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毛主席《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原文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譯文

毛主席暢遊長江後向群眾招手剛飲過長沙的水,

現又吃了武昌魚。

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

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

哪管得風吹浪湧,

這一切猶如信步閒庭,

今天我終可以盡情流連。

孔子在岸邊嘆道:

光陰如流水般遠去了!

江面風帆飄蕩,

龜蛇二山靜靜佇立,

胸中宏圖升起。

大橋飛跨溝通南北,

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

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

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

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毛澤東——毛主席《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

註釋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1955年6月,毛主席橫渡長江

長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願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裡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鯿魚,稱團頭鯿或團頭魴。

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於楚國的範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遊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遊側遊,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寬餘: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風檣:檣,桅杆。風檣,指帆船。

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實指龜山、蛇山。

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後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天塹: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南史•孔範傳》記載,隋伐陳,孔範向陳後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湧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裡來。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歎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巫山雲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遊雲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這裡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