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成燙手山芋,各國接連退出申辦,爲什麼會這樣?

用戶6267007046


曾幾何時,奧運會是全球體育盛會,各國競相舉辦,但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越來越多國家不願意再繼續申辦奧運會? 這是為什麼呢?



能夠舉辦奧運會,是每個國家夢寐以求的事情,不但可以增強民眾的體育熱情,還可以提高國家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但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舉辦奧運會從建設場館到最終投入使用,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高達幾百億美元,數字是非常驚人的,稍有不慎,就會負債累累,引起民眾亢奮。

事實證明每次舉辦奧運會都會導致物價上漲,最令舉辦國頭疼的是,一些全力投資的基礎設施,等到奧運會結束後就會被全部拆除,有的甚至都不拆除,慢慢就荒廢了,所以舉辦奧運會對現在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民眾不支持舉辦奧運會。


民眾為何不支持舉辦呢,究其原因是因為辦奧運會太燒錢了,不利於本國經濟發展,更不利於造福民生。

據調查研究發現2014索契冬奧會和2016里約奧運會花費全部超過預算,2014年—索契(俄羅斯) 初始預算120億美元,實際花費510億美元, 超過往屆所有冬奧會花費的總和,也打破了北京在2008年創造的耗資400億美元的記錄。

據主辦方表示,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成本預算為41億美元,其中80%的融資來自於私人領域。不過,這部分開支並未涵蓋交通、基礎設施等。市場預估,里約奧運會預期將共投入200億美元。



所以筆者認為有三點原因造成奧運會不再時香餑餑1.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家沒錢,無力申辦

2.不利於改善民生,不能提高本國民眾的生活水平

3.對資源的浪費,不利於環境保護,會導致負債累累。

請多多關注小編⊙∀⊙!,你的支持是我前進的方向。


快樂足球666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a60004810f69c1fa9f\

喵米創意秀場


奧運會早已不是曾經的香餑餑了,以前某城市如果能承辦奧運會,不僅有著龐大的經濟收入,更是向世界展示的最好機會,還能間接帶動旅遊、經貿等合作,但現在,奧運會已成燙手山芋,不僅想承辦的城市越來越少,甚至到了無城市舉辦、四年一次的奧運落空的情況!

2024年和2028年已經有了歸屬,兩座城市法國巴黎和美國洛杉磯之前在爭奪2024年奧運會舉辦權,失敗的一方將自動承辦2028年奧運會,然而就是從這2屆開始,已經沒人願意接盤奧運了,據媒體報道,洛杉磯自稱已做好2028年承辦的準備,要知道,洛杉磯之前一直不太願意舉辦奧運會,怎麼突然又那麼主動了呢?原來2028年的承辦方,國際奧委會承諾將資助120億!怪不得美國人突然這麼主動

2017年8月1日最新消息,巴黎成為2024年奧運會主辦城市!不過從另一方面也看出,奧運會早已不受歡迎了,而2032年更是尷尬,羅馬和布達佩斯相繼退出,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加上巴西里約奧運會的失敗:場館廢棄!鉅額債務!

而現在國際奧委會竟希望中國來接盤,一方面是北京奧運會的巨大成功,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甚至直言:未來奧運會很有可能從申辦制,改成指定製,那些大國將有責任來承辦這一國際賽事,像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有責任主動承辦!

國內網友炸開了鍋,都知奧運會勞民傷財,我們沒那麼傻!甚至還有人建議“

印度不是宣稱超越中國成超級大國了嗎?強烈建議交給印度!

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十點街球”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遙想2000年奧運申辦,5選一,北京兩票之差輸給悉尼,甚至事後還有賄選的消息傳出。但看看現在,2022年冬奧會和2024夏奧會,國際奧委會面對的都是二選一的尷尬,甚至IOC已經被逼的需要打包出售舉辦權了。

why?

很簡單,因為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簡單來說就是,辦奧運會虧錢了。

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索契冬奧會的總投入有500億美元之巨,是預算的4倍之多,其中近30億美元是安保費用。去年的里約奧運會,不僅投入有131億美元之多,收入卻在萎縮,因為里約糟糕的治安環境和各種醜聞,令許多外國遊客望而卻步。

下這樣的前車之鑑下,再趕上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形勢,很多國家的政府和民眾都不支持申辦奧運會了。最近兩次的申辦城市,有多個城市都中途退出,除了烏克蘭的利沃夫是因為國內政治與安全危機未解決,其他城市退出申辦的理由都是“錢”,成本太高無法獲得民眾支持。比如,波士頓市民就曾發起過“拒絕波士頓奧運會”活動,指責IOC誇大了經濟收入,羅馬連續兩屆放棄奧運申辦都是因為沒錢。

有時候,奧運會還不僅僅是帶來經濟上負擔,更可能帶來一些城市“創傷”。很多奧運建築在奧運會期間光鮮靚麗,但是奧運結束之後就棄之如敝履。像里約奧運會,結束至才一年的時間,開閉幕式的主場地遺失的座椅多達7000個,看臺上的天花板漏洞一個比一個大,游泳館變得狼藉不堪,一片破敗的景象。

其實,不僅僅是奧運會,其他一些大型運動會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就像亞運會,也因為高額的投入和產出不能成正比,亞洲的很多國家和城市也都對舉辦這一盛會採取觀望的態度。


體育頭等艙


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要先弄清楚,各國或城市為什麼要申辦和舉辦奧運會?無非是這兩大理由:1.提振經濟,這應該是最原始的目標,從奧運會商業化開始,通過舉辦奧運會促進國家或城市經濟,增加就業崗位就是一個最基本的目的。2.提高國家形象和影響力,無論是成功舉辦一屆奧運會,還是作為東道主在奧運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都可以彰顯國家的硬實力,提升國際形象,有助於提高國家在國際環境中的地位、影響力,促進各類合作的開展和進行。

但是從北京奧運會開始,舉辦奧運會的花費越來越巨大。北京奧運會最終統計結果還是盈利的,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則在連續追加多次預算後,被外界質疑是賠本賺吆喝,但倫敦自己卻不承認,英國政府聲稱經過評估舉辦奧運會的支出為89億英鎊,遠遠低於奧運經濟將為英國帶來的至少280億至410億英鎊的總增加值。

索契冬奧會則是徹頭徹尾的國家行為,500億美元的舉辦經費,輝煌無比的開幕式,閉幕後破敗的場館等等,索契的這次冬奧會幾乎沒有盈利的可能,但也讓後來者無法超越從而感到望塵莫及。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國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曾經的金字招牌奧運會也不見得一定能帶來收益,甚至有可能賠錢,而賠錢不僅僅會加劇本國的經濟困境,還有可能導致政府垮臺,民眾生活質量受損。所以在申辦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政府積極民眾冷漠或民眾盼望政府怯懦的局面,無論哪一種都會因為意見無法統一而放棄申辦。

2022年冬奧會申辦大戰最初也是六城廝殺,然而斯德哥爾摩2013年11月提出申辦,一個月後以擔憂開支為由退出,2014年5月克拉科夫因當地70%居民投票反對申辦宣佈退出,同年6月利沃夫市因國內政治與安全危機未解決,成為第三個“逃跑新郎”,而2014年10月奧斯陸也退出,儘管有超過一半的居民力挺申辦,但挪威政府還是擔心國家經濟受影響,拒絕為申辦提供財政擔保。最終只剩下北京和阿拉木圖的單挑。

所以奧委會才不得不選擇把2024和2028兩屆奧運申辦權打包給巴黎和洛杉磯,從而避免幾年後無城市申辦的窘境。


體育侃侃侃


奧運會自1896年第一屆火爆開始之後,最初十多屆都不火爆,原因是因為戰爭和各國無錢,二戰之後,一下子火爆起來,成了各國爭辦的對象,目的是為了展示其國家形象和實力,現在各大國幾乎都舉辦過了,加上世界經濟不景氣,而小國又無錢舉辦,辦奧運熱度沒有了也就不奇怪了。

下面給大家展示歷屆奧運知識,用郵票來感知奧運的百年盛衰。


第一屆奧運會因為有13個國家參賽(幾乎相當於當時全球一半國家參賽了)而火爆一時,因此奧運會開始作為世界體育盛會4年一屆而定了下來。

第2屆和第3屆奧運會因參加國家太少,沒發行正式郵票。

第4屆奧運會因為在當時世界最大城市倫敦召開,所以盛況空前,不說別國參賽,光大英帝國當時全球殖民地國家參賽的話都是一場國際盛會了。

第六屆因一戰而取消。


第八屆巴黎奧運會也盛況空前,法國的非洲殖民地國家大都來參賽了,這屆奧運會幾乎成了英法二國展示其全球殖民地的盛會。



第十屆奧運會也比較火爆,這套奧運郵票也成為了世界名郵。


第十一屆奧運會因在德國參賽而沒有幾個國家參加,幾乎成了軸心國各國的體育聚會,十二和十三屆因二戰而停辦。

第14屆奧運會重新又回到倫敦舉辦,這屆奧運宣傳推廣效果極大,從此之後,各國開始爭搶奧運會的主辦權。










84年奧運是中國健兒開始在國際體育賽事上暫露頭腳,這年許海峰奪得第一塊奧運金牌。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召開,東方巨龍終於迎來了百年奧運,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屆奧運盛會。至今為止,奧運會已舉辦31屆(有3屆停辦),其中倫敦共舉辦過3屆,巴黎、希臘、落杉磯各舉辦過2屆。

08年奧運才過去十年,現在竟沒有國家願舉辦奧運了,既然還有那麼多國家還沒舉辦過奧運會,建議世界上所有國家輪流舉行。

喜歡古珍郵票展示下最形象最直觀的近代史的朋友,請關注本館,如果來珠海旅遊參觀本館還可得實惠喲。


湘平古珍郵館


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在中國有著近乎瘋狂的情懷。奧運會期間,中國人的話題就全部圍繞在這上面,中國的運動員視奧運冠軍為最高榮譽,奧運冠軍在中國享受著有著超級的待遇。

奧運由申辦變成了“指派”

中國近乎瘋狂的狀態相比,世界其他國家對奧運會的情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明顯的就體現在“奧運城市”申請上。2001年7月13日,當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佈北京成為2008奧運會舉辦城市那一刻起,整個中國都沸騰了。但是近些年,特別是2008年以後,世界各國對奧運會都避而遠之,奧運申辦城市一個一個退出,國際奧委會甚至在2017年打包公佈了兩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2024年的舊金山和2028的巴黎。

巨大的財政壓力

這種非常規的操作其實也實屬無奈,因為各個國家對奧運會的熱情,已然不像十幾年前甚至更早的那樣喜愛了。每個申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特別是2008年爆發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世界各國都相繼出現了經濟倒退的跡象,甚至有些國家因此“停擺”(典型的代表:希臘),根本無力承擔奧運會巨大的財政投入。根據一組數據顯示,進入新世紀,奧運會的實際投入一般是預算的2—3倍,這還不包括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多數國家的城市,根本無力承擔這樣的投入,而且奧運會收益已經遠遠不如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那樣了。可以說現在的奧運會是隻賠不賺的生意。

巨大的民眾壓力

奧運會現在成為“燙手山芋”,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民眾的壓力。很多城市在組織申報奧運會之後,迫於民眾壓力,取消了申請,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民眾之所以反對,首先就是巨大的投入,而且這些錢都是他們的納的稅;其次奧運會的鉅額投入,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在經濟不景氣的今天,民眾當然不願意承擔這樣的“盛會”。第三,奧運會建設和舉辦會給民眾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變,這也是大家反對的理由。

奧運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奧運會稱為燙手山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奧運會本身的影響力。現在隨著世界的不斷髮展,各項體育賽事,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比賽,而且影響力與日俱增,不說世界盃這樣的大型單項賽事,就像世界游泳金錦標賽、世界田徑錦標賽、每年舉辦的網球大滿貫賽事、高爾夫球賽事,都是異常的精彩,這樣集合了200多項賽事的比賽,除了冗長之外,還有很多比賽根本就沒有吸引力,而且參與度不高,所以奧運會失去了競爭優勢,這也讓奧運會變得很尷尬。

奧運會的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小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也沒有讓世界失望,舉國辦奧運,成功的向世界展現了當年中國的風貌。中國已然不是外國人想象中的那樣——貧窮落後,人民生活中在水深火熱中。取而代之,而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國家。但是現在,這樣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小了。高度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彰顯國力已經有更實惠更便捷的方式,不再需要藉助奧運會這樣的大投入,低迴報的綜合賽事了。這也讓奧運會現在看起來舉步維艱。

如此之外,各個城市為了奧運會建造的大量奧運設施,在奧運會結束之後,大都被廢棄了,幾年的辛苦建造,半個月的輝煌,這也是奧運會只是“一時熱鬧”不爭的事實。


愛玩的想公子


奧運會,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的奧運會,真的不再是一件值得人爭取的賽事。

是否舉辦奧運會,主要要看舉辦方的目的是什麼。

北京奧運會,從財政上看我們可能是虧損了一些,但是從綜合收益上考量,不僅不算虧,簡直是血賺!北京奧運會為北京帶來了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為北京帶來了真正的國際地位。更重要的是,讓世界認識了北京乃至認識了中國!2008年以前,有相當多的人對中國的印象仍然停留在20世紀,是北京奧運會讓他們瞭解到了中國的實力。

應該說,謀求城市和國家影響力,是奧運會舉辦方的最大期望。

所以奧運會陷入了這樣一個不尷不尬的地位:發達國家不想搞,發展中國家搞不起。

洛杉磯在國際奧委會的慫恿下才不情不願的接過了202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對於這種城市來說,洛杉磯本來就是世界公認的國際化大都市,不需要再一次舉辦奧運會來提高自己。而資本主義的財政體制,也讓洛杉磯市民不願意花自己的稅金來投資一場見不到回報的奧運會。

而發展中國家,則更為尷尬。

(圖,里約熱內盧奧運會開幕式)

北京奧運會被奧組委稱之為“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刷新了整個奧運會歷史的標準。可這也導致一個尷尬的後果——之後的歷次奧運會,都會被拿來跟北京奧運會比較。相比之下,之後的奧運會的水平和投入都差了許多。倫敦奧運會差強人意,里約奧運會則十分令人失望。由於巴西政府的財政困難和效率低下,很多巴西政府的承諾都沒能夠完成。奧運村設施落後,暴力犯罪叢生,而它的開幕式因為預算緊張更是十分簡陋,全場靠燈光維持。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帶給里約國際形象的影響,不一定是正面性的。

有了里約熱內盧的前車之鑑,各國在申請奧運會上更加謹慎。其實,中亞,南美,印度和東南亞諸多國家,都有想舉辦奧運會的想法,但權衡利弊之後,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也不得不慎重嘍~


小約翰


舉辦奧運會,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負擔。長期以來,舉辦奧運會都是一件虧本的大買賣。只是因為2003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實行市場化舉辦賺了一次錢,從而引發此後短期內的爭辦之外,此後就開始再次進入清冷狀態,願意申辦的國家越來越少。

造成奧運會申辦吸引力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經濟壓力,二是安保壓力。經濟壓力,主要是承辦一次奧運會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需要建設很多奧運設施。而這些設施,待奧運會結束後,大多沒有多大的使用價值,別說賺錢,能夠滿足維護保養就不錯了。所以,奧運會對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不可能賺錢,更需要投入長時間的設施維護保養;就安保壓力來看,由於國際環境日益複雜,特別是恐怖主義日益猖獗。所以,舉辦一次奧運會,對所在國來說,安保的壓力是難以想象的。誰也無法保證,在奧運會舉辦前後和舉辦期間會不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會給所在國的國際形象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會讓所在國居民遭受很大威脅。

但是,由於奧運會又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政治條件、社會環境的綜合評價,尤其是政治影響,會成為許多國家爭辦奧運會的主要考量。所以,也會在多種因素下,出現多國爭辦的現象。只是,全球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的經濟還處於恢復狀態,難以承受舉辦奧運會的沉重負擔。所以,申辦者減少,也就很正常了。從總體上講,隨著經濟復甦的逐步到來,國際環境的改善,申辦奧運會的國家還是會增多的。


譚浩俊


2016年,漢堡,波士頓和羅馬相繼退出了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讓人看到了五環凋零的局面。畢竟對體育的熱情只是一時的,奧運過後給舉辦城市帶來的是什麼呢?奧運成為燙手山芋的根源就在於不划算,投入大且人們對奧運關注度下降,你看大家申辦FIFA世界盃咋就始終那麼激情就知道了。

奧運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不僅包括了奧運村、比賽場館和媒體中心的建設、而且更多且不容易被計算的則是市政交通和街道的投入。根據牛津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從1960年羅馬奧運會至今的奧運投入計算,奧運會的投入平均是預算的2.56倍,這部分計算的僅僅是奧運村、比賽場館和媒體中心的成本,投入更大的市政交通設施方面的成本則因為難以統計被排除在外。而這些投入的場館在比賽結束後則很難被轉換為當地市民所需的運動設施,而且其維護成本很高,這點恐怕也只有超級大城市北京才能做到。

另外,民眾對奧運的關注是下降的,畢竟奧運冠軍聽著挺激動人心,但是其比賽的觀賞性還是不夠的,這點和世界盃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在目前全球經濟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和城市更加關注的是民眾切身利益,而奧運卻無法帶來切實的利益增加,而且可能是付出相當的納稅人的錢,那麼當然容易被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