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漢文帝時期,在今天的淄博地區,有一個叫淳于意的人。這個人從小就喜歡醫術,拜了當地有名的陽慶做師父。那時候,陽慶已經非常老了,他沒有兒子,所以把一生所學都傳給了淳于意。淳于意出師後,也成了名醫。

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後來,淳于意當上了太倉的縣令。但是他並不想當官,沒多久就辭職了。他回到家繼續給別人看病。

由於他名氣越來越大,找他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又喜歡到處遊蕩看診,所以經常有人找不到他。

就是因為他經常不在家,倒黴的事情發生了。他給別人看病,但是回家太晚,還沒來得及救治,那個人就死了。病人的家屬不幹了,就跑到縣衙告他,說他是庸醫,害死了親人。地方官就判他有罪,罰肉刑。

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什麼是肉刑呢?那時候的肉刑分為這三種:在臉上刻字;割鼻子;砍掉一隻腳。由於這種刑罰算嚴重,所以地方沒有行刑的權力,所以必須押到都城。因此,淳于意會被押送到長安受刑。

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5個女兒。當他出事,要被押走時,女兒們哭成一團。他長嘆一聲:“哎,可憐我沒有兒子替我奔走想辦法。幾個女兒,有了危難也只能哭啊。”

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淳于意的幼女緹縈非常傷心。她想,我就不能想辦法救父親嗎?於是,緹縈不顧父親和官兵的阻止,跟著父親一起去了長安。

緹縈到了帝都,想著能否見到皇帝求情。於是她來到宮門外,要求見漢文帝。門口的士兵肯定不讓這個小女孩進去。她就一直在宮門口哭泣,不願意離開。

有人覺得小女孩好可憐,就告訴她:“皇上下過詔書,百姓有什麼意見,可以直接寫信告訴他。”

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緹縈聽了很高興,回到住處後,就開始給皇帝寫信。信中說:“我是緹縈,家父以前在太倉當過地方官。他當縣令時,人們都誇他清廉。如今他犯了錯,被判肉刑。作為女兒我非常傷心。人死了,就活不過來了。接受肉刑的人,割掉鼻子、砍了腳,就接不上去了。即使以後改正了,也沒有機會。我願意到府衙當奴婢,提父親受罰,讓他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緹縈把寫好的信交給了皇宮門口的守衛,請他們代為轉交。大家都很同情這個女孩,就迅速將信送到了漢文帝的手中。

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皇帝看到送來的信,覺得非常震撼,他被這個小女孩感動了。他說:“這真是個孝女啊,不過這個肉刑也確實是不合理。”

於是,漢文帝決定廢除肉刑。他寫下了詔書,在上朝的時候對大臣說:“在舜的時代,在凡人的衣帽上畫上不同顏色,人們就知道他們是犯人。用這種方法處罰他們,百姓的犯罪率很低。但是現在,光是肉刑都有三種處罰方式,犯罪率還是那麼高。這就是對百姓的教導不夠!我們的百姓一犯錯,沒有經過教導,就直接用刑,即使他們以後改正了,鼻子和腳都接不上了。我覺得他們非常可憐。處罰他們,在他們身上留下無法挽回的傷害,真的好殘忍,也不道德。肉刑應該廢除,改成其他處理方法。”

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下面的大臣們炸開了鍋,除少數頑固的酷刑派,大多數的人都非常贊同這個提議。所以大家開始商議修改刑法。

最後,他們提出了三條辦法:把肉刑中的在臉上刻字,改成剃掉頭髮,罰幹苦力;割掉鼻子改成打300個板子;砍腳,改成打500個板子。

漢文帝覺得這三條比較合理,就同意了。緹縈的父親終於不用接受肉刑。雖然逃不過打板子,總比割鼻子、砍腳好多了。

漢史:父親被判肉刑,小女孩寫一封信改變了刑法史,她說了什麼

因為緹縈的信,肉刑這種在歷史上存在了上千年的酷刑被廢除,她不但救了父親,更是救了無數人。而同時期的西方國家,還在使用更為殘酷的剝皮抽筋。緹縈的信更是讓我國的刑法超越了西方數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