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京城恭王府(2)

恭王府的東路從南向北也是連續的四合院組成。和珅倒臺後,他的宅子曾被一分為二,東路就留給了和孝公主。直到公主去世後,東路才又和中路、西路合為一體。

漫步京城恭王府(2)

與王府的正門一樣,這東路一進大門也顯得很是低調。

漫步京城恭王府(2)

而二府門則顯現出來本應有的氣派。

漫步京城恭王府(2)

二府門的後簷下按有四扇屏門,起著遮擋的作用,平日裡處於關閉狀態。

漫步京城恭王府(2)

進門後是東路的第一組完整的四合院,由正殿與耳房、殿前月臺、東西廂房與耳房等建築組成,佈局嚴謹,是府邸中一處重要的建築所在。

漫步京城恭王府(2)

正殿為原和珅之子豐紳殷德的延禧堂,是他和公主會客讀書的地方。咸豐帝即位後,把慶王府賜給恭親王奕訢,將「延禧堂」改為「多福軒」並親題匾額。這裡在恭親王時期成為奕訢會見中外政要,處理軍國大事的場所。

漫步京城恭王府(2)

當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奕訢全權負責與英法聯軍的議和事宜,最終簽訂了《北京條約》,「多福軒」也因而成為重要的歷史見證地。

漫步京城恭王府(2)

屋內擺設都是根據歷史照片,按原狀擺放的。

漫步京城恭王府(2)

據恭親王長子多羅果敏郡王載澄的日記記載,這座大廳用來存放皇帝送來的禮物。根據慣例,這些禮物由王府的主人在大廳前面的月臺上跪迎、接受……這裡有一對對巨幅中國書法作品。方形紅紙擺成菱形,上有皇帝御筆親書的字跡:福與壽。歷代皇帝都寫同樣的內容,成對裝在框裡,從天花板上懸掛下來。這類書法作品有一大批,足以證明恭親王家族的地位和榮耀長盛不衰。與日記對照,現在房間內除中間屏門留有「尚德延熙」匾外,每開間南北各懸「福壽」匾一、東西山牆各懸「福壽」匾一,共懸掛11塊「福壽」匾,故也可知此殿名「多福軒」的由來。

漫步京城恭王府(2)

多福軒月臺門下有一藤蘿架。

漫步京城恭王府(2)

兩株古藤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因此多福軒所在的院落又被稱為「藤蘿院」。

漫步京城恭王府(2)

這是藤蘿院的東廂房。

漫步京城恭王府(2)

藤蘿院的西廂房。

漫步京城恭王府(2)

多福軒西耳房山牆外立面上的某時期標語「大興三八作風」,還真是「三八」!

漫步京城恭王府(2)

多福軒後面是東路最後一進院落。

漫步京城恭王府(2)

這道垂花門裡面,就是東路後院正房——和孝公主下嫁豐紳殷德之後的住處。可惜,我去的時候院門緊鎖,沒能入內一探究竟。

漫步京城恭王府(2)

之前人們對公主住所一直有爭論,在修繕恭王府時發現樂道堂樑柱上,有代表公主身份的貼金鳳凰彩繪,給了人們最好的說明。奕訢入住之後改名為「樂道堂」,是他的起居處。只好拍張樂道堂的後簷照了。

漫步京城恭王府(2)


注:文中圖片7來自網絡,其他照片均為作者四庫全書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