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永遠不要說你理解了它

也許活著的人,也不過過得是另一個世界的人的忌日,孤獨,無奈,無法交流的封閉感,所以,村上春樹把它獻給許許多多的忌日,許許多多在泥沼中睏乏前行的人生。

《挪威的森林》永遠不要說你理解了它

“我”因直子的死,陷入了巨大的憂傷,在泥沼中無法前行,看著其他鮮活的生命,這當然會充滿巨大的恐懼感,然而“我”也許不知道的是,那些類似永澤那樣似乎永遠充滿新鮮感,向上力的人,也同樣懷著深深的恐懼,在遠處的虛無縹緲裡,艱難前行,只是他們更善於偽裝罷了。

這可以算是一本青春愛情小說,然而卻是充滿陰鬱的,彷彿這個世界裡,沒有一個正常的人。木月的自殺,直子的離去,以及“我”看似正常,卻封閉孤獨的人生,所以,它並非簡單的一部青春戀愛物語,更深層次的是講述,關於人與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社會急劇發展下,迷茫的青年一代。於是,很多年後回顧,那首《挪威的森林》,成為了“我”關於青春的一點美好回憶,或者說青春更像是一場森林中的穿行,迷霧重重,也許會有林中小鹿的快樂,但可怕的是,某刻會陷入奇怪的謎團,就像直子,木月的死成為她心上的陰鬱,彷彿切斷了她與這個世界 的聯繫,於是她,一個看似美好的年輕女孩的驅殼,是無法與他人交流帶來的深深恐懼。渡邊也許一度成為她的救贖,但她卻已經放棄了,於是她離開了,選擇和自己姐姐同樣的方式。也許當年姐姐的死,就已經給她的心蒙上了深深的陰鬱,青梅竹馬的木月一度帶給她希望,但希望走了,她也失去了與外界聯繫的繃帶。

《挪威的森林》永遠不要說你理解了它

自殺是否會傳染,我想答案是確定的。一個人的死,其實會帶來相關人的或有關或無關緊要的愧疚,還念,難過,於是他也會隨著逝者的離去而離開了,因為那種相連的痛苦是人們無法承受的,像是陷入泥沼,像是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像是總也到不了的明天。

上世紀六十年代,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也許國家繁榮的背後,造成的卻是迷茫的一代。很少有追求,很少深刻,按部就班且刺激新鮮,比如性,日本人在這方面當然是開放的,過去我們更願意將其蒙上羞恥的標籤,但在村上的筆下,除去永澤和“我”一度追求的刺激外,性成為了一種神聖的東西,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通道,不包含色情,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許性本該如此,宛如西方名畫裡常常描摹的裸體女郎,人本身就是美好的,青春少女的則更為可貴,不必去避險,不必去假裝正經,因為人生本來如此啊!

《挪威的森林》永遠不要說你理解了它

人與人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就在於,從沒有兩個人能夠真正互相理解,再坦然相對的內心,都有隱瞞的部分,這是人之常情,那部分常常是陰暗,是痛苦,是無法向任何人訴說的傷疤。是的,從沒有人能互相理解,所以沒人能夠理解木月的死,以及許許多多的,包括玲子那本該燦爛的人生是如何被打斷。有的人試圖尋找出路,結果陷入另一種無人理解的痛苦了,只好用故作灑脫的嘲笑,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永澤那類人,所以他們驕傲地孤獨地活著,不可一世,然後懷著為間接逼死戀人的痛苦愧疚感,一點點陷入。

《挪威的森林》永遠不要說你理解了它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很奇妙的,就像綠子對渡邊,前面的美好所以會帶來後面的肆無忌憚,他們互相傷害,把對方當成隨時可拋棄的人,但卻又深深得恐懼自己即將被對方拋棄,回過頭來才發現你即是所愛,別無選擇。

也許本就沒有一個正常人,何必做正常人,做個平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