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和岳飛都算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嗎?

永遠的永遠146121930


先說結論:岳飛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而金兀朮不是。

民族英雄是近代隨著民族國家興起而產生的一個稱呼,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的部分人士對為了保障本國及族群的利益獻出自己的生命或者做出重大貢獻的仁人志士。

今天的中華民族包括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因此很多人對抗擊金人、蒙古人侵略的岳飛、文天祥等人算不算民族英雄產生了疑問。如果說岳飛算民族英雄,可金人是滿族的祖先,總不能說滿族人不是中國人吧?可如果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從情感上就說不過去。

我也曾對這個問題疑惑不解,直到最近才思考出答案來。

中華民族,源自於古代的“華夏”這一概念,這不是一個血緣的概念,而是一個文化的概念。也就是說,是否屬於中華民族,看的不是血緣,而是看是否接受中華文化。韓愈在《原道》中說:“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現在的滿族、蒙古族,全都認同中華文化,因此屬於中華民族。但不能因此上溯到他們的祖先,說他們的祖先也是中華民族。而岳飛、文天祥等人,是捍衛中華文明,抵禦(當時的)外族入侵的英雄,因此確實是民族英雄。

如果有人不同意這一觀點,可以思考一下這個例子:在抗日戰爭中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烈士們,都是民族英雄,這一點我相信沒人會反駁。假如未來的某一天,日本成了中國的一部分,難道那些抗日烈士們就不是民族英雄了嗎?

而金兀朮則不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有兩個原因:第一,他代表的不是中華文化,而是異族的文化,因此不屬於中華民族;第二,他是站在侵略者的一方,發動的是侵略戰爭,是不正義的戰爭,他連英雄都算不上,又怎能稱為民族英雄呢?


夢露居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民族英雄的定義是近代才有的,指的是哪些為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抵抗外來入侵而前赴後繼的英雄人物,比如張自忠,比如楊靖宇。

而現在人容易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歷史虛無主義,即拿著今天的概念硬往古人身上套,得出一個貽笑大方的結論。

所以很多人才認為,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同樣徐達、常遇春等也不是民族英雄。

但是當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很多人又矯枉過正,雖然不再拿今天的概念比照古人,但是卻混淆了古代的民族英雄概念,即只要是今天在中國境內的,各個政權的將領都是民族英雄,既然岳飛是,那麼和他對陣的金兀朮也是。既然袁崇煥是,那麼和他對陣的努爾哈赤、皇太極也是。

真的是嗎?

這裡分享一個歷史事件:1075年11月,越南人李常傑和宗亶分兵兩路,水路並進進攻宋朝。於1075年12月30日和次年2月1日連破欽廉二州,殺8000餘人。1076年3月1日攻破邕州,守將蘇緘及家屬三十六人全部自殺,越南軍大開殺戒,殺邕州軍民5萬8千餘。《宋史》記載:率百人為一積,凡五百八十餘積,頹三州城以填江。邕被圍四十二日,糧盡泉涸,人吸漚麻水以濟渴,多病下痢,相枕藉以死,然訖無一叛者。

你說,這裡的李常傑和宗亶,還有北宋邕州知州蘇緘,他們都是民族英雄嗎?

當然不是,如果他們都是,那麼就等於讓這些罄竹難書的侵略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畫上了等號。既然人民在蘇緘殉國處建立“蘇忠勇公成仁祠”供後人敬仰及憑弔,那麼這些強盜和侵略者也應該樹碑立傳。

真的是豈有此理了!

所以,在評價古代的民族英雄時,有一點是一定要加上,那就是:民族英雄必須是正義的一方!

如果加上這一條,我們就能明白,岳飛和金兀朮,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

岳飛:字鵬舉,抗金名將,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抗金正義鬥爭,並愛護人民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軍的蹂躪。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有文韜武略,在女真崛的過程中發揮很大作用。多次率軍南侵,致使中原地區和江淮一帶生靈塗炭,無辜百姓死難無數,一生致力於吞併南宋統治中國。

孰是孰非,早有公論。

所以,岳飛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而金兀朮,就不要往民族英雄的名號上靠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一起探討歷史!


靜夜史


金兀朮(又叫完顏宗弼)做為金朝的主戰派,力主對北宋用兵;岳飛作為大宋朝的主戰派,力主抵抗金軍,這種矛和盾的對比,的確是有點意思,雙方都是民族英雄是無疑的,但都是中國的嗎?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民族認同的問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從當世的情況來說,不論是金還是大宋,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當然,這是一個現代概念。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金與宋,不共戴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因此,如果將兩個狹路相逢的對手,同時納入中國的民族英雄,似乎有悖常理,平日裡讀友們也沒有得到過類似的金兀朮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一類的信息,岳飛自不必講,代表大宋抵抗金軍南下,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民族英雄是毫無疑問的。

有人不僅要講,金人不就是現在滿人的祖先嗎?滿人不是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嗎?按現在的情況來說,的確是這樣子的,但不能因此就草率妥協將金兀朮納入中國的民族英雄範疇。


因為民族英雄近年來被抹黑或者說被醜化的不少,普通人的價值觀都要被扭曲了,其實長期以來金兀朮沒有被當做民族英雄,主要是出於歷史習慣的考慮。

自宋以後,經歷元明清,在宋,金是名副其實的外來侵略者,雙方民族矛盾佔主流,正史以宋為尊,在宋以後,延續的元明清,三個朝代兩個以少數民族身份入主中原,卻都沒有太多提及是否把金兀朮也當做民族英雄的材料出現。

由宋至今,歷史延綿近千年,其中形成的歷史慣性,能量是巨大的,不管金兀朮該不該被當做中國的民族英雄,在長期以來形成的語境影響下,金兀朮在中華文化圈的歷史地位,其實都很難被當做民族英雄對待。

既然已經有了歷史的定論,那就按照定論就好,輕易變動民族英雄的定位,不止是岳飛、金兀朮這些人,還包括文天祥、邱少雲。


都會引起不小的社會恐慌,大家不知道誰對誰錯了,原來的愛國行為怎麼就成為了人們懷疑居心不良的對象,這是不公平的,同時也是極其危險的。

尊重歷史,尊重英雄也是一個民族文明發展的動力!


歷史三日談


這個問題確實很有意思。

首先我們要界定一下民族英雄的含義,先要確定一下這個民族指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民族國家一詞,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民族是同國家劃等號,就好比中國等同於中華民族,而56個民族只不過是構成中華民族的族群而已。換句話說,只有在中國進入威斯伐利亞體系之後開始構建近代國家以後,那些為了捍衛這個國家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人物才是民族英雄。所以,按照這個方面來理解,只要在中國歷史上抵禦外侮的歷史人物才能稱得上是民族英雄。比如說林則徐、海齡、陳化成、僧格林沁、左宗棠、丁汝昌、楊靖宇、陳翰章、鄧鐵梅、張自忠、馬本齋、左權等人。當然,這是狹義的理解。廣義上,諸如戚繼光、鄧子龍、鄭成功、彭春、薩布素、福康安等也屬於民族英雄的範疇。

至於為什麼說岳飛、完顏宗弼(即兀朮)算不上民族英雄,因為他們都屬於各為其主的忠臣,而算不上英雄。古典中國兩千多年,各個王朝從政治制度上解讀是君主專制王朝,從王朝本質上解讀屬於征服王朝。換句話說,那個年代根本沒有近代化的中國,岳飛和宗弼談何是民族英雄。

而且,中國一詞只有在清末進行國家近代化構建時才上升至國號的高度,在之前並不作為國號存在,更多指的是地理名詞以及王朝美稱罷了(好比我們今天“偉大的祖國”這一美稱)。其實更有意思的是南宋還真管大金叫中國,畢竟南方的偏安政權往往心理上自外於中國。
《陳亮集》

只不過,今天人們大多從情感的角度出發,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畢竟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對父子被大金玩的挺慘而得到了不少同情分,而且岳飛力圖恢復中原的志向也往往仁人志士的座右銘。但是不管是從歷史這一角度還是從國家這一角度來說,岳飛都不是並且也不應該是民族英雄。宗弼更不用說,他也不是民族英雄,他和岳飛一樣都是在盡人臣的本分。

最後說一下,歷史不是情感的歸宿,歷史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學習歷史應該以第三者的角度冷靜、客觀的去對待,而不是把自己代入進去。


北洋海軍陸戰隊


民族英雄的“民族”有兩層意義,一層是中華民族而另一層是社會學或歷史範疇下的民族。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構成的國家民族。

岳飛是漢族的民族英雄。岳飛是民族英雄金兀朮也一定是。他們都是本民族的英雄而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歷史上非常明確的中華民族英雄出現在抵禦倭寇、抗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外國侵略的英雄人物。比如:戚繼光、抗日戰士、左宗棠等。

中華民族是一“國族”概念,他並不等同於現代“民族”一詞的概念。這一國族概念基本上是國家政治範疇下的“民族”概念,而一般我們使用的“民族”是在社會學意義下的“民族”。這個“中華民族”更像我們所說的“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宋人”、“唐人”、“漢人”一樣,都是某種國家政權下所統屬的人。而這些人也是社會學下多民族構成。

中華民族不應該是漢族的代名詞。也不應該定義在一種“文化傳統”下。但現在一般意識下或一般使用時經常作為漢族一詞的代名詞,或更符合現代民族政策的漢族的代名詞。





耕讀186


這個問題經常被人混淆問題的性質。

雖然民族英雄、中華民族屬於近現代產物,但因為我們是在評價歷史,完全可以說。岳飛和金兀朮都不是(或都是)民族英雄,他們都是各自民族的民族英雄。現代用語中的“中華民族英雄”就看你怎麼界定了,凡是“中華”內各民族中的民族英雄都可以被納入的話,那他們就都是;相反,就都不是。

(1)所有的史書都是“以現代(當時)的觀點”評價古人古事

我們都知道有“史書”,凡是寫史書的人大多是後人、後朝評價前人、前朝。宋代人寫的史書對“曹操”的評價與唐朝、清朝、晉朝能一樣嗎?這就是“評價歷史”。“評價歷史”都是用現代人的觀點去評價歷史,從來沒有人拿“歷史現實中觀點”做金科玉律來寫史書。

(2)“敘述歷史”也是受“評價歷史”的影響,寫哪個不寫哪個都是受寫作者當時的價值觀決定,只不過,“當時寫書的後人”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是古人了,僅此而已。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才會發現正史會忽略某些“真相”。同時,寫作者的個人好惡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因此,你說“歷史真相”基本上“絕對”是找不到的,只能“最接近真相”。

(3)我們現代的價值觀是什麼?

“中華民族”概念是我們現在的基礎價值觀,如果連這個都反對,那麼基本上就不是中國人了。願意去哪裡自便了。為此,許多人經常拿日本來說事兒。

從古到今日本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都不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同時,日本也從來沒有佔據過全中國,除了臺灣省被殖民以外,包括東北、華北在內,日軍都是尋找代理人做傀儡。因此,日本的入侵的性質完全不同。

最後,日本什麼時候成了中國的一部分,並堅持百年以上再說吧。那是幾百年後的事情。


坐古談今


民族英雄這個概念,不同時代,不同環境,和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詮釋。

岳飛是南宋時期抗擊金朝侵略,維護南宋利益,保護南宋臣民,並竭盡全力收復被侵佔的領土的南宋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算當時的南宋的國家英雄。像岳飛這樣的民族英雄南宋不僅僅只有岳飛,南宋後期的文天祥也是。

岳飛致力於保衛國家,收復失地,在當時的以南宋的角度和那個時期的南宋的環境和政治形勢來講,就是響噹噹的民族英雄,並不能在一千多年以後,中華民族的組成結構發生了變化而否定岳飛是民族英雄的事實。

歷史是延續的,也是傳承的,即使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到今天,仍然要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以及歷史定位給予立場堅定的肯定和尊重。沒有他們,我們現在的歷史估計要改寫許多。

同樣的道理,在當時的金朝,作為與南宋作戰堅決,戰功赫赫,並有擴張領土重大功勞的金兀朮,在金朝的角度來講,他也是金朝的民族英雄,但是,他肯定不是“中國的”民族英雄。

一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標誌,就是南宋,金朝就是侵略南宋的敵人,在那個時候,金朝只能是當時的中華民族的“敵人”。

金人的後代,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但並不代表在兩宋時期,金人就不是中華民族的敵人。而民族融合的今天,也不能成為詆譭當年的民族英雄的藉口。

歷史,就是歷史,是已經客觀發生的事實。對於歷史,可以研究和傳承,但詆譭和歪曲肯定是別有用心。


步武堂


我來個極端但政治正確的回答,大家看看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一、金兀朮是漢人的英雄,岳飛是南人的英雄,漢人南人都是漢族。

所以,金兀朮和岳飛,要麼都是民族英雄,要麼都不是。

顯然,因是漢族內戰,二人都不是民族英雄。

二、金進攻南宋究竟算非正義的侵略戰爭,還是正義的統一戰爭?

中國古代就沒有什麼侵略的說法和概念。只有吞併和統一。

如秦始皇併吞六國,統一天下,而不是秦國侵略六國。北周吞併北齊,統一北方;北朝吞併南朝,統一天下,而不說是侵略,至多說是征服。

不能說南宋北伐金就是統一,金進攻南宋就是侵略。這根本說不通,完全是雙重標準。

所以,金和南宋之間的戰爭,雙方都以統一天下為已任,可以說都是正義的。

另外,金強宋弱,宋金和議,南宋名義上是向金稱臣的,趙構稱王而不是稱帝,所以名義上金是統一了天下的。


天觀398


首先岳飛不僅是漢民族的英雄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第二,中華民族內部之間有互相鬥爭、壓迫,這些壓迫湧現出的英雄同樣是民族英雄。反抗民族壓迫符合全體被壓迫民族(被侵略)的利益,也不損害壓迫民族(侵略)人民的利益,因為這種反抗對象是壓迫民族的統治階級而不是它的人民。

岳飛抗金,是在保衛南宋統治階級的利益,同時也保衛了南宋社會,雖然有封建社會的侷限性,但是這種貢獻符合當時南宋人民的利益,而對於女真族來說,其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並沒有受到損害。

南宋與金在當時屬於兩個不同的主權國家。就像後來的蒙古,蒙古建國後改國號為元,也是一個獨特性制度獨立王國,其實行的制度與印度的種姓制度類似,漢民族成為最低等的民族群體。所以女真族的金國一定是以維護自己統治階級的利益,擴張土地、奴役人民。宋金既然是兩個敵對的國家,兩國互相征戰時,把屬於正義的一方並且保護本國利益的岳飛稱之為愛國將領是完全正確的。

毛主席曾說過“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他們贊成平等的聯合,而不贊成互相壓迫。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中華民族的內部鬥爭總有一方正義一方非正義,因此就有了一方是壓迫一方反壓迫。

金在沒有受到北宋的任何威脅的情況下,無端挑釁,滅掉北宋以後仍不罷休,繼續侵略南宋,明顯就是不義之戰。代表整個宋的全體人民願望,阻止金國的蹂躪和迫害,保護漢族地區文明利益的岳飛等人自然就是民族英雄。

他們不僅保護了漢民族的利益,也阻止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倒退,所以岳飛等人不僅是漢族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岳飛等人的抵禦了女真人的南侵,使長江以南地區免受金人的掠奪和屠殺,避免了又一次的五胡亂華。這對於保護當時高度發展的封建生產方式、馮建文明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有很大的積極因素。所以岳飛等人不僅是漢族的英雄,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

而完顏宗弼在女真族的崛起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為金國後期治理中國北方及改善東北地區落後蔽塞的狀態做出很大貢獻,是女真族的英雄。


紅色天空0312


首先要知道民族英雄是指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反抗侵略戰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傑。英雄來源於人民的共識和尊敬。由此而論並以史為鑑,岳飛才是民族英雄,才值得肯定和推崇。而金兀朮是發動侵略戰爭,荼毒生靈,破壞先進文明的戰爭狂人。金兀朮的立場、觀點、方法確實和岳飛不能等同。而且還是戰場仇人,他們的相逢在於宋金戰爭。

戰爭也分正義和非正義戰爭,戰爭既要借鑑其在歷史進程中的意義和作用,也要反思其在歷史進程中的特徵和教訓。正義戰爭是指一切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抵禦外來侵略。正義戰爭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戰爭。是發展社會文明與維護人民利益的戰爭。

金兀朮無端尋釁,舉兵侵犯宋朝,在把北宋王朝滅掉之後而仍不肯罷休,這很明顯地是一種不義之戰,金兀朮多次帶領金兵入侵,不只是滅亡宋室朝廷,對宋朝人民也是瘋狂蹂躪,所到之處燒殺擄掠,還殘忍到吃人的地步,金人常把漢民充當軍糧,宋人莊綽在《雞肋編》裡寫道:“自靖康丙午歲(公元1126年),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里,鬥米至數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為臘。把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下羔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稱為兩腳羊。還有史為證,在 元末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裡說,“天下兵甲方殷,金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就是金兵佔領區,金人也是隨意侵佔土地,把漢人罰做奴隸,任意剝削奴役。金兀朮的種種暴行,應該貶斥怎能稱民族英雄,而且,金兀朮的反動行徑也使金朝人口銳減,國力衰退,矛盾加劇。

而民族英雄岳飛恰恰相反,岳飛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是多麼的紀律嚴明、軍民一心、愛護百姓。還有文官不愛錢專心為民謀利,武官不怕死奮勇為國效力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岳飛的忘我精神就是民族靈魂,代表的宋朝全體人民的願望,為捍衛和保護漢族地區已經高度發展的封建的生產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裝抵抗女真的鐵騎,阻止其蹂躪破壞,以求避免整個社會倒退,國家消亡。像岳飛就應理所當然地被稱為民族英雄。

況且,從長遠利益來看,岳飛不只是屬於漢族的民族英雄,同樣屬於全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岳飛盡最大的努力以抵禦女真侵蝕,抗擊金兵的掠奪和屠殺,以求使東南半壁的各族人民儘可能免遭蹂躪和塗炭。保衛高度發展的封建的生產方式,保護先進的文明和文化,不僅如此,還有的就是防止民族間的分裂和仇恨,都是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也具有重要意義的。岳飛的衛國戰爭,固然符合了廣大漢族人民的利益,而對於女真族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來說,也是不會發生任何損害作用的。也等於說,岳飛是正義的化身,是對金兀朮錯誤行為的糾正。岳飛精神代表民族靈魂,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確實提供了大量的積極因素,把他稱做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確確實實是當之無愧的。

民族團結友好是天理,人民幸福快樂是綱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