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哪条路会离“罗马”更近呢?Carol Dweck-动机思维模式

什么样的因素会决定个体在未来会取得成功?

是一个人的努力,智商还是在某方面的天赋?根据世界知名的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研究结果,与成功更相关的既不是努力也不是天赋,更多地与个体对自己的信念和心态mindset有关。

当然,努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但它仅仅是其中一点。然而,如果你对自己所持的自我信念是消极和负面的,或者个人在失败面前的归因方式--例如:自己之所以没能完成某件事是因为自己不“聪明”,因此再多的“努力”也无法通向成功之路。

谁是 Carol Dweck ?

Dweck是一位心理学家,在过去30多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研究个体的想法或信念是如何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或自我效能感较低以至于无法达成他们的人生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她已经证实,“成功取决于90%的态度,10%的努力工作。”

Carol Dweck 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拥有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美国一些最著名的大学任教,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她所著书籍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在1999年获得世界教育联盟年度书籍。她的新书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解释了为什么智力和天赋并不一定会迎来成功。

成功并不取决于天赋,而是取决于个体的思维模式,他们的信念、态度或对自己的看法。她解释到,智力、以及能力或天赋,不仅仅是“生来如此”的结果。这些属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选择哪条路会离“罗马”更近呢?Carol Dweck-动机思维模式

在她的书籍Mindset中,她解释了人们对能力和智力的两种不同观点。第一个是“实体观点 entity view”,即智力是固定不变的,是天生的。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有一种强烈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渴望;为了被视为“智慧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失败或看起来愚蠢的机会。她解释了这种自我认知是真正阻止一个人走向成功的。

第二个是“增长观点incremental view”。这种信念将智力或天赋视为可塑的、流动的和不断变化的特质。那些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个体会从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得到满足,他们能清楚地看到尝试与努力可以带来更多地潜在机会。他们不过分关注结果(将失败等同于自己能力不行)--却重视能从投入的努力中获得什么。

Dweck 把自己的发现和研究应用于自己的成功,她同时是著名心理学教授、作家和职业女性这三重身份。她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动机领域研究者之一,她的著作和演讲激励了许多人通过改变动机观念来寻找成功之路(具体见TED视频The power of believing that you can improve)。

固定化&不变的 vs. 提升&发展

为什么某些人面对困难时会倾向回避以及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然而其他人尝试努力解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获得潜力的最大发展。

我们的思维模式就是我们对自己能力和品质(如智商、创造性或智力)的感知或信念。Carol Dweck 发现我们的心态(对事物的认知)mindset是我们个性中重要的品质,决定我们评估未知事物成败的可能性。

我们的思维模式导致了我们乐观或悲观的属性,塑造了我们的态度--是决定成功和失败的最终因素。Dweck博士认为个体思维模式分为两种;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mindset指个体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可以不断提高和发展,固定化思维模式fixed-mindset指个体相信自己的特质和能力是内在固定以及永恒不变的。

我们的思维模式在儿童期就开始进入塑造过程,发展过程持续一生。在Dweck博士的书中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阐述了音乐、文学、科学、体育和商业领域的杰出人士的成长型思维是如何使他们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但最重要的是,她指出了我们应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以便在生活中取得可能的成功和成就。

Carol Dweck的主要工作都是强调信念的力量。我们意识或没有意识到的信念剧烈地影响着我们可能的成功(更多信息可见Carol Dweck所著书籍Mindset)。

选择哪条路会离“罗马”更近呢?Carol Dweck-动机思维模式

固定化思维模式

事实上,大部分我们认为的人格、动机或缺陷实际上都是起源于思维模式。在固定化思维模式个体中,他们的目标就是完成验证;他们不断试图去证明自己,对自己的错误高度敏感。所以,失败会让他们自我怀疑、贬低自己的品质以及破坏自信;所以,固定化思维模式个体经常会感受到焦虑情绪,易受挫折和批评的影响。

成长型思维模式

另一方面,成长型思维模式与不断追求进步以及提高能力有关。成长型思维模式个体认为优秀的个人素质是可以习得、发展或培养的。所以,他们将失败看做是自我表现的暂时性反馈,而不是对自我人格、潜能或价值的评判。因此,成长型思维模式个体渴望提高自己的能力,享受探索、考验以及挑战自己的过程,对一定程度的批评或挫折不敏感,不以为然。

相关研究

研究显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因素与所接受的指导和我们过往接受的教育理念并不一致。

事实上,他们的成功是基于对自己智力和能力的信念(成长型思维VS固定型思维);换一句话说,他们的学业表现取决于他们的思维模式。

当个体相信自己的智力是先天决定、有限以及无法改变的(固定化思维模式),他们会反过来质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心理弹性以及学习能力;相反,那些成长型思维模式个体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成长型心态的学生会显示出坚持不懈和学习的意愿。此外,他们即使在困境或遇到困难时,也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其他研究者证实,那些相信(或接受)自己能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个体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攻击性和感受到的压力水平较低。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会提高学业水平 (Yeager & Dweck, 2012)。此外, Dweck等报告,相信自己智力是先天、不可改变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所面对的困难是他们智力缺陷的一种表现,或会使他们看起来很愚蠢。

Dweck对学生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成果;结果显示,表扬儿童的天赋或智力会破坏他们的动机,降低他们的学业表现成绩,而表扬孩子在任务上的付出和努力,则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见下图,表扬孩子的智力或天赋在面对更困难的挑战任务只有67%的孩子愿意尝试,而表扬孩子的努力与辛苦劳动高达92%的孩子表示愿意接受更困难的任务)。

选择哪条路会离“罗马”更近呢?Carol Dweck-动机思维模式

当然,表扬儿童的天赋会使他们开心以及自豪,但也仅仅只能维持较短时间。一旦他们面临挑战或挫折时,他们的自信程度会立即减弱;因为如果成功代表他们很聪明,那么失败就意味着自己缺少天赋、太过愚蠢(固定化思维模式)

Dweck博士建议我们应该避免表扬儿童的天赋或智力,反过来,赞美他们的毅力、努力以及责任心(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还是固定化思维模式?

没有人的思维模式完全是其中一种或另一种。极端化案例还是很少的,大部分个体都是处在二者之间。此外,我们的思维模式不总是连续一致的。我们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显示出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就依赖于我们对自我某种能力的信念(个体相信自己在某方面的天赋)。尽管如此,改变固定化思维模式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固定思维模式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

固定化思维模式的个体不会给自己贴上某种标签,但当他们准备放弃时就会“现出原形”,或回避那些我们知道对我们有益的事物。当我们突然感到无聊、疲倦、焦虑、不适甚至饥饿时,就会想要停止尝试以及停止采取必要行动。这样的感觉可能有确切来源,但在接受它们之前,请先真诚地进行质疑。使用成长型思维质疑你对某种情境的反应。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将你的努力看做是你的优势,而不是对你缺点的证明。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快乐而有建设性的过程,而不是暴露你的不足。

Dweck博士建议,我们应该先设立一个偶像。然后,问自己,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天赋还是因为他们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Dweck告诉我们:

“走出去,寻找答案”。因为我们会发现别人在完成我们所有渴望的目标过程中,在追求我们珍视的价值过程中没有失败,只有过程。这将使我们更加尊重我们的偶像,但更重要的是,它将向我们展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力量。

记住,不要把“失败”当作固定不变的结果,你只是暂时未完成(not yet)。

参考文献: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NY, US: Random House.

Yeager, D. S. & Dweck, C. S. (2012). Mindsets That Promote Resilience: When Students Believe Tha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veloped.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7(4), 302–314, 2012.

Jon Kabat-Zinn and His Work on Mindfulness Meditation

Who is Martin Seligman and What Does He Do?

Carol Dweck: The Woman Behind The Motivational Mindset Breakthrough

Alex Linley: Strength Finder and Social Entrepreneu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