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成功後,有沒有去殺死讓他鑽胯的那個人?

單一君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僅是說說結果,一句話而己。但我們仔細探討一下這事,可能很有意思。

《史記淮陰候列傳》對韓信微賤之時與人交往的事情寫了三件,而這三件事,在韓信發達之後,都有所回應。從這三件事以及韓信後來的回應上,可以看出韓信的性格。而且我覺得,從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為何韓信最後的結局會這這樣。這三件事中最為人所知的當然是受辱胯下,其次是漂母飯信。但還有一件是寄食亭長之家,這個被提起的相對少一些。

《史記淮陰候列傳》一開始就說,韓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常從人寄食”。說韓信這傢伙,不斷窮,而且品行不好。因為品行不好,失去了被推舉做官的資格。所以,他常常到人家裡吃白食。第一個被他吃白食的人,是當時的下鄉(鄉名)南昌亭長。他在人家家裡寄食數月。史書說,“亭長妻患之”,亭長的老婆終於受不了。這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韓信又去了,亭長的老婆沒有給他打飯。韓信也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怒,竟絕而去”。這是第一個與韓信交往的人。韓信在人家家裡吃了數月之久。

第二個是漂母,也就洗衣服的。韓信在那兒釣魚,人家在那兒洗衣服。看到韓信飢餓,於心不忍,就給他飯吃。這樣一吃就吃了數十日。韓信很高興,對洗衣服的說:“我以後會重重的報答你。”漂母說:“身為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掙飯吃,我是可憐你沒有飯吃,難道希望你報答嗎?”這位洗衣服的大嫂養了韓信數十日。

第三個就是這個殺豬的,見韓信天天帶著把劍無所事事,心裡很不舒服。就懟他說:“看你長的高高大大的,每天帶著把劍,其實就是慫包,如果不是,有本事就拿劍來砍我,沒本事的話,就從我胯下鑽過去。”於是,韓信“熟視之,俯出胯下,葡伏。”人們都嘲笑韓信,以為他很膽小。這第三個,對韓信沒有恩情,反而是侮辱他的。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應快意恩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各位朋友,如果你是韓信,你會怎樣對待上述三人呢?是不是應該掂量一下恩怨,再做決定。這三個人中,漂母之於韓信,有恩無怨。亭長對於韓信,也是有恩無怨,但亭長妻子對韓信有小怨。總之,亭長一家對韓信之恩大於漂母,但有小怨。至於“屠中少年”,對韓信有怨無恩。明白了這一點,以此答報也就是了。

可是,以上是我們正常人的思維,韓信畢竟不是一般人。他的處理方式,與我們很不同。當他成為楚王,回到淮陰老家的時候,是這樣處理舊日恩怨的: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耶?故忍而就於此。”

韓信當了楚王,贈予當年的漂母千金。千金報德,這當然是對的。對於自己寄食數月之久的亭長,他給了人家一百個小錢。這肯定是一種侮辱。並且對人家說:“你就是個小人,做好事做只做了一半。”按我的理解,做好事做了一半也是好事。為德雖然不卒,但也是德。韓信此舉未免有小肚雞腸,薄情寡義之嫌。至於屠中少年。當年侮辱了韓信的。韓信不斷沒有懲罰他,反而讓他當了官。並對他楚國的將相們說:“這個人是個壯士。我當初難道不能殺他嗎?當然是可以的。只是沒有意義。”

韓信對這三個人的態度,單個看,都沒啥,都有其言之成理的地方。可是三個事放在一起,就有點意思了。從恩的方面講,亭長之恩大於漂母之恩,亭長家吃了數月,而漂母只吃了數十日。漂母賜千金,亭長得百錢,體現出小恩賞,大恩不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

從怨的角度上來講。“屠中少年”辱之胯下,是大怨,而亭長僅僅是妻不為炊,人家能一輩子養著你嗎?因此算不上什麼怨。從這裡可以看出韓信處事的另一特點,大仇者賞,小怨者罰。

當我們津津樂道於韓信的千金報德,不計前嫌的所謂美德的時候。大都沒有從他整體的處理邏輯上,看出他性格上的弱點。他的不計前嫌與千金報德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般人縱有報德之心,並無千金之力;有仇欲報,未有其便。但大人物與好,小人物也罷,處事還是要有正常的情感邏輯。韓信的這種處事邏輯,在我看來,就是胡塗。他後來的人生結局中,體現出同樣的處事邏輯,功多不賞,小過重罰。在他與劉邦呂后的關係中,主客易位。他的被殺,不也是這樣嗎?


七月流火140400643


韓信當了楚王,來到楚地。

最害怕他的一個人就是當年侮辱他的那個市井無賴。

自從韓信回來後,這個人每天過的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活。

他就怕韓信來找他的事,誰曾想到當年那樣侮辱的一個人,如今搖身一變竟然成了楚王。

這要是被他給抓住,還不滅族呀。

真的是擔心什麼,他就來什麼?

韓信還真沒有忘記他,還真派手下去找那個當年侮辱過他的市井無賴。

這個無賴也被他們給找到了,無賴來面見韓信的時候,嚇得是哆哆嗦嗦,根本不敢抬頭望向韓信。

當年的威風竟然一點都沒有了。

令他沒想到的是韓信不但沒有殺他,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官來做。

韓信指著這個市井無賴說:“這個人是一個壯士,當年他侮辱我的時候,難道我不能殺掉他嗎?但是殺了他對我也沒有任何幫助呀。”

說完這句話,韓信擺了擺手就讓他回去了。

其實韓信在楚地有三件事值得他留戀,地痞無賴是一個,漂母是他最感激的一個,他曾經蹭飯的亭長也不錯,這幾個人韓信發達後都有找他們。

我們看看韓信是如何報答當年勻飯給他吃的漂母的?

想到漂母韓信又來到淮陰河邊,看看能不能在這裡偶遇漂母。

可是,遺憾的是,他這次沒有見到曾經的漂母。

如今,時隔多年,漂母不會不在了吧。當年說過富貴了要報答漂母的,大丈夫一言九鼎,豈能言而無信。

就算掘地三尺也一定要找到她,他先是派了自己的手下找遍了淮陰的每一個角落。

還好,皇天不負有心人,昔日的漂母還健在。

韓信親自登門去謝漂母了,而且還贈給了漂母一千金。

漂母是個窮人,這一輩子那裡見過這麼多錢呀。

韓信看到漂母有點懵,就主動告訴漂母說:“可能您已經忘記了當年分飯給我吃的事情。但是,這件事一直記在我的心裡。若是沒有當年您的施捨,就沒有我今日的韓信。”

“我說過要報答您,所以,這點心意您就收下吧。”

韓信又找到了當年的亭長。現在的他看上去混的也不怎麼樣。

原來的他至少還是一個公務員,小小的亭長。

可是,現在的他只能靠家裡的幾畝薄田過日子了。生活看起來,還是比較艱辛的。

韓信並沒有因為他的貧困而多賞他錢財。只是象徵性的給他發了一個紅包,大概就是一百錢那麼多吧。

臨走時韓信扔給他一句話:“你是個小人,做好事不能善終。所以,能給你這些,已經是我大發慈悲了。”

這就是愛憎分明的韓信。


史學達人


韓信受胯下之辱這件事應該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流傳了千年之久,人盡皆知,因為這件事人們都在稱讚韓信這個人,大丈夫能屈能伸,先來看看胯下之辱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件事發生在韓信未成名之前,一開始韓信走到哪裡都拿著一把劍(在當時普通人是無法佩劍的,因此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韓信應該是某個沒落貴族的後裔) ,到哪都揹著劍,人們也都是看他的笑話。

因為在大家眼裡面,他就是個普通人,非要揹著把劍,那不是裝嗎?有個無賴屠夫便整日嘲諷他,並且罵他是膽小鬼,有一日這個無賴對韓信說:“要是有種就拿劍把他刺死,要是害怕的話就從他的胯下鑽過去”,結局大家都知道韓信選擇了鑽過去。

當時周圍的人全部都在看笑話,其實仔細想想,如果當時韓信沒忍住,把那個無賴殺了,那恐怕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殺人償命天經地義。誰也沒想到韓信最後能成王,韓信功成名就之後也曾回過家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一位大娘,賞其千金,當年所有人都看不起韓信,他的日子過的本就不好,有一頓沒一頓的,這個大娘在其最飢餓的時候給了他半張餅,他便記在心裡。

至於那個侮辱韓信的無賴,韓信早就不想與他計較,提都不提這件事,可是那個人卻選擇了在家裡面自盡,周圍的人趕緊去通知了韓信,韓信也趕忙去制止了他,並且告訴他自己早就忘記了這件事,並且封他做了個小官,當然封官本是沒必要的,這樣做更能顯大度,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仔細想想也能釋然,韓信真的是做大事之人,胯下之辱都能忍受,後來功成名就,給他封個小官也正常,可能韓信自己還要感謝他,是當年這個屠夫的行為,更加的激發了他內心渴望成功的願望,不知道各位認為自己能不能做到韓信的大度?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先回答問題:韓信並沒有這樣做。

接下來我們細說:

韓信年輕時,家裡窮,又不善經營,所以四處蹭飯,實在沒得吃了,就乾脆去釣魚。在河邊遇到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太太,老人家看他可憐,經常賙濟他點吃的。一個大老爺們年紀輕輕,卻混到這個份上,真丟人。

胯下之辱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史記·淮陰侯列傳》是這麼記載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的: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一個殺豬賣肉的年輕人,故意欺負韓信,說你這傢伙雖然個頭高,整天佩刀帶劍的,看著挺扎勢,但是我知道你本質很慫

接著,這個惡少當眾侮辱韓信,說你要是不怕死,你就來殺了我;怕死,你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

這什麼人?像不像《水滸》裡的潑皮牛二

這種惡人古代有,今天照樣有,自己賤命一條死不足惜,卻喜歡四處惹是生非。

韓信看著這個惡少,看了一會兒,然後趴下來,從他的褲襠下面鑽了過去,圍觀群眾哈哈大笑。這些人把自己的樂趣,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相信大家對這種場面也不陌生吧

當然,我們知道,韓信如此做,是因為他有更遠的抱負。他是玉,不能輕易跟普通的磚瓦去碰,得不償失

再後來,韓信追隨劉邦,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建立之後,韓信被封為楚王

《史記·淮陰侯列傳》專門記載了韓信衣錦還鄉之後的舉動: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韓信這個人還是很有感恩之心的,之前有人勸說他背叛劉邦,他就覺得受了劉邦的知遇之恩,不能背叛,如今回到故鄉,果然首先報答了當初賙濟自己的老太太。

接下來,韓信尋找當初的那個惡少,不但沒有清算他,居然封他為楚國的中尉

中尉是武官,一般負責安全警衛工作。

看來,韓信還是很信任這個惡少的。

韓信給大家解釋了自己以德報怨的原因:這傢伙也是個壯士啊,當初他羞辱我,我不是不能殺他,只是殺了他,並沒有什麼名堂,所以我忍著。

這就是成大事者的胸懷。

其實,韓信這樣不計前嫌的做法,在歷史上並非孤例。

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石勒是羯族人,年輕時地位低下史書記載: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拜參軍都尉。

這個石勒曾經跟鄰居李陽,為了爭奪漚麻池而鬥毆,後來石勒發達了,找老鄉們聚會,李陽不敢去。石勒還是把他找來,兩人握手言歡,還給李陽封了官。

成大事,的確需要這樣的心胸。


考古軍中馬前卒



秦朝未年,淮陰城有一惡少,名賴五,不喜讀書,愛與人作對取樂,每日領狐朋狗友在大街閒逛,專尋人不是,淮陰百姓聞其名,談之色變。

一日,賴五與朋友又在淮陰街找刺。跑了幾條街,沒找到合適人選。

正如洩氣的兇狗,無處撕咬。迎面走來一少年,只見其約十七、八歲光景,身披一寶劍,高高瘦瘦,一副落泊憂鬱的模樣。


賴五識其人,名日韓信,聽說是韓國貴族之後,但命運糟透了,成了孤兒,上無瓦片下無立錐之地。是淮陰城有名的貧屌絲。

但這韓信,生性孤傲,獨來獨往,見人總是一副從不理睬的熊逼像。

賴五早對這小子都看不順眼,卻不知韓信的底細,且對他胯下之劍有點生畏,今日賴五沒找到一個樂事,早已心火怒仗,看見韓信,惡從膽邊生,氣從心底起。

他快步走上前,擋住韓信去路,喂,‘臭小子,神氣什麼,球事不幹,天天在這大街上閒蹭什麼?這淮陰城好像是你的:,天天如鬼一樣,浪蕩過來浪蕩過去,你個二貸傻逼,想幹什麼?

叫韓信的少年並不搭理賴五,想從邊走過去,但賴五用眼色招其同伴,攔住韓信,不讓其脫身。


這時,大街上你來我往都停住了腳步,圍了上來。

人人都是抱著遇到精彩事件,不看是傻瓜的心理。起起鬨,擴大擴大事件,以強欺弱看看笑話,是中國人的人性的弱點。

賴五見人越圍越多,心中暗喜,好韓信,莫怪爺不給你臉,爺想顯名揚威,是你給了我賴五好機會。

賴五大聲對韓信說,韓信,若想從爺這裡過去,你若膽大,就用你胯下之劍刺死我,你若膽小,就從我雙腿之下爬過去。

喧器的大街一時靜了下來,人們都注視著這個瘦贏的少年,看他如何邁過這一步之遙。

韓信,盯視了賴五一會,伏下身子,從賴五雙腿邁著的八字之下,鑽了過去。


中國的有名成語一一一胯下之辱誕生了,並且成了流傳不衰的故事。

韓信,身經百戰,百戰百勝,幫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天下,是大漢開國有名的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人尊為戰神。

話說韓信衣錦還鄉,回到淮陰,報答了年少時困苦厄難之時,相助自己的鄉鄰,尤其賜自己飯食的漂母,當作母親一樣奉養。


話說惡少賴五,叫說韓信歸來,自知自己活命難逃,正要上吊自盡,韓信派人把他救了下來,領到韓府,來見韓信。

賴五如篩子般跪在韓信面前,卻聽到韓信說,你願意做官嗎?我封你中尉官,可否來做。

這賴五,千想到,萬想到,就是沒想到結局是這樣,他跪在韓信面前,響頭磕的淮陰城全城人都聽到了,流的淚衝出韓信府,衝出誰陰城,衝進準陰河,流了很遠很遠,並且流了很久很久,流到現在還在流啊流啊



人,什麼最可貴?

人性之善。

它是天下最美最美的故事,流傳之廣,流傳之遠,是任何一物一事替代不了。

善良,永遠不會哀亡下去,因為有像韓信這樣的

智能賢士為我們做了楷模。

是所有心絲良善:的人,把這樣的故事做廣做大,一代代傳頌歌唱。



大同說史


韓信中國歷史上百戰百勝的兵神,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說韓信是個幹大事的人,他不會像常人一樣意氣用事。


(韓信胯下之辱)

當年那個惡少讓韓信要麼從他胯下鑽過去,要麼殺了他。這種人一看就是亡命之徒,為了拿別人取樂,用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韓信當然不會和他玩命,他還有遠大的理想,犯不著和他拼個魚死網破。

大丈夫能屈能伸。為了保命,韓信便從他的胯下鑽過去了。圍觀的平頭百姓哪裡理解的了英雄的心思,只知道哈哈大笑。那個莽漢更是得意,不斷嘲諷韓信是個孬種。


(韓信劇照)

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韓信重回家鄉時,他已經是位高權重的楚王了。韓信見到了當年讓他遭受胯下之辱的那個莽漢。莽漢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蠻橫,見到楚王韓信嚇得直哆嗦。令人意外的是,韓信非但沒有殺他,還重賞了他。韓信對他說:“我當然難道還打不過你嗎?只是為了饒你一命罷了!如果沒有你,我哪能有今天的成就。”


(韓信劇照)

韓信這招確實是高明,首先韓信現在是王,而那個莽漢只是個平頭百姓,如果韓信殺了他,反而顯得自己恃強凌弱。而韓信重賞他的話,就顯出了韓信的寬容大度。這說明韓信看事情看得很透徹,頭腦很清醒,怪不得他能成就大事。


歷史探索機


我們先說結論:韓信沒有殺死那個人,相反還重賞了那個人。

韓信從軍前的三件事情

韓信是淮陰侯,年輕的時候,家裡窮,也沒有什麼品行,所以不能被推薦去當官,又不會做生意,自然邊吃飯都成問題了,就常在別人家吃閒飯,大家都很討厭他。

韓信經常到南昌亭亭長家吃飯,吃得久了,亭長的妻子就十分的厭惡他,有一次,就提前做好了早飯,然後端到裡屋裡吃,等到開飯的時候,韓信過來,看到沒有飯吃,就明白了他們的用意,一氣之下,就再也不去他們家了。

韓信經常餓肚子,有次就到城外的河邊去釣魚,看看能不能運氣好,釣著魚來填飽肚子,河邊有幾個老大娘在漂洗絲棉,其中一個老大娘看見韓信蠻可憐的,就拿出自己的飯給韓信吃,一直送了幾十天。韓信自然是十分感激這個老大娘,他說,我以後肯定會好好的報答您的。老大娘聽了很生氣,說,你堂堂一個大丈夫卻不能養活你自己,我只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的,並不是希望得到你的報答的。

當時有個屠夫跟韓信說,我看你呀,長得還蠻高大的,還帶著佩劍,但我猜你肯定是個膽小鬼,又說,你要不是膽小鬼,就劍來刺我,否則就從我的胯下抓過去吧,韓信最後,還是從他的胯下爬過去了,很多人都認為韓信確實是十分膽心。

韓信後來是怎麼對待這些人呢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韓信最後被劉邦封做了楚王,韓信找到那個給他飯吃的漂線,賜給他黃兩千兩,又找到了那個南昌亭長,給他一百銅錢,說,你呀,是個小人,做好事,也不做到底(開始給飯吃,後來不給飯吃)。

找到了那個讓自己從胯下爬過去的屠夫,讓他當了中尉,韓信對其他將領說,這個人是個壯士,當年,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殺不死他嗎?不是,而是殺了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了,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要感謝他!


歷史簡單說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縱觀韓信一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胯下之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背水一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到極致……韓信一生遇到兩婦人,一人活之(漂母),一人殺之(呂后),也是令人不勝唏噓。言歸正傳,當韓信發跡之後,不但沒有殺死當年侮辱他的屠夫,反而讓他做了自己的一個侍衛。

我們分析一下原因:當年韓信是弱勢群體被欺辱,人們站在韓信這邊表示同情。韓信當年要是殺了屠夫,就沒有以後的功業了。現在的情況是屠夫成了弱勢群體,如果殺之,天下人會指責韓信恃強凌弱,心胸狹隘,反而同情屠夫。韓信是有大智慧之人,沒有殺之反而用之,博取了美名。其實殺了一個屠夫沒有任何意義,當屠夫聽說韓信發跡之後惶惶不可終日,嚇都嚇死了。最後韓信沒有殺他,還提拔他當了個小官。屠夫感激涕零,到處宣揚韓信的大度和品德。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個人已經徹底被韓信收服了。這才是作為一個軍事天才的智慧和胸襟。


漫步五千年


先說當年韓信為什麼沒殺那個惡少。

並不是他不敢殺,而是因為韓信自認為是個要幹大事的人。自己的命值錢,這種惡少一輩子就是個地痞無賴了,跟這種惡少拼命,不值。這是韓信自重身份。

雖然鑽褲襠是屈辱,但大丈夫就是要忍常人不能忍,才能有所作為。

如果他衣錦還鄉後殺了那個惡少,就說明當初他是膽小,不敢殺人,怕被報復,或者打不過。現在封侯了,便敢殺人了。

當時沒殺,現在殺了,那叫欺軟怕硬,仗勢欺人。

當時沒殺,現在也不殺,還給他官做,這是韓信格局大,心胸廣。

這就是做人的差距。


夢露居士


曹操也沒殺罵他的人啊!

還罵他祖先

也沒殺很多要殺他的人

好多人也是,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一代天驕,大多都這樣

還有很多人物,小說人物,金庸的人物,郭靖楊過無忌胡斐一大群人都這樣

或者,這麼說,曹操殺過的人多,他殺人後不會說,胯下之辱,奉皇命討逆

其他唐宗宋祖什麼的,真要殺了,胯下之辱類的人,可能也會用別的理由

你沒在那個時代,不知道詳細情節。

你知道的只是記錄下的,如果有照片,好多年前,我騎我爸頭上看元宵花燈,不知道的萬一拍下來,會不會是我爸被我胯下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