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品等於選命!那些動輒上千家店的品牌都出自2個品類

消費者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品類一旦消失,品牌也將消亡。——里斯《品牌的起源》

大品類誕生大品牌,品類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品牌的發展。做餐飲,選擇(品類)大於努力。本篇以雞鴨鵝為例,來聊聊如何選品類賽道。

1

雞鴨有多火?品牌動輒開上千家店

《中國餐飲報告2018》數據顯示,美團點評全平臺訂單量排名前5的品牌(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正新雞排),全是做雞的。

在線門店數量最多、線下門店最多的品牌也都是做雞的。(相關閱讀:“做雞的”賺瘋了:全國餐飲訂單量前5名被它們包了!)

而家禽的第二大品類,鴨肉近幾年也異常火爆。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周黑鴨、絕味鴨脖和煌上煌的門店。這三大上市公司,被戲稱為滷味界的“BAT”。

選品等於選命!那些動輒上千家店的品牌都出自2個品類

看看雞鴨品類的代表品牌,也是整個餐飲業的頭部品牌:

1、雞: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華萊士、正新雞排

2、鴨:全聚德、周黑鴨、絕味鴨脖、煌上煌

據內參君統計,截至2018年5月底,全國範圍內,絕味鴨脖有8000多家店,煌上煌有4000多家,周黑鴨有1000多家

周黑鴨門店數雖最少,但因為全是直營門店的緣故,它的毛利率和淨利潤卻都是最高的。

龍珠資本創始合夥人朱擁華,曾參與天圖資本投資周黑鴨項目,他說在2010年選擇投資一個鴨脖品牌,很多機構都覺得匪夷所思。但周黑鴨的單店盈利能力特別強,當時有一家店的年收入是2000萬,還有大約10家門店超過1000萬。

鴨品類一直是持續走高的。尤其是近兩年,更多資本開始跟進,新品牌也紛紛趁勢崛起。

2016年1月,新希望六和的全資子公司金橡樹投資控股(天津)有限公司,1.725億元投資了“久久丫”。

選品等於選命!那些動輒上千家店的品牌都出自2個品類

互聯網餐飲品牌“叫個鴨子”,通過精準定位消費群體和明星背書、採取“開豪車送外賣”等有趣好玩的營銷方式,迅速火爆並吸引投資。

近日,創始人曲博透露,目前品牌與新希望六和達成戰略合作,將藉助後者的標準化供應鏈,擴展全國的加盟市場,“未來我打算三年開千店”。

2

滷鵝火了,距離鵝品類爆發還遠嗎?

與雞鴨同為家禽類,鵝品類勢頭去年才開始凸顯。

選品等於選命!那些動輒上千家店的品牌都出自2個品類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陳鵬鵬鵝肉飯店、獅頭牌滷味研究所、物只滷鵝等一批滷鵝品牌湧現,連周黑鴨都開始賣起了滷鵝。

原本小眾的滷鵝突然站到了風口上,成為2017年最火爆的品類之一。

來看看鵝品類代表品牌:

鵝夫人、獅頭牌滷味研究所、物只滷鵝、 陳鵬鵬鵝肉飯店、Mr. 鵝外

鵝要“起飛”了嗎?

“暫時不會像雞鴨那麼火爆”。“鵝外”品牌隸屬的金海華集團總經理程志輝表示,相比雞鴨,鵝肉成本高、供應鏈不完善、廣譜性略低,都是限制鵝品類發展的原因。

“別的不說,單看食材,雞鴨可以直接採購特定部位、甚至特定分量,鵝就只能整隻購買”,陳鵬鵬鵝肉飯店創始人陳鵬鵬說。

鵝肉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的健康肉類“冠軍”,但好東西都貴,鵝的成本比雞鴨高出很多。

而且,鵝的供應鏈跟雞鴨沒辦法比,現在市場上滷鵝品牌雖多,但大多供應鏈還沒跟上。

做鵝講求新鮮,需要每天現殺,就像之前火爆的潮汕牛肉火鍋,解決供應鏈是品牌發展的關鍵。“供應鏈是痛點,同時也是品牌的競爭壁壘。”

受訪的幾位鵝類品牌負責人還表示,“鵝品類距離真正爆發,差的還有消費習慣的廣譜性”。

不過,滷鵝的火爆已經讓資本注意到鵝品類的潛在市場,資本會加速完善供應鏈和產業鏈,反哺品類發展。陳鵬鵬認為。

3

大品類裡容易誕生大品牌

除了雞鴨鵝,還有哪些品類是大賽道?

品類火爆的基因是食材供應鏈。爆品食材有兩大前提:一是貨源充足、價格穩定,二是接受度高、廣譜性強。比如家禽中的雞鴨,家畜中的豬牛羊,以及魚類。

市場機會由品類帶來,只有在大池塘中才能養大魚。餘奕宏說過,

品類決定業態,品類決定規模,品類決定邊界,品類決定競爭。

也就是說,大品類裡才容易誕生大品牌。

《中國餐飲報告2018》數據顯示,美團點評全平臺的訂單排名前50的品牌,以雞鴨豬牛等大宗食材作為產品的品牌佔據了相當席位。

選品等於選命!那些動輒上千家店的品牌都出自2個品類

所以,入局餐飲時,選擇(品類)大於努力。品類選好了,品牌才有更多機會。

而反過來,品牌也能帶動品類的發展。以雞肉為例,有炸雞、燉雞、蒸雞、炒雞,而無論哪種做法,“有更多門店、更多品牌的帶動,品類才有更大的市場。”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說。

4

入局大品類有4個正確姿勢

前提是判斷,是不是真正的大品類?米有理由創始人尚揚認為,大品類要從“兩端”看。從“消費端”看,廣譜性是硬性條件;從“供應端”來看,要可規模種植/養殖生產,帶來成本降低。

然後還要4看:

● 一看市場飽和度

比如火爆的雞品類,在當今餐飲市場其實遠未達到飽和——

中國人均雞肉消費量每年僅為10公斤左右,而與大陸居民飲食結構最接近的臺灣地區,人均雞肉消費量已達28公斤左右,美國、巴西人均雞肉消費量超過每年40公斤。可見未來我國雞肉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 二看可複製程度,產品標準化程度。

骨頭少,容易加工、方便標準化,是雞肉產品發展較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再看家畜中的大品類食材——豬肉、牛肉,無一不是具備這一特點。

食材方便加工、易實現標準化,是產品複製、品牌規模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 三看廣譜性。

廣譜性越廣,品牌發展越不受限。

雞鴨是公認的大品類,而鵝品類相對小眾,因為成本高、品牌少、廣譜性相對較低。就如陳鵬鵬所說,雖然很多區域都會食用鵝肉,但目前仍需要培養消費習慣。

● 四看差異化創新空間。

品類競爭者眾多,差異化已經不是優勢,而是品牌生存的必要條件。

雞鴨品類中知名品牌眾多,但依然有新品牌出現並崛起,就是因為“在大品類裡用微創新帶來新體驗”。尚揚認為,大品類產生大品牌,還需要消費場景和消費頻次的加持。

比如近幾年火爆的烤魚,烤是傳統烹飪手法,魚是大品類,烤魚就是用微創新做出了消費場景,帶來了新的體驗、提高了消費頻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