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半年|是什麼吸引他們在京就業?

我们这半年|是什么吸引他们在京就业?

39歲的錢久永在去年迎來了一個職業轉變。

這個來自密雲區高嶺鎮大屯村的農民,之前一直沒有固定工作,在礦上開過大車,當過修理工,但從去年10月開始,他穿上環衛工服,成了一名環衛工人,負責開環衛清掃車。

錢久永是從村委會那裡得知海淀環衛需要50人開環衛清掃車的消息,工資還不少。

錢久永擁有A2駕駛證,操作清掃車上手很快。他們經過3個月的培訓後,就開始獨立作業。“一天基本三班倒,每天工作6個多小時。”錢久永說,在海淀,環衛中心給他們提供了宿舍,每個月只收100塊錢。食堂也比外面便宜很多,大概每天25塊錢以內就能解決。

“我有一個孩子要上初二了,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上學,家裡只有我出來掙錢,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也賣不動力氣了,穩定很重要。”錢久永說。

發改君從海淀環衛中心瞭解到,他們在招聘了第一批50名農民進入環衛隊伍後,於去年底又啟動了第二批招聘,從密雲區招聘205名農民。

保障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是北京在做的一件實事。截至2017年底,共有

1200餘名農村地區勞動力到城市公共服務類崗位實現就業和轉移就業。

除了環衛崗位,公交集團也吸收了不少農民轉移勞動力。發改君從市公交集團瞭解到,去年10月,由兩家保安公司分別提供100名乘務管理員就業崗位,用於解決延慶、密雲兩區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目前,實際上崗200人,密雲、延慶各100人。

今年,北京還將在城市公共服務類崗位安置本市10000名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包括公交、地鐵、環衛、園林綠化、市政市容、鐵路護路聯防、公共物業管理、給水排水、郵政、保安輔警等城市公共服務類崗位,試點區域也拓展到了門頭溝、房山、昌平、大興、通州、懷柔、平谷等區。

不僅是保障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北京上半年加大城鄉困難人群和地區就業幫扶,通過精細化幫扶、公益性託底安置等措施,促進城鄉困難人員就業7.0萬人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與創業研究室副主任陳雲長期監測北京的就業形勢,在他看來,雖然外部形勢不確定,但是北京就業形勢依然穩定,伴隨著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的建設,北京的經濟結構在調整,就業結構也在優化。而北京的創業環境,尤其是高新技術創業,北京給予了非常寬鬆的政策,吸引了高新技術人才創業。

發改君發現,上半年,北京企業的用人需求更加旺盛。根據某網絡招聘平臺數據分析,僅2018年一季度就有7.5萬單位通過網絡平臺在京提出招聘需求594.8萬人次,有355.4萬人次在線提出在京求職要求,求人倍率1.67,勞動力供不應求。

供需市場這麼旺盛,哪個領域就業吸引力最大呢?

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趙衛華分析,近幾年,大學生、研究生等高學歷從業人員的比重不斷上升。這部分人主要流入了新興商業服務業,如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金融服務、房地產、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

這個趨勢和北京經濟發展吻合,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2%,其中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務等優勢行業增加值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58.6%。特別是佔GDP比重11%的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增長

18.3%,直接拉動GDP增長2個百分點

對於一些創業的人來說,北京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今年上半年,北京出臺《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意見的通知》,緊密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新業態發展需求,將現有促進就業創業政策向新就業形態開放,進一步擴大自謀職業社會保險補貼、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覆蓋人群範圍,制定一次性創業補貼、一次性外遷崗位補貼、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補貼等促進就業措施,具有首都特色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在一系列舉措的導引下,北京上半年的勞動就業局勢基本穩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20.4萬人,促進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就業9.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47%,繼續控制在較低水平。

就業穩定了,收入也上來了。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79元

,同比增長8.8%

我们这半年|是什么吸引他们在京就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