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6年尋回21具八路軍烈士遺骨 用編織袋背下山

村民6年尋回21具八路軍烈士遺骨 用編織袋背下山

郭海波在山中尋找八路軍遺骨

山西黎城縣孔家峧村位於太行山區,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經是八路軍的一處重要根據地,而在周圍的山區,八路軍和日軍曾經發生過數次大大小小的激戰。從2012年起,孔家峧村的村民郭海波便經常一個人進入山區,尋找曾經的八路軍戰士的骸骨,並把這些遺骸帶下山來安葬。6年裡,他已經從山中背出了21具八路軍戰士的遺骸。

2012年決定尋找遺骸

據當地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黎城縣的孔家峧村位於太行山山區內,遠離縣城,位置較為偏僻。1938年後,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從潞城轉戰到黎城、武鄉一帶,指揮華北八路軍堅持創建和鞏固抗日根據地,從那時起,孔家峧成為八路軍總部、北方局、129師師部和太行軍區司令部重要的秘密駐地之一。

孔家峧村村民郭海波1975年出生,從很小的時候起,他便一直聽自己的爺爺講述當年八路軍在村子裡和周圍山區抗戰的故事。郭海波沒有見過自己的太爺爺,但是他從自己爺爺那裡得知,自己的太爺爺曾經給當時駐紮在村子裡的八路軍管過賬,現在,郭海波的家中還有著好幾大摞的賬單。

長大後,郭海波對八路軍曾經的這段歷史愈發感興趣,經常自己查閱書籍,瞭解曾經的歷史。2012年的時候,他決定上山去尋找犧牲八路軍的遺骨。

零散遺骨用膠帶粘一起帶下山

郭海波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是2012年夏天第一次進山尋找八路軍遺骨的,“我們周圍的山都是石頭的,有很多山洞,當時八路軍的一些辦事機構和野戰醫院就在這些山洞裡,而有八路軍戰士犧牲後,他們會找一些小的山洞把遺骸放進去,再用石頭把洞口堵住,有些人身邊還會放一塊磚頭或石板,上面寫著犧牲者的名字和部隊番號等。”

每次下山的時候,郭海波都會把散落的遺骨裝進一個編織袋背在身上,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還是在野外,很多八路軍的遺骨都已經鬆散,為了儘量將這些遺骨帶下山,很多時候,郭海波都用膠帶將這些遺骨粘在一起,然後放在編織袋裡揹回村子。

當地已修建公墓存放八路軍遺骨

成年以後,郭海波便一直在村子裡務農,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前些年他承包的地都在100多畝,從2012年開始尋找八路軍遺骨以後,因為要經常進山,他減少了種植的面積。

“我們村周圍有大大小小几百座山,有時候會連著找20多天,白天在山裡找遺骨,晚上下山睡覺。家裡人開始並不支持,但是後來慢慢也就習慣了。”他說,“村子周圍和鄰村周圍的山裡現在基本都找遍了,開始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但是現在很多地方都找過了,所以最近一兩年發現得少了,6年多的時間,一共找到了21具八路軍的遺骸。”

2017年,當地修建了一座公墓,專門安放郭海波從山上帶回來的八路軍的遺骨,還修建了紀念碑。

郭海波說他每次都是一個人進山,“山裡很靜,有時候我在山裡走,就會想象過去戰爭年代的那些事兒。他們在這山裡頭這麼多年,孤零零的,太可憐了。”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