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最失敗的不是殺死楊貴妃,而是殺死了兩個著名的武將

安祿山叛亂之後,唐玄宗在得到消息以後迅速的作出反應,半個月之內設定下了三條防線,擋著安祿山靠近都城,但是安祿山的動作實在是太快了。安祿山離自己越來越近,玄宗準備御駕親征的時候,安祿山就已經突破了玄宗定下來的第一道防線了。

唐玄宗最失敗的不是殺死楊貴妃,而是殺死了兩個著名的武將

第二道防線由封常清把守,吹牛有一套,說要把敵軍消滅,但事實得知戰事如此的緊急,他也著急了,這太快了!安祿山拿下了頭一道防線之後,馬上轉戰到滎陽,再到他所駐守的洛陽,就135公里,迫在眉睫。

封常清迅速帶人親自督軍,叛軍騎兵非常的強大,導致馮長青沒守住洛陽東面,於是趕快往回退,他退到門裡邊,敵兵馬上就到,在這又打了一仗。12月12號這一天,安祿山的大兵全攻上來。此時下大雪,安祿山的兵衝進來到處衝殺,雪白的地上全都是鮮紅色的血跡。封常清5戰5敗。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一直到洛陽失陷,只用了短短34天的時間,迅速無比。叛軍一拿下洛陽就開始燒殺搶掠。繁華的洛陽遭受了一百多年以來,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浩劫。

唐玄宗最失敗的不是殺死楊貴妃,而是殺死了兩個著名的武將

封常清撤退中途遇到了高仙芝,高仙芝問洛陽怎麼能失手,我這都準備好5萬人,我準備幹他去!馮長青就說對方實在是太強了,咱幹不過他,快回潼關。潼關這個地兒是帝國的東大門,但是陝軍這個地方沒那麼重要了,如果安祿山的兵過來,陝軍無險可守,很容易被對方消滅,到潼關如入無人之境,咱死了,皇上小命不保。所以趕緊咱趕快撤,趕快退回潼關。

在撤離陝郡的時候他們突然想到在當地著名的倉儲,有倉庫怎麼辦?把這個倉打開,金銀財寶能拿就拿,不能拿就燒。歷史記載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不應該有的潰退的場面。說安祿山那時候已經佔領洛陽了,沒有督軍西進,只派遣了部分部隊去襲擊陝軍。那麼高馮二人本來是要撤退,結果在撤退的這個過程之中,突然遇到敵軍和自己的部隊的尾部。

唐玄宗最失敗的不是殺死楊貴妃,而是殺死了兩個著名的武將

正常來說,應該可以先打個小架試試水,但因為馮長青給高仙芝講的太邪乎了!嚇夠嗆,將帥首先自己就害怕了,導致底下的那些士兵們也跟著很惶恐,尾部隊伍一接觸到敵軍立馬就慌張往前跑,這些士兵因為逃跑,相互踐踏,踩死了很多人和馬。再回頭看唐玄宗用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河南設置的這三道防線,十天之內讓叛軍全部摧毀。

但更多的是驚訝,大家誰也不敢相信。好在高仙芝退到潼關之後,立馬整頓心情,修完守備,把叛軍擋住了。安祿山沒過來,只能派人先把兵屯在陝軍,等於阻礙住了安祿山閃電戰的節奏。這算是給唐王朝爭取了一點喘息的機會,但是這個喘息的機會並不長。在洛陽失守的第四天,任命第16皇子勇王為山南節度使,任命13皇子潁王為劍南節度使,讓他守家。給他們副將,讓副將去幹活,由他們來當主帥,皇子領銜。

唐玄宗最失敗的不是殺死楊貴妃,而是殺死了兩個著名的武將

在大家心態上有促進作用,但這並不重要,我們要說的是玄宗這麼做的主要目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向前進攻,而是為了加強後方的給養的保障。國庫虛空只能南下,唐玄宗下旨由皇太子監國,唐太宗又要御駕親征,並且要求大家迅速集合,還是按照原定的23號出發。皇上這個想法出於自尊,但很多人不舒服。首當其衝的就是楊國忠。他深深地知道如果皇帝沒了,自己的一切也就沒了,而且玄宗這時候已經71歲。

唐玄宗最失敗的不是殺死楊貴妃,而是殺死了兩個著名的武將

太子監國是什麼概念?一旦皇上有點啥三長兩短,那麼這個皇帝位就是太子的了。太子一向瞧不上楊國忠,所以楊國忠非常的著急,趕緊回去找那個虢國夫人和韓國夫人商量。虢國夫人和韓國夫人馬上去找楊貴妃商量。楊貴妃做的可能也就是在旁邊撒撒嬌,或者講講道理,真正左右著影響著皇上,沒有御駕親征的,沒有把這個位置讓給皇太子的這個原因,是皇上心底對權力的不捨。那麼親征不成,得乾點什麼激勵一下前方將士鬥爭的志氣,玄宗選擇把主將給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罪名就是戰敗失了城池,就會吹牛。便設計找藉口殺了二人以振軍威。

所以在安史之亂上,唐玄宗的這步棋下的是真臭,如果沒有這樣做,我想最後楊玉環也不用死。那麼各位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