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唐玄宗,並非敗給了美色,而是一個體制

唐玄宗的晚年讓人唏噓:

一方面他置信任的寵臣安祿山造反,朝中無人能敵;

第二個方面,另一個寵臣楊國忠私心滿滿,終是在逃亡的路上被護送的士兵奮起殺之;

第三個方面,按理說戰場失利,情場應該得以才對,但上天顯然沒有這樣的意思,而是讓他被迫殺害自己的愛妃楊貴妃;

第四個方面,在他選擇入蜀避難的時候,兒子李亨離開了他,並在三天內就獨自稱帝,並譽唐玄宗為太上皇;

後人多數說,唐玄宗自從得到楊玉環後,就生活在醉生夢死之中,如果沒有楊玉華的紅顏禍水,李隆基就一世英明就不至於落得如斯田地。

但翻閱了史書之後,這個鍋,楊玉環真的不能背!玄宗慌於朝政,楊玉環只能是“潤色”之人,真正讓李隆基敗的,是一個體制。

唐玄宗,並非敗給了美色,而是一個體制

為何楊玉環不該背“紅顏禍水”的鍋?

為何楊玉環不該背這個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後人認為一切皆是楊貴妃引起的:

其一、父納子妻。楊玉環先是玄宗的兒媳,被玄宗發現之後才用手段把楊玉環納入後宮,放在現代絕對是一件荒唐之事;

其二、楊玉環的姐姐們打破了玄宗打壓外戚的宗旨,在楊玉環得寵後,玄宗愛屋及烏,給其姐妹安排了極好的條件,甚至與自己的女兒被楊玉環的二姐欺負也不做聲,可謂是一時橫行無阻;

其三、奸臣楊國忠是楊玉環的外戚之一,在楊國忠身上,玄宗不但打破了外戚不掌權的宗旨讓楊國忠當了宰相,還再次打破了宰相的任職期限(第一次是李林甫,當宰相19年,而此前的能臣大都是三年左右的任期)

唐玄宗,並非敗給了美色,而是一個體制

  • 為何說楊玉環只是玄宗隕落的其中一絲色彩?

其一、玄宗並非眼裡只有楊玉環,開元年間,唐玄宗不是把宮女都放回家了嗎?但是到了天寶時代,他又開始到處訪求美女了!而且,為了選美,唐玄宗還特地設置了一個使職,叫花鳥使,由宦官擔任,專門到民間挑選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

其二、父納子妻放在當下絕對是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但在民風開放的李唐,這並不是什麼稀奇之事,在玄宗之前前太宗李世民納兄弟後宮,高宗李治娶繼母武則天為後。

其三、外戚的當道是玄宗自身的意思,楊玉環充其量只是一個貪圖享樂的女子,她畢竟不是當時的政治主角,沒有權力做出任何決策。眾所周知,責任是和權力聯繫在一起的,她既然沒有權力,又怎麼能追究責任呢!

唐玄宗,並非敗給了美色,而是一個體制

  • 楊玉環的真正責任:不是一個賢妃
  • 要知道,中國古代的后妃並不是一般的妻子,而是一種政治身份。人們對后妃的要求並不是不參政,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參政。什麼叫以合理的方式參政呢?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當好賢內助,經常勸導皇帝幹好事,別幹壞事。

    怎樣勸導皇帝呢?漢朝的班婕妤就做得非常到位。當時漢成帝寵幸她,想要帶她一起乘車,班婕妤堅決拒絕了。她說:據我所知,凡是有為的皇帝,身邊一定總跟著賢臣,只有桀紂那樣的昏君才整天帶著女人出入。如果我和陛下一起乘車,不是有損陛下的令名嗎?這才是賢后、賢妃的榜樣。

    還有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也是賢妃的一個代表:當時太宗被直臣魏徵的直諫氣得揚言要殺了他,而長孫皇后聽罷換了一身隆重地衣服,慶祝李世民獲得一良臣。

    而楊貴妃呢?她雖然很少干政,但是就現有史料來看,她也從來沒有勸導過皇帝要勤政,這難道不是她的失職嗎?事實上,楊家一門能夠飛揚跋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她的縱容有關。

    這樣看來,傳統史學一提到女人就是紅顏禍水固然不對,但是,現在一味強調楊貴妃的無辜恐怕也有失偏頗。當然,即使楊貴妃並不是一個賢妃,我們還得承認,楊貴妃是一個悲劇人物。

    楊貴妃本來無心政治,她並不像長孫皇后那樣有政治城府,更不像武則天那樣有政治慾望,她只是一個愛好唱歌跳舞、愛好享樂的單純女子,如果能夠始終和壽王生活在一起,她本來可以過一種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但是,現實卻是,她始終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無論是成為玄宗的貴妃,還是最後橫死馬嵬驛,都不是她自己的選擇。她本來不是一個政治人物,最後卻被裹挾在政治的旋渦中,被暗流吞沒,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所謂紅顏薄命,恐怕更多還是一種時代的悲劇、一種文化的悲劇吧。

    唐玄宗,並非敗給了美色,而是一個體制

    玄宗之敗,敗在帝王的體制上

    皇帝本質上講是沒有退休制度的,只要不死,就只能一直做下去。可是,人的精力其實恰恰和年齡成反比,當政時間越長,皇帝昏聵的可能性就越大。

    號稱千古一帝的唐太宗僅僅當政23年,就出現了統治後期不如前期的問題,而唐玄宗的任期則整整是太宗的兩倍。試想,如果唐玄宗也像太宗那樣只當政23年的話,誰能說他不是最偉大也最完美的皇帝呢?

    但事實是,無論他有多年邁、多懶惰、多昏聵,他這個皇帝都只能一直當下去,從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當到中年的志得意滿,再當到老年的沉迷荒唐,這不也是一種悲哀嗎?皇帝的悲哀最終造成了大唐的悲劇。

    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生活上,從以身作則的克己復禮到以身試法的驕奢淫逸

    玄宗年輕的時候那個叫猛。開元年間,唐玄宗不是把宮裡的奢侈品都搜出來燒了嗎?但是,天寶年間,專為貴妃刺繡的女工就有700人。

    唐玄宗,並非敗給了美色,而是一個體制

    其二、社會發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

    唐玄宗時期是社會高度發展、變革特別激烈的時代,很多舊制度都失效了,替代它們的新制度正在形成。但是,任何一種新制度都需要長期磨合才能成熟。而在成熟之前,它必然存在缺陷,可能誘發危機。

    就拿給唐朝釀成大禍的節度使制度來說吧。它本來是為了解決府兵制既擾民、戰鬥力又差,還缺乏邊防常備軍的窘境而產生的,它的出現本來是好事,也解決了當時唐朝軍事上的大難題。

    但是,這種制度也存在著缺陷。什麼缺陷呢?它把兵權都集中到邊將手裡,形成了所謂內輕外重的不穩定結構。一旦節度使的忠誠出現問題,危機就會產生。

    換言之,這本來就是一種還不成熟的制度,需要用人的智慧來駕馭、來補足。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第三個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層面也出問題了。

    唐玄宗,並非敗給了美色,而是一個體制

    其三、用人方面的懈怠

    開元年間,唐玄宗一直是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宰相人選,而玄宗在選相方面,早年是非常下功夫的。這些宰相都能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都能隨時指正唐玄宗的失誤,正是他們和玄宗一起締造了輝煌燦爛的開元盛世。

    但是,從開元后期開始,唐玄宗越來越懈怠朝政,也越來越喜歡柔順能辦事的李林甫了。自從他當了宰相,玄宗就再也聽不到高瞻遠矚的真知灼見了,社會問題也長期得不到解決,國家能不走下坡路嗎?

    本來,如果宰相不行,還可以用納諫制度來調整,來彌補。但是,到了天寶年間,不僅是李林甫、楊國忠他們不讓唐玄宗聽到不同意見,就是唐玄宗本人,也不願意再聽逆耳忠言了。

    假如皇帝也有任職年限,那麼玄宗完全可以選擇在最輝煌的時候退位,與楊貴妃廝守終生,但可惜的是,當皇帝是不死不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