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画鸡蛋与孩子的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

​近来有好多宝爸宝妈问我:

关于培养孩子审美情操,在暑假里给孩子报了美术培训机构,但是好多美术培训班的教学方式不一样。

有让孩子自由发挥,不做过多限制的,也有制定了详细备至的学习方法,老师画一笔就让学生学着画一笔,授课的方式各有不同。

到底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才是适合孩子的呢?

达芬奇画鸡蛋与孩子的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

在说这两种方式哪种方式适合孩子之前,大家先和我一起看两个故事。

故事一

达芬奇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欧洲的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费罗基俄为师。

费罗基俄是个非常严格的老师,学习的第一天,他让达芬奇画蛋。让他横着画,竖着画,正面画,反面画。

达芬奇画了一天就厌倦了,但是老师却一直让他画蛋,画了一天又一天。

达芬奇画鸡蛋与孩子的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

达芬奇想:画蛋有什么技巧呢?于是向老师提出了疑问。

费罗基俄回答说:“要做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画蛋就是锻炼你的基本功啊。你看,1000个蛋中没有两个蛋是完全一样的。

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态也不一样。

通过画蛋,你就能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就能发现每个蛋之间的微小的差别,就能锻炼你的手眼的协调,做到得心应手。”

达芬奇画鸡蛋与孩子的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

你猜我三年画了多少个鸡蛋?

达·芬奇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更加认真地学习画蛋,天天对着蛋画,努力将各种绘画技巧融于其中。

3年以后,达·芬奇的手仿佛有了感觉,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

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达·芬奇终于创作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许多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这就是著名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熟能生巧,要从简单到复杂,打好基础,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要比别人花更多的努力的。

故事二

美术课结束了,瓦士缇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她的图画纸上什么都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

老师弯下腰看了看那张白纸她说:“啊!这是暴风雪中的一只北极熊。”

然而略带叛逆的瓦士缇并不买账:“真可笑,我就是不会画画!”

老师笑着说:“那就随便画一笔,看看能画成什么样子?”

达芬奇画鸡蛋与孩子的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

瓦士缇抓起一支笔,在纸上狠狠地戳了一下说:“画完了!”老师把那张纸拿起来,仔细地研究了一会说:“好的”。

她那张纸放到瓦士缇面前轻声说:“那么现在,请签名吧。”

瓦士缇心里想:“好吧,可能我不会画画,但是签名字还是没问题的。”

过了一个星期,瓦士缇再次走进美术教室时,她惊讶地发现老师办公桌上方挂着一样东西。那是一个小小的点——她画的那个点!还用金色的画框装裱起来了!

瓦士缇心里想:“哼!我还能画出比这更好的点!”于是她打开从没动过的颜料,说干就干。

她涂啊涂,一个红色的点。一个紫色的点。一个黄色的点。一个蓝色的点。蓝色和黄色混在了一起,瓦士缇发现她画出了一个绿色的点。她继续尝试,用好多好多种颜色画出了好多好多个点。

“如果我能画小小的点,那我一定能画大个儿的点。”瓦士缇用一支更大的画笔在更大的纸上涂颜色,画出了更大的点。她甚至不用专门画点,就能画出一个点来。

达芬奇画鸡蛋与孩子的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

几周后,瓦士缇的点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瓦士缇发现一个小男孩正抬头望着她。“你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我要是也会画画该多好啊。”小男孩说。

瓦士缇说对小男孩说:“我打赌,你也可以。”

小男孩慌忙说:“我?不,我不行。我连用尺子画直线都画不好。”

瓦士缇笑了。她递给小男孩一张白纸。“那就随便画一笔。”

小男孩画线的时候,手里的笔一直在抖。他画出的线弯弯曲曲。瓦士缇盯着看了一会儿,说:“请签名。”

达芬奇画鸡蛋与孩子的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

这是美国绘本《点》的故事。

故事向我们传递:对于孩子,应相信和鼓励。孩子在学习乃至生活中,常常会因为找不到方法而畏惧不前,因为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而自我否定。这时,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教导和指责,而是一点点鼓励,一点点肯定,如同瓦士缇被完全接纳和理解的一“点”。

两个故事看完了,我想大家心里差不多也有了一些答案了,对于孩子美学情操的培养,绘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但是,绘画中,首先要从基础入手,多画多练。

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以及对美的自我感知,让孩子自己在观察、认识和体验中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然后根据自己所获得的这些审美意向去进行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