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蜱蟲很可怕,蜱蟲到底是怎麼回事?

Rainy


今天急診救治蜱蟲咬傷一例,蜱並不是只有網上有,還真的就在我們身邊。



患者夏天外出遊玩,穿著短褲,突然覺得腿部不舒服,仔細一看,好像一蟲子,因為最近正好看了@頭條健康 報道過蜱蟲咬人一家三口死亡的新聞,於是很明智,沒看隨意處理,第一時間來到醫院,經我們醫生處理,才是明知之舉。


蜱蟲常常藏在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

蜱(pí)也叫壁蝨,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

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叮咬的無形體病屬於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感染。


被蜱蟲咬傷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1.一隻小小的蜱蟲攜帶上百種病原

已知蜱可攜帶83種病毒、17種迴歸熱螺旋體、14種細菌、32種原蟲。

2.繼發性感染

被叮咬後會出現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

3.蜱咬熱

在被叮咬後1~2天,患者出現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4.蜱癱瘓

由於蜱蟲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導致人體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致使肌肉麻痺,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5.被蜱蟲咬了,強行拔除或拍死是很危險的!

及時處理:

1. 一旦發現有蜱蟲已叮咬皮膚,切記不要生拉硬拽的去粗暴處理,防止拽傷皮膚,或將蜱蟲的頭部留在皮膚內

2、可用酒精塗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或者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蟲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

3、取下蜱蟲後,要使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防止細菌感染,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4、對於取下的蜱蟲或者是遊離在牆面、地面的蜱蟲,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蟲,尤其是蜱蟲擠破後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如何防護:

1、加強個人防護,進入林區或野外工作,要穿長袖衣衫,紮緊腰帶、袖口、褲腿,頸部繫上毛巾,皮膚表面塗擦藥膏可預防蜱蟲叮咬,外出歸來時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蟲帶回家。

2、夏天,正是人們外出旅遊的好季節,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就是到野外遊玩時,除上述兩點要注意之外,別去尚未開發好的風景區、儘量少去草叢濃密的森林野地。這樣我們就會避免蜱蟲咬傷。



心血管王醫生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好朋友的家二寶被蜱蟲咬了,發現的比較及時沒有釀成太嚴重的後果。



今天二寶媽帶著倆寶去野外玩兒,草坪很好,全家就支了帳篷燒烤,二寶就在樹林裡,草坪上跑來跑去玩兒,沒一會兒,二寶就跑來跟媽媽說頭髮疼,剛開始我們還沒有太在意,以為二寶摔到了,給他揉了揉,可是二寶還是說頭疼,媽媽撥開頭髮看到有一個黑黑的東西在二寶頭上,用手撥了一下沒撥下來,發現這黑黑的東西動了一下反而更拔不出來,這才意識到可能是被蟲子叮上了,開著車子去醫院,醫生說這是蜱蟲,被蜱蟲叮咬了,於是用鑷子給取了下來,消毒後開了點藥回家觀察了,真的很後怕。所以今天回來後一定要把預防蜱蟲的措施跟寶媽們聊一聊。



蜱蟲又叫壁蝨、扁蝨、草爬子,在樹林,草叢中生活,可寄生在寵物或者牲畜身上,有吸血的習性,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



其實蜱蟲本身沒什麼毒性,不過,如果蜱蟲生活的環境不好,就很容易將病毒帶人人體內。如果一旦發現寶寶身上有蜱蟲,幹萬不要硬拽,因為蜱蟲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體內。可用鑷子夾住叮咬在皮膚上的蜱蟲,垂直向上取出。可以用酒精消毒處理,然後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出現發熱、叮咬部位腫痛、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在這裡需要提醒寶媽的是寶寶在去野外或經過草坪的時候要加以注意,避免被蜱蟲叮咬。

作者介紹:丁懷蓮 / 愛溢營養總監 / 衡膳學院首席講師/幼兒園保健醫生 / 國家二級營養師 /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 / 王興國老師特訓班第一期學員 / 擅長0-6歲嬰幼兒飲食、營養、健康等育兒指導


營養百事通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隨著氣溫升高,蜱蟲開始進入活躍期了,市民外出遊玩要警惕被蜱蟲咬傷!

6月15日,媽媽帶著4歲的嘉嘉到野外遊玩。回家後,媽媽發現嘉嘉的後腦勺上有個蟲子。此時,蟲子已經鑽進皮膚裡。試圖移開,它紋絲不動,可見“咬合”的緊密程度。

怕孩子出現意外,媽媽連忙把嘉嘉送到醫院檢查,醫生懷疑是遭到蜱蟲叮咬,並建議立即到大醫院治療。被蜱蟲咬傷,一旦引發蜱蟲病,將會有致命風險!

春夏潮熱季節確是蜱蟲多見的季節,蜱蟲主要帶有病毒,人體被虰咬後感染可引起腦神經反應和出血症狀,嚴重者可致命,危險性較高。

蜱蟲,俗稱草爬子,還叫壁蝨、扁蝨、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類等體表的一種節肢動物。它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體型大小不等,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的都有。可以寄生在動物身上,也可附著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蟲吸飽血膨脹後形狀如同蓖麻籽。蜱蟲並不像蚊子那樣叮咬後就會離開寄主,進食快速。而是先依附在寄主身上,一直在幾天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慢慢進食。

發現被蜱蟲咬後,很多人一著急就會往下拽,或是發現是蟲子後,情急之下就先把蟲子拍死。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蜱蟲並不像蚊子那樣叮咬後離開寄主或是快速進食。蜱蟲依附在寄主身上,在從幾天到許多天的一段時期內慢慢進食。一旦蜱蟲找到一個適合進食的地方,它會抓緊寄主的皮膚,將身體傾斜45到60度,開始將一對螯肢切入寄主的皮膚。觸鬚貼在皮膚表面。螯肢和口下板刺入皮膚後,它們會被浸在由蜱蟲分泌的粘合劑中。粘合劑的作用是在蜱蟲進食的過程中支撐固定口器。蜱蟲幼蟲和若蟲的口器很小,刺入的不深,引起的寄主的反應比較輕微。硬蜱成蟲和花蜱的口器較長,能夠到達皮下組織,並引起較大反應,使蜱蟲難以去除。口器的插入通常需要10到30分鐘,但可能會需要更長時間(1到2個小時)。對正在進食的蜱蟲的反應,會讓人看起來整個蜱蟲都埋入皮膚了,但實際上只有細小的口器插入了皮膚。

此時硬拽除了拽傷皮膚,還可能讓蜱蟲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裡,同時會刺激蜱蟲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而且蜱蟲可傳播多種傳染病,拍死後容易感染病毒。

蜱蟲叮咬可引發嚴重後果!!!

1.蜱蟲病致死率極高

蜱蟲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叮咬人體時它會分泌麻醉成分的毒素,因而許多人被咬時往往察覺不到。

一般來說,在叮咬後24小時至48小時,症狀較輕的可能只有叮咬痕跡,重的可能會有水泡,傷口附近的淋巴結會腫大。

人體遭到蜱蟲叮咬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處理,一旦引發蜱蟲病,將會導致嚴重後果。蜱蟲病是被蜱蟲咬傷後,一種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高達20%到30%。

2.蜱媒傳染病危害極廣

蜱作為一種媒介,還可傳染蜱媒傳染病,具有分佈廣、危害大,易引起爆發流行的特點。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蜱媒傳染病的研究與防治工作。蜱叮人後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蜱可傳播多種疾病。已知蜱可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迴歸熱螺旋體、32種原蟲,其中大多數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獸共患病。

迄今在國內外共發現蜱媒傳染病18種,即蘇格蘭腦炎、波瓦桑腦炎、凱薩努森林病、顎木斯克出血熱、落基山斑點熱、鈕釦熱、昆士蘭蜱傳斑疹傷寒、陣發性立克次體病、人巴貝蟲病、森林腦炎、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北亞蜱媒斑點熱、Q熱、、土拉弗氏菌病、萊姆病、蜱傳回歸熱、人埃立克體病和蜱癱,其中後10種疾病在我國也有分佈。所以,一定要謹防蜱蟲叮咬!

3.蜱蟲病可“人傳人”

直接接觸蜱蟲病患者的血液和體液的陪護者或醫護人員,或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被病毒感染。被蜱蟲叮咬後一定要及時就醫,別自行“拔蟲”!!!

蜱蟲咬傷後正確的處理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可用酒精塗在蜱蟲露出皮膚的部位,蜱蟲受到酒精的刺激,頭部就會放鬆,繼而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

用菸頭或蚊香輕輕的燙蜱蟲的身體,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燙蜱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

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發現蜱時,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遊離在牆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

蜱蟲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爬上;針織衣物表面儘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當你遠足的時候,要走在道路的中央,儘量減少與鄰近植被的接觸。每天的活動結束後,還要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發現蜱後立即清除。檢查蜱蟲和迅速除去吸附的蜱可能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預防感染的方法!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百科名醫


7月到了,又是蜱蟲咬人事件多發的季節。

和往年一樣,在浙江紹興,已經出現了蜱蟲叮咬致死的事件。

在前幾年,蜱蟲更是大開殺戒,2015年,曾出過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送命的事件,讓當時公眾可謂談蜱色變。

小小的蜱蟲,為何能夠傷人致死呢?

蜱蟲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等,多蟄伏在草叢中,伺機叮咬宿主。蜱蟲在叮咬時會釋放出一種麻醉素,使叮咬處感覺不到癢痛,等你發現之時,它已經吸飽了血。

其實,單純的蜱蟲叮咬並不能導致疾病。可怕的就是蜱蟲身上攜帶的一種新型可傳染性病毒,衛生部將其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它臨床表現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假若不及時救治,患者就會因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等多臟器功能衰竭,以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死亡。

顯微鏡下的蜱蟲傳播的病毒。

這種病救助及時很容易治癒,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但是因為該病發作後很容易被當做感冒對待,加上我們基層的醫療條件和操作的不規範和誤診,才造成了患者的死亡事件。

此外,蜱蟲傳播的這種病毒還有傳染性,如果接觸患者的衣物等,也能被感染。

所以,在夏季外出接觸草木時,一定要多加小心,避免被蜱蟲叮咬。

如果發現被蜱蟲叮咬的情況,不要著急。

首先,千萬不要生拉硬拽。蜱蟲有個特點,就是你越往外拉,它越往裡鑽,如果不小心拉斷,讓其口器停留在皮膚內,那可是相當危險的;

如果你被蜱蟲叮咬,可以用菸頭、酒精等,問候下蜱蟲的屁股,此時蜱蟲就會主動鬆口;弄掉蜱蟲後要及時消毒,然後就醫。

讓難懂的科學,變簡單,變有趣,歡迎關注“科學重口味”!


科學重口味


蜱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或動物體外以吸血為食的寄生蟲。

蜱蟲分為硬蜱和軟蜱。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背後的盾板,有則為硬蜱,無則為軟蜱。硬蜱多生活在灌木叢、森林裡等開闊地帶,而軟蜱則喜歡在動物的巢穴中居住。

蜱蟲從出生開始的幼蟲形態到成蟲形態都是吸血的,而且在吸血時,它們的口器會緊緊的紮在皮膚裡,晃都晃不掉。

所以一旦被蜱蟲叮咬,一定不可以直接用手把蟲子從身體上取下來。

可以用的方法有:1.用鑷子或者其他工具晃動著慢慢的將蜱蟲拔出來。

2.在蜱蟲表面塗抹酒精,使其麻痺,然後將其取下。

3.用火柴棒或者菸頭之類的東西燙一燙蟲子,等它鬆開口器,再取下來。

作為寄生蟲,宿主的活動很重要,有時蜱蟲可以有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體,就有可能會引起一些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等的傳播,進而引起疾病的產生。

較嚴重情況下,建議去醫院或者動物醫院進行處理。


萌寵修煉法則


①蜱蟲是蜘蛛、蠍子的近親,是的,你可以把它當成吸血的小蜘蛛,它是這次介紹的體外寄生蟲中體型最大的,大部分蜱蟲用肉眼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②蜱蟲的唾液像黏合劑,會幫助它粘在宿主皮膚上。

③世界上有超過850種蜱蟲,硬殼的軟殼的(基本上都靠吸血過活)。

④蜱蟲不會飛不會跳也不會給你玩surprise,你可以說它靜如處子,它到哪兒都是靠爬(所以不要隨便接近它的地界比如草叢灌木啥的地方)。

⑤蜱蟲咬一口可以同時傳播很多疾病,所以不!要!被!咬!不要給它咬你/寵物的機會!

⑥蜱蟲可能比跳蚤還要強,它是世界上第一種被掃描電鏡活著拍到的生物,克服了掃描電鏡的真空+電子衝擊,已經有人提議開發火星的時候可以先把蜱蟲放過去……適應能力已經超神級!


小寵樂園


蜱蟲,我們這裡民間叫狗蝨子,以前狗身上比較多見。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被蜱蟲叮咬的人容易得敗血症,我舅就差點死在這東西上,幸虧體格好加上救治及時,撿了條命回來!


凌峰12138


我上初中的時候,宿舍是那種土房子,牆縫裡有很多很多的壁風,每晚睡熱乎了它們就爬出來咬人很疼一開始不知是什麼蟲現在想想都害怕呀它喝飽血肚子很大,把它打死了有一股臭味不知是不是蜱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