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畫雞蛋與孩子的審美教育有什麼關係?

​近來有好多寶爸寶媽問我:

關於培養孩子審美情操,在暑假裡給孩子報了美術培訓機構,但是好多美術培訓班的教學方式不一樣。

有讓孩子自由發揮,不做過多限制的,也有制定了詳細備至的學習方法,老師畫一筆就讓學生學著畫一筆,授課的方式各有不同。

到底什麼樣的授課方式才是適合孩子的呢?

達芬奇畫雞蛋與孩子的審美教育有什麼關係?

在說這兩種方式哪種方式適合孩子之前,大家先和我一起看兩個故事。

故事一

達芬奇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畫畫,於是父親就把他送到歐洲的藝術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費羅基俄為師。

費羅基俄是個非常嚴格的老師,學習的第一天,他讓達芬奇畫蛋。讓他橫著畫,豎著畫,正面畫,反面畫。

達芬奇畫了一天就厭倦了,但是老師卻一直讓他畫蛋,畫了一天又一天。

達芬奇畫雞蛋與孩子的審美教育有什麼關係?

達芬奇想:畫蛋有什麼技巧呢?於是向老師提出了疑問。

費羅基俄回答說:“要做一個偉大的畫家,就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畫蛋就是鍛鍊你的基本功啊。你看,1000個蛋中沒有兩個蛋是完全一樣的。

同一個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態也不一樣。

通過畫蛋,你就能提高你的觀察能力,就能發現每個蛋之間的微小的差別,就能鍛鍊你的手眼的協調,做到得心應手。”

達芬奇畫雞蛋與孩子的審美教育有什麼關係?

你猜我三年畫了多少個雞蛋?

達·芬奇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更加認真地學習畫蛋,天天對著蛋畫,努力將各種繪畫技巧融於其中。

3年以後,達·芬奇的手彷彿有了感覺,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畫什麼就像什麼。

經過長期艱苦的藝術實踐,達·芬奇終於創作出《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許多名畫,成為一代宗師。

這就是著名的達芬奇畫蛋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熟能生巧,要從簡單到複雜,打好基礎,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是要比別人花更多的努力的。

故事二

美術課結束了,瓦士緹還是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上。她的圖畫紙上什麼都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

老師彎下腰看了看那張白紙她說:“啊!這是暴風雪中的一隻北極熊。”

然而略帶叛逆的瓦士緹並不買賬:“真可笑,我就是不會畫畫!”

老師笑著說:“那就隨便畫一筆,看看能畫成什麼樣子?”

達芬奇畫雞蛋與孩子的審美教育有什麼關係?

瓦士緹抓起一支筆,在紙上狠狠地戳了一下說:“畫完了!”老師把那張紙拿起來,仔細地研究了一會說:“好的”。

她那張紙放到瓦士緹面前輕聲說:“那麼現在,請簽名吧。”

瓦士緹心裡想:“好吧,可能我不會畫畫,但是簽名字還是沒問題的。”

過了一個星期,瓦士緹再次走進美術教室時,她驚訝地發現老師辦公桌上方掛著一樣東西。那是一個小小的點——她畫的那個點!還用金色的畫框裝裱起來了!

瓦士緹心裡想:“哼!我還能畫出比這更好的點!”於是她打開從沒動過的顏料,說幹就幹。

她塗啊塗,一個紅色的點。一個紫色的點。一個黃色的點。一個藍色的點。藍色和黃色混在了一起,瓦士緹發現她畫出了一個綠色的點。她繼續嘗試,用好多好多種顏色畫出了好多好多個點。

“如果我能畫小小的點,那我一定能畫大個兒的點。”瓦士緹用一支更大的畫筆在更大的紙上塗顏色,畫出了更大的點。她甚至不用專門畫點,就能畫出一個點來。

達芬奇畫雞蛋與孩子的審美教育有什麼關係?

幾周後,瓦士緹的點在學校舉辦的畫展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瓦士緹發現一個小男孩正抬頭望著她。“你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我要是也會畫畫該多好啊。”小男孩說。

瓦士緹說對小男孩說:“我打賭,你也可以。”

小男孩慌忙說:“我?不,我不行。我連用尺子畫直線都畫不好。”

瓦士緹笑了。她遞給小男孩一張白紙。“那就隨便畫一筆。”

小男孩畫線的時候,手裡的筆一直在抖。他畫出的線彎彎曲曲。瓦士緹盯著看了一會兒,說:“請簽名。”

達芬奇畫雞蛋與孩子的審美教育有什麼關係?

這是美國繪本《點》的故事。

故事向我們傳遞:對於孩子,應相信和鼓勵。孩子在學習乃至生活中,常常會因為找不到方法而畏懼不前,因為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而自我否定。這時,孩子們最需要的,不是教導和指責,而是一點點鼓勵,一點點肯定,如同瓦士緹被完全接納和理解的一“點”。

兩個故事看完了,我想大家心裡差不多也有了一些答案了,對於孩子美學情操的培養,繪畫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但是,繪畫中,首先要從基礎入手,多畫多練。

同時,還要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以及對美的自我感知,讓孩子自己在觀察、認識和體驗中獲得一個屬於自己的審美感受。然後根據自己所獲得的這些審美意向去進行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