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斯坦福大學的養馬場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美國大學的學生在打曲棍球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艾文教授(中間)與他的樂隊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斯坦福大學的游泳池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美國大學的體育場,大學生在進行比賽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斯坦福大學的高爾夫球場

古希臘文明由兩大傳統組成:一是探討自然奧秘的科學探索,二是培養公正和公開競爭意識的奧林匹克精神。當今的世界一流大學都秉承這兩種傳統,既重視體育精神的培養,又促使科學研究的進步。

其實,體育和科學之間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兩者屬於同一種精神品質,它們都是促使人們在公平公正的氛圍中,通過個人的毅力和奮鬥,讓自己的體能和才智發揮到極致,不僅實現個人的人生精彩,也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據我所知,世界一流大學都沒有硬性規定學生必修的體育課,他們的做法是把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學生日常活動之中,提供足夠好的條件來誘發個人健身的興趣,創造優良的環境來讓各種各樣的人都能放鬆精神,讓他們在富有靈感和創造力的氛圍中學習和研究。

可以說,世界一流大學都是體育休閒與教育科研結合最完美的地方,其中的道理很值得人們深思。

  • 只給奧運金牌獲得者立碑

斯坦福大學的體育場旁邊,豎著一塊“活著”的石碑。說它是“活著”的,因為它不僅是為過去的成功者立的碑,也是為未來的成功者樹傳。這塊石碑上鐫刻著迄今為止該校校友獲得奧運金牌者的名字,但是碑面還留有大量的空間,將來誰獲得金牌,就把誰的名字加上去。這是富有創意的石碑設計,其良苦用心是激勵後人。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具有雙重的功能,既是獎掖已經成功的人,更是激勵現在和未來的人努力奮進。

我也見過不少古今中外的各種碑刻,可是像斯坦福大學這個為後來者立碑的“開放式思維”的匠心,我在別處還沒有見過。

然而,更令人值得深思的是,斯坦福並沒有為本校那些獲得科技大獎者立碑。斯坦福有不少人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這些殊榮,就拿諾貝爾獎來說吧,進入新世紀以來,該校已有11人獲得這個獎項,在世界高校中名列第一。可是我在斯坦福學習訪學那麼多年,走遍了校園每個角落,未見一個紀念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石碑或者塑像。不知其中的原因為何,恐怕不是能以厚此薄彼來簡單解釋的。

在2016年這次巴西里約奧運會上,斯坦福又表現不俗,共獲得14枚金牌、7枚銀牌、6枚銅牌,獲得金牌和獎牌總數位於美國大學之首。從1920年比利時的奧運會起,每次斯坦福都派運動員參加。迄今為止,該校已獲得139塊金牌,共270塊各種獎牌。如果一個國家能獲得這樣的奧運成績,也應該算是體育強國了。

按照獲得奧運金牌的數目來給美國大學排名,位於前十名的大學依次為:

第一名、斯坦福大學

第二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第三名、南加州大學

第四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第五名、普林斯頓大學

第六名、華盛頓大學

第七名、佛羅里達大學

第八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第九名、德克薩斯大學

第十名、俄勒岡大學

如果你發現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榜上無名,就倉促得出結論說,並不是所有一流大學都重視體育,那就流於膚淺了。其實,美國各個大學都是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所擁有的氣候條件來發展自己的優勢項目。

上面這些榜上有名的大學,都是位於氣候比較溫和的地帶,適合常年室外運動,有利於夏季項目的訓練。就拿斯坦福來說吧,學校位於太平洋和舊金山灣之間,常年不結冰不下雪,空氣涼爽溫潤,四季都適合戶外運動。獲得奧運獎牌第二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是位於舊金山灣區,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然而,位於寒冷地帶的名校,諸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等,他們的冬季運動項目則很了得。哈佛大學的冰球隊曾獲得過全美大學生聯賽的冠軍,它的很多冬季運動項目都是名列前茅。多年前我看過一個電影,故事是以哈佛大學的冰球隊為背景的。

不論奧林匹克獎牌,還是諾貝爾獎人數,美國都是世界第一。迄今為止,美國共獲得1022塊夏季奧運金牌,366人獲得諾貝爾獎。美國的這兩種人才,都是大學培養出來的。

美國沒有國家集訓隊的體制,運動員都是大學招募培養的。而且美國大學也沒有設立體育系或者體育學院的情況,他們只有體育愛好者或者體育專長生,這些以體育見長的學生分散在各個院系,跟其他學生一起上課學習。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世界首富之一比爾·蓋茨的長女珍妮弗,就是斯坦福大學一名三年級學生,同時又是一名備受推崇的全國馬術比賽選手。

這種把體育融入一般大學教育的制度,也許體現了他們的一種教育理念,讓體育融入教育,讓教育富有奧林匹克精神。

  • 名校之間的傳統體育競賽

世界名校之間不搞虛的排名比賽,也不計較五花八門排行榜上的名次高低,但是他們很在乎硬碰硬的體育比賽。那些同處一個環境中的世界名校大都有上百年的傳統賽事,他們的這種堅持對大學精神的培養很有關係,培養師生的公平競爭的意識,以及為學校榮譽而拼搏的精神。 這些賽事不在於輸贏,也不在於技術的高低,而在於長期的堅持,在於幾百年不間斷的傳統。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之間的賽艇比賽已經舉辦了160多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則仿而效之,迄今也舉辦了140多屆。這兩對世界名校之間這一年一度的盛事,成了國際教育界的佳話。他們追求的不是名次,而是技術、力量和意志,如何在一個公開公平的氛圍中,讓年輕人的力量和智慧發揮到極致。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舊金山灣區有兩所世界名校:一所是斯坦福,一所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它們的科技水準都在世界前五名之列。兩所大學之間必然存在著競爭關係,他們就把這種競爭變為一年一度的橄欖球比賽。每年這個時候,是兩所學校的盛事,可供幾萬人觀看的看臺上坐滿了兩校的學生,為自己的球隊加油吶喊。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日本是最早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亞洲國家,也是最成功的國家,迄今為止他們已經獨立培養出2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與日本教育管理者的獨具慧眼是分不開的。在明治維新以後,他們創辦了現代觀念的大學,不僅開設西方的科學技術課程,還引進了歐美高等教育中的奧林匹克精神。與日本的工業技術一樣,他們模仿西方都是形神兼備。

日本數一數二的大學是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兩校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就模仿劍橋和牛津的做法,舉辦一年一度的賽艇比賽,這不僅形成了兩校的傳統,還決定了兩校的代表色。在1920年那次皮划艇比賽中,由東京大學與京都大學抽籤決定各自所乘賽艇,兩校抽到的賽艇艇身分別為淡青色和濃青色,自那以後,這兩種顏色也就成了他們雙方的代表色,最後逐步演變為校色。與此同時,日本的其他大學也不甘落後,仿而效之,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體育賽事就是早稻田大學與慶應大學一年一度的棒球比賽。

大學之間的這種傳統賽事,構成了日本高等教育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因為他們的管理者清楚,大學之間開展年度傳統體育比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還可增強奮發向上的精神。

  • 賽馬、電影與斯坦福

斯坦福大學整個校園的格調顯得很田園、很休閒,這種格調與大學創始人的一個休閒娛樂習慣有關,也因為他的這個習慣,導致了一項人類最偉大的100個發明之一——電影的誕生。

斯坦福大學是以創始人的名字命名的。斯坦福這個人身上就充分體現了休閒娛樂與創造發明的奇特結合。現在斯坦福大學仍設有大型的養馬場,這與大學創辦者的愛好有關。斯坦福是十九世紀美國的鐵路大王,一個成功的商人,擁有鉅額財富。他的業餘愛好就是賽馬,他在一次看賽馬時突發奇想,認為馬在一個騰躍過程中會某一時刻四蹄同時騰空,別的富豪嘲笑斯坦福瞎說。斯坦福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對的,請來了英國一位攝影師,就是這件事導致人們發現了電影的機理,爾後又經過幾個人的技術改良,終於發明了電影。

我到過國內外的不少大學,體育設施齊全的大學不少,但是有養馬場的還只有斯坦福一所大學。斯坦福大學校園的西北部是一片幾十公頃的丘陵地,綠草油油,灌木叢生,溪流潺潺,中有波浪起伏的兩座小山包,這裡是斯坦福大學的養馬場。遠處望去,各色駿馬或食草,或嘶鳴,或躺臥,或奔跑,時而可見有人騎馬漫遊。不僅令人感嘆,真實一派田園景象啊!很難讓人想象,這裡就是毗鄰著著名大學以及世界IT行業的心臟——硅谷呀。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我在那裡讀書期間,經常開車帶女兒來這裡看馬,這也是不錯的休閒放鬆的辦法。在斯坦福,不論是讀書還是上課,都不輕鬆,但是幾分鐘的車程就是一派田園風光,這裡確實是個放鬆精神的好地方。

  • 增強體質和放鬆身心的環境

鳥瞰斯坦福,整個大學很像個體育學院,學校的大片土地都是用於體育休閒娛樂。除了上面講的那個大養馬場外,還有各種各樣大型的體育和休閒設施,不論什麼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鍛鍊身體的項目和放鬆身心的去處。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斯坦福大學的正門很小,也沒有一個校名牌子,所以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錯過。然而校門一則豎有一塊巨大的廣告牌,它只發布一種廣告,那就是本校體育場即將到來的大型體育賽事。

世界一流大學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從校園正門進來,左邊一塊巨大的地方,是各種各樣的體育設施,有一個可坐6萬人的足球場,還有另外專門的田徑場,此外還有游泳池、壘球場、曲棍球場、室內體育館等。這些體育設施不少是向全校師生開放的,只要有學生證或者工作證,大都可免費使用。

校園的背後是一座綿延起伏的山丘,闢有一道供師生和附近居民遠足的山路。我在那裡讀書和訪學期間,經常到這裡散步,這條山路單程走得兩個小時。喬布斯家就住在附近的一個小鎮上,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散步談業務。蘋果公司發展的很多戰略,喬布斯就是在這條山路上與IT行業的大牛們談成的。

學校西北角的山坡旁則是一個大型的高爾夫球場。我也時常到那裡觀看別人打高爾夫。斯坦福大學的商學院在美國數一數二,學習高爾夫是他們的必須課。

斯坦福周圍的這些設施,既有免費的,也有收錢的;既要求有技術的,也有人人可做的;既需要有體力的,也需要有智慧的。如果啥都不行,又不願意太消耗體力,斯坦福校園裡還有一大塊溼地,那裡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池塘,還可以去那裡遛狗散步。

  • 科學與體育是孿生姐妹

奧林匹克的格言為“更快、更高、更強”。這是在1913年由現代奧林匹克之父、法國教育家顧拜旦提議,由國際奧運會批准的。這不僅適合於體育運動,也適用於科學研究。高快強,體育是從體能上去追求,科學則是從智能去實現。

現代體育運動和科學技術都是發祥於古希臘。它擁有那燦若日月的人類文明的先哲,諸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等。而且,奧林匹克運動也是源於古希臘,但是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辦了上千年。

是德國的教育家挖掘出這個奧林匹克傳統,是法國的教育家恢復了這項運動。他們深刻地意識到了體育與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繫,是人類文明這塊硬幣的上下兩個面。德國教育家庫齊烏斯花了多年時間挖掘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村,他在1852年1月在柏林宣讀了考察報告,並建議恢復奧運會。法國教育家顧拜旦於1892年在索邦大學把奧運會的範圍擴大到全世界。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在希臘雅典正式舉行。

德國和法國都是科學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這與他們擁有庫齊烏斯、顧拜旦等這種教育家的眼光分不開的,更與他們對古希臘文明的兩種傳統的繼承有關。

  • 把奧林匹克精神融入校園文化

關於體能和智能之間的關係,東西方人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別。在歐美人的觀念中,增強體質,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可以讓人的思維變得更敏銳,能夠更好地勝任更復雜的研究教學工作。腦力勞動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唯有如此才能放飛想象,激發靈感。

奧運冠軍是普通的學生,普通的學生中有奧運冠軍,這種教育模式包含著一種不一樣的哲學。

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一次獲得5枚金牌的凱迪·雷德吉,現在是斯坦福大學的本科生,她要跟其他同學一樣,修讀基礎課學專業。在這次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中,還有斯坦福大學歷史系、工程學院、管理科學系的學生。大學不設體育學院,也沒有給體育生的特殊照顧政策。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大都是中學時期百裡挑一的好學生,他們不僅天資聰慧,而且也都發奮讀書,這個群體裡就有奧運會的冠軍獲得者。大學生群體裡產生這些體育健兒,那氛圍就不一般。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伊麗莎白·特勞格特教授是一個馬拉松愛好者,年輕的時候經常跑馬拉松,年紀大了後喜歡遠足。我2010年回去訪學的時候,她已經年逾古稀,可每天上課,都堅持走路40分鐘到學校上課。她還告訴過我,年輕時的她還穿越過科羅拉多大峽谷。這個地方是世界風景名勝,也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我也去過。當到了這裡,我想起了李白的《蜀道難》上的句子,什麼“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什麼“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些詩句用來描寫大峽谷的神氣再合適不過了。

伊麗莎白教授鍛鍊的不僅是身體,更是意志和一種做學問的品格。迄今為止,她在劍橋大學出版過歷史語言學專著三本,在牛津大學出版過一本,成為國際歷史語言學界的領軍人物。研究語言發展史,耗時耗力,她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她通過體育鍛煉對自己毅力的磨鍊不無關係。

如果說伊麗莎白教授的業餘愛好太累人,那麼斯坦福大學語言學系的艾文·沙葛教授的業餘愛好就輕鬆多了。艾文教授也是語言學界的風雲人物,他與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的一幫年輕教師組織了一個民間樂隊,他們自己寫詞、譜曲、演奏,樣樣都是獨創的。系裡遇到大的節日或者有重要的學術會議,就會請艾文教授的樂隊來助興。

美國大學校園裡到處都是大片大片的草坪,每天都能看到在草地上扔飛盤、打排球的學生,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美國大學校園裡的草地,不光是為了裝飾校園,而且也是讓人踩的,人們都可以在上面自由地活動。

學生的宿舍旁到處都是籃球場地,經常見學生在裡面比賽。讓我比較新奇的是,最近一次到斯坦福訪學,

經常晚上看到一幫學生在校園裡搭個簡易的舞臺,燈火通明,擴音器響亮,在演莎士比亞戲劇。我有時駐足看一下,觀眾稀稀拉拉,他們既不為錢場,也不為人場,他們那種投入感令人印象深刻。

  • 不讓家屬和孩子單調無聊

不僅讓師生的生活不單調,也讓學生的家屬和孩子不寂寞,這也是美國大學管理者的一種理念。因此,大學總是想法設法,創造各種休閒娛樂,讓在校園裡生活的每個人都不感到寂寞無聊。

很多研究生都是拖家帶口的,一些世界名校就給這些帶家屬的研究生提供一片菜地,有興趣的可以種菜,既節約了開支,有增添了生活情趣。而且還組織各種活動,時常請來馬戲團給小朋友演出,每年復活節,學校出錢讓小孩玩傳統遊戲項目撿雞蛋。那時候女兒晶晶才幾歲,現在說起來,對她印象最深的是騎馬戲團那種小馬,到復活節時在草地上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爭撿雞蛋。還有一個節日,我也記不起名字,就是把一大包糖掛在樹上,大人用棍子打開,各種糖果散落一地,小朋友爭相撿糖。

我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的時候,一家就住在學校給有家屬的研究生提供的住房區,房屋基本都是兩層的。雖然住房區周圍有大片大片的綠草地,但學校硬是劃出一片地不種草,而給每家每戶種菜。地頭上有水龍頭供水,附近商店裡就有各種菜籽、肥料和工具售賣。這裡的氣候四季如春,蔬菜常年都可以生長。當初想種菜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那時一家三口單靠我的獎學金過活確實很難,加上太太身體不好無法外出做工,就想自己種菜總比商店裡買的便宜一些,能省一塊錢是一塊錢。我們開始種菜不久,父母就從國內來看我們,媽媽很會種菜,所以我們一家總有吃不完的菜,還經常送給街坊鄰居。

在斯坦福種菜那段時間,陶淵明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詩句就時時縈繞在我的腦子裡。那個時候,我經常是一大早或者天快黑的時候才能到菜地忙一陣子,其他時間得上課寫論文。雖然種菜是為了省錢,但在客觀上,這種體力勞動對我的學習和研究起了積極的調節作用。種菜的時候,精神放鬆,心情愉悅,想象力和創造力特別活躍,不少研究靈感就是在勞作的過程產生出來。此時我才恍然明白,這大概就是學校分地讓學生種菜的原因吧。

我在來斯坦福之前就讀的兩所大學,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聖巴巴拉分校,那裡也同樣有條件種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