構成的舞蹈語言來剖析,可以確認這是一種原始的舞蹈形式。

鍋莊舞是隨著藏民族生產生活的發展而豐富完善的。從最初由於對自然界的種種現象迷惑不解,原始社會的先民們產生了種種迷信和宗教的形態,如巫師與巫術,拜物教與圖騰。

圍篝火而舞,是原始氏族人群圍火而舞的傳統形式的保留,也是鍋莊舞產生於原始社會的依據之一。

藝術形式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陋單一到複雜多樣發展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藝術的發展,藏族民間歌舞藝術"鍋莊舞"擺脫了對於原始生產勞動的直接依賴和純客觀的模擬,有意識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擴大了反映社會生活的範圍。

鍋莊舞在藏區真正的流傳得益於藏傳佛教的發展。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存在,以及形成的寺院文化,為鍋莊舞提供了展示的平臺,給了鍋莊舞新的生存空間。

鍋莊舞是藏族最為著名的民間舞蹈之一。近年來,隨著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群眾文體生活的不斷繁榮,鍋莊舞在青海省各地廣泛傳播,受到各族群眾的喜愛。

鍋莊舞流行於昌都、甘孜、阿壩以及雲南、青海、甘肅等廣大藏區。鍋莊舞按地區分類,可分為昌都鍋莊舞、迪慶鍋莊舞、玉樹卓舞、玉樹依舞、白龍卓舞等。

獨特的地域風情和良好的鍛鍊健身價值,適合於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場地、參加人數不受限制,因此鍋莊舞不僅在藏族地區廣泛開展,在西北地區一些城市如蘭州、西寧、格爾木、酒泉、張掖、定西、寶雞等逐步流行起來。

西寧市民非常喜愛這種健身活動,在新寧廣場每天都能看到跳鍋莊舞的市民。

鍋莊舞是從藏族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而來,同時也在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與渴望,從形式看也與藏族同胞的生活息息相關。

2006年鍋莊舞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各省市、自治州都積極地組織了鍋莊舞非遺的申報工作。

位於西寧市城西區的新寧廣場,也是今年鍋莊舞大賽的表演場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