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國軍將領李彌?

菸酒閣大學士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十八:雲南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十三兵團司令官李彌。

如果你不知道李彌是誰,只要知道緬北金三角是他部下佔據的就明白了。

李彌,字炳仁,黃埔四期生,出生於雲南盈江縣。王牌軍第8軍軍長、第13兵團司令官。

李彌作戰勇猛,治軍、練軍有方。其第8軍是中央軍嫡系,公認戰鬥力不在五大主力之下,時有:“打垮73軍、拖垮第8軍”的說法。李彌治軍有方,將第8軍衍生出3個軍,戰力都不俗。

47年第8軍擴編為整編第8軍,次年升級為第13兵團,屬於徐州剿總主力兵團。因蔣介石嚴令救援黃維兵團,第13兵團被全殲于徐州西北陳官莊,李彌隻身化裝逃出包圍圈。

後任第2編練司令部司令,受命重建第8軍。1950年1月李彌在臺灣期間,所部8軍及餘程萬26軍被解放軍擊潰,殘部退入緬甸。

9月李彌進入緬北指揮舊部,1953年迫於國際壓力李彌率部分官兵退回臺灣,並在臺灣指揮緬甸殘部作戰,是緬北局勢動盪的始作俑者。1973年李彌病逝臺北,死後被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李彌初入軍旅,即得貴人相助,先任師部副官,又被保送黃埔軍校。

李彌1902-1973年,字炳仁,號文卿,出生於雲南盈江(騰衝)縣。其父為珠寶商人,育有子女八人,李彌排行第六。他小學畢業後,轉去騰衝升學,就讀於清末舉人王承漠的私館。

1924年,李彌經人介紹在雲南駐粵滇軍第7師師部當差,任勤務兵。師長李根雲提撥他為副官。師長哥哥李根源時任韶關督辦公署顧問,李根源見李彌是雲南同鄉,便將其收為義子。

後李彌被部隊保送,自己亦有一定文化,逐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1團5連為入伍生。1926年黃埔軍校結業後,分配回第3軍教導團 任排長,後任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團連長。


李彌後被派任川軍營長、團副,因不願被繳械,突圍求見長官,被蔣介石認可。

不久李彌被派往四川任賴心輝部之營特派員、營長及副團長。後來該部參謀長張英將賴趕走,部隊改番號為第51師,張英任師長。李彌亦隨張英進駐永豐。

1932年陳誠以屬於川軍的張英部,軍紀較差,下令將永豐包圍,準備用武力將張英部繳械。李彌不願就範, 並率部下突圍,前往南昌見何應欽。

蔣介石正好在廬山,得到陳誠報告,便召見李彌,責問為何不受命繳械。李彌坦然回答:以前校長在軍校時,只教我們奮勇打仗,從未教導我們繳槍,所以,我決意把部隊保持原封交給校長。

蔣介石一聽言之成理,反而覺得他忠貞勇敢,從此有了很好的印象。就將李彌撥歸熊式輝部,並升為第36軍第167師第573團團長。

第167師師長趙錫元,與李彌是雲南老鄉,對其非常欣賞與關照,李彌得以升任副旅長。又得39軍軍長賞識,保薦為該軍第5師旅長、副師長。

抗戰時期,李彌擔任榮譽第1師師長,在宜昌會戰中摧毀日機20餘架。後參加緬甸作戰,攻克松山,升任王牌第8軍軍長。

1940年,李彌調升為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次年4月,率部增援宜昌。在天皇山一帶與日軍激戰,攻陷日軍宜昌機場油庫,摧毀敵機二十多架,戰果輝煌,使得第8軍受到各方讚譽。

1942年, 經鄭洞國保薦,李彌升為第8軍副軍長、兼任湖南芷(江)綏(寧)師管區司令。後鄭洞國調任遠征軍新1軍軍長,何紹周接任。第8軍在文山整訓一段時期,即列入中國遠征軍序列。

第8軍深入龍陵、騰衝,奉命攻打怒江西岸高麗貢山的主峰松山,是惠通橋到龍陵的交通要道。松山群山疊嶂,地勢險要。1942年日軍佔據後,留下一個聯隊駐守,修建了堅固大量工事。

何紹周指揮第8軍激戰了兩個月不克,後由李彌指揮。李彌集中炮火,在飛虎隊航空兵支援下,血戰57日,終於攻克松山,全殲守軍日56師團一個聯隊五千多人,使西南運輸線滇緬路恢復暢通。

第8軍軍長何紹周以松山戰功晉升昆明警備司令,李彌接任軍長,汪波任副軍長。攻打松山時,第8軍傷亡慘重,空運陸良整補。由於損失官兵太多,李彌將3個師併為2個師。

第82師番號撤消,另調第166師歸入第8軍建制。於是第8軍大加整補後,轄王伯勳榮譽第1師,梁筱齋第103師,王之宇第166師。全軍美、國械混編裝備,每連配1名美軍顧問。

1945年夏,第8軍整訓完畢。奉命向廣西、貴州轉進,準備參加反攻桂林,不久日軍投降。李彌率軍開赴九龍,經海路北上青島,負責煙臺等城市接收。


李彌在山東大肆擴軍,在第8軍基礎上擴出第9、第99軍。48年3個軍合為第13兵團,李彌升任兵團司令官。

李彌第8軍在山東煙臺期間,受王耀武節制;後駐守青島,歸傅作義指揮。華野有句:打垮七十三,拖死第八軍的口號,粟裕對整8師的評價,認為其戰鬥力超過黃百韜的整25師。

國軍中唯有胡璉與李彌擅長自行擴軍,給予空番號,即能在老部隊上擴出新軍。胡璉在整11師上擴出整3師。李彌在山東時大量擴充警備旅,在第8軍基礎上擴出第9軍、第99軍,且戰力不俗。

濟南戰役爆發,李彌第13兵團自青島海運上海,經蚌埠抵達徐州。準備在杜聿明指揮下,與邱清泉第2兵團、黃百韜第7兵團、孫元良第13兵團北上解濟南之圍。

李彌第13兵團前鋒抵達山東魚臺,結果9月24日濟南即告失陷,山東保安司令王耀武被俘。蔣介石下令杜聿明收復濟南,但遼瀋戰役爆發,逐放棄計劃,各兵團返回徐州。
徐州剿總總司令長官劉峙。


為配合遼瀋戰役,粟裕經軍委批准發起淮海作戰,要殲滅黃百韜兵團。原本負責接應的李彌兵團,突然調防不老河。

收復濟南方案放棄後,徐州剿總4個兵團呈散落狀。杜聿明北上葫蘆島指揮東北作戰前,要求劉峙收攏各兵團(包括要黃維、宋希濂兵團東進)。這20多天裡,劉峙無所事事,沒有下令部隊收攏。

黃百韜駐地在徐州東的新安鎮(運河東岸),李彌兵團駐守在曹八集,任務是掩護黃百韜兵團撤退。黃百韜為了等臨時劃歸兵團建制新第44軍,在新安鎮等了2天 ,浪費了撤退良機。

黃百韜忘記在運河上架設浮橋,5個軍10萬人馬僅通過1座鐵路橋撤退,結果被華野趕上,損失慘重。不過第7兵團總算到達曹八集,黃百韜認為危機已過,準備停下來收攏潰散的部隊。

劉峙誤判解放軍目標是攻佔徐州,命令李彌第13兵團立即換防不老河。黃百韜聞訊大吃一驚,急忙跳上吉普車趕到李彌兵團司令部。說明兵團還有63、100軍還有大量部隊沒有抵達。

黃百韜請求李彌在曹八集留1天,等他把部隊收攏了再一起走。李彌無論如何不同意,命令曹八集的第8軍和碾莊第9軍不用交接、立即開拔徐州北面不老河陣地。

黃百韜兵團雖然部隊沒有收攏,但主力25軍、64軍已經到達碾莊,此時轉進一定能保存主力,心存僥倖的黃百韜在碾莊停了下來,花1天時間整理收攏部隊。

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左2)。

杜聿明回到徐州後,立即指揮李彌、邱清泉兵團救援黃百韜。無奈粟裕派出8個縱隊阻援,黃百韜兵敗身亡。

李彌率第13兵團(第8軍、第9軍)拋下黃百韜走了。粟裕聞訊立即發出命令,各縱隊不惜一切佔領曹八集,切斷黃百韜兵團退路,一天之內將黃百韜兵團合圍在碾莊。

第2天剛指揮完葫蘆島撤軍的杜聿明抵達徐州,令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黃維第12兵團攻擊宿縣,向徐州靠攏;李彌、邱清泉兵團不惜一切救出黃百韜,劉峙反對該計劃但被蔣介石訓斥。

李彌第13兵團第一個到達大許家,以第8軍1個師首先發動了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陣地阻擊戰:徐東戰役。李彌、邱清泉2個兵團在100多輛坦克,以及飛機、大炮的配合下猛烈攻擊大許家陣地。

雙方血戰10餘日,2個兵團12個主力師只前進了10公里。黃百韜只聽見援軍炮聲看不到援軍身影,絕望飲彈自盡。臨死前黃百韜有三不解,其一是:李彌既然現在要救我,當初為何不在曹八集掩護我撤退?

蔣介石與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

前來救援的黃維第12兵團被圍雙堆集,杜聿明到國防部據理力爭,要把徐州主力撤往兩淮,最終獲准撤退。

黃百韜兵團被圍時,前來救援的黃維第12兵團自蒙城向宿縣攻擊前進。由於輕敵冒進,12萬人馬在雙堆集被圍。黃維兵團是國軍三大主力兵團之一,這下杜聿明手裡沒了翻本的本錢。

杜聿明判斷下個倒黴的是徐州主力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向國防部力爭南撤,到兩淮一帶整頓後再救援黃維兵團。爭到26日顧祝同勉強同意撤退。

誰知劉峙把撤退命令透露給經商的侄兒,導致徐州一片混亂中。杜聿明虛晃一槍,沒有按照計劃往東南撤退。以致粟裕認為杜聿明集團是往徐州東南撤向兩淮,命各路縱隊追趕了一天。

等粟裕知道杜聿明徐州主力是往西撤軍,走的是河南永城時,華野與杜聿明3個兵團拉開了2天路程,無論如何追不上了。使得邱清泉得意洋洋的說,現在是天高任鳥飛啊。

淮海被俘的12兵團司令官黃維。

杜聿明率徐州3個兵團西走永城,李彌兵團斷後。李彌不甘第13兵團墊背,計劃另找退路,誰知蔣介石下達新命令,李彌不敢違抗。

杜聿明率徐州主力西走永城,命李彌13兵團殿後。李彌知道此戰凶多吉少,不想把兵團主力搭進去。28日李彌召集兵團師以上將領會議,計劃轉進山東薛家湖,脫離杜聿明。李彌下令:

這次行動非比尋常,共軍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要把我們一口吞下去, 因此我們要迅速脫離和共軍的接觸,不應受制於徐州主力的牽制和影響。我要求各部在3天內越過共軍先頭部隊,趕到薛家湖,,為了行動快捷,應輕裝上陣。

第13兵團離開徐州一路向西,李彌一面催促部隊加快速度,另一面叮囑幾個軍長注意避開其他兵團,以免被拖累。後被通訊營長通過電話向杜聿明報告了李彌的位置。

杜聿明震怒,要求李彌停止行動,趕到總部接受新任務。李彌派第8軍軍長周開成前往,原來蔣介石下令杜聿明停止撤退,轉向解救被圍的黃維第12兵團。李彌不敢違抗,只得停止逃跑。

這時斷後的第42師傳來告急電,稱在蕭縣被解放軍包圍了,希望兵團主力救援。李彌於12月4日下午,派出空軍、炮和裝甲部隊接應第24師。但第24師很快被消滅。



杜聿明已跳出粟裕包圍圈,但蔣介石一紙手令,命他率徐州主力停止西撤,調頭救援黃維兵團。

12月1日杜聿明率領各兵團到達徐州西北50公里的陳官莊。杜聿明深知蔣介石脾氣,就怕他臨時變卦,早已命令各兵團關閉電臺,斷絕與外界一切聯繫。

這時蔣介石專機飛臨國軍上空,扔下了蔣介石的親筆信。大意你杜老弟不仗義,見死不救,請立即調頭去拯救水深火熱的黃維兵團,否則我們都是黨國罪人云雲。

杜聿明心如死灰,走之前就提過,要撤就不能打要打就不能撤,現在走在鳥不拉屎的半路上,要援軍沒援軍,要補給沒有補給,自己命都保不住還要去救人。

杜聿明知道改變行軍路線的後果,前有中野阻擊,後有粟裕數十萬追兵。這邱清泉、李彌兩兵團可是國軍最後的精銳,眼看就要羊入虎口。但他又不敢擔負抗命的責任,真是欲哭無淚。
華野副司令員粟裕。

被圍陳官莊後,李彌兵團抵抗到1月7日,兵團部被攻破。李彌扔下部隊逃跑,因對山東較熟悉,先北上再經青島南下,重建第8軍。

杜聿明不敢抗命,部署邱清泉兵團打頭陣,李彌與孫元良兵團保護兩翼,向雙堆集方向攻擊前進。12月2日粟裕的各縱隊毫無懸念的追了上來,將杜聿明三個兵團包圍在陳官莊。

時逢大雪,缺衣少食的杜聿明三個兵團經過1個多月圍困,在華野總攻時崩潰、各部四散逃命。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戰死;李彌、孫元良化裝逃出包圍圈。

1月7日,解放軍攻佔李彌兵團司令部駐地。危急關頭,李彌告訴屬下要去與杜聿明商討對策,匆匆帶著幾個親信,想趁亂逃出解放軍包圍圈。

迷失了方向的李彌跑到了第9軍3師陣地上。該部晚正準備晚上和解放軍談判。李彌乘亂換上傷兵衣服,帶上貼身護衛汪新安一路出逃。李彌選擇的逃跑路線是山東解放區,所以盤查最少。

兩人先到汪新安堂兄,碭山縣地主汪濤家裡。李彌自稱是軍醫,在汪濤家裡藏了起來。後來得知地主高大榮是黃埔軍校學員,其母親是汪濤的親姑母, 李彌便到了高家隱蔽。

高大榮設法為李彌弄到了偽照的證明和路條,將李彌混在麻袋裡,混過檢查站,逃到了青島。再由青島海路南下歸隊。受任第6編練司令部,收容歸隊士兵和募兵重建第8軍,後駐防雲南。


李彌在戰場上。

李彌重建第8軍後,駐防雲南昆明。盧漢起義時曾被扣押,後被放出。第8、26軍被擊敗後,潰軍逃入緬甸。

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通知李彌、第26軍軍長餘程萬、西南軍政長官張群、軍統昆明站站長沈醉等召集開會,會議上盧漢宣佈起義,成立西南臨時委員會。

盧漢下令扣押李彌、餘程萬、沈醉等人。第8軍、第26軍見長官被扣,準備向昆明發動進攻,盧漢將李彌、餘程萬放回。李彌回軍後,將部隊撤到滇南開元、蒙自一帶,準備另做打算。

1950年1月李彌赴臺灣述職,期間第8軍、第26軍被解放軍擊潰,餘部退入緬北。9月蔣介石派李彌進入緬北重整舊部,並任李彌為雲南省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

李彌與軍官們吃飯(左一)。

1950年,幾股殘兵退入緬甸,因後來受李彌領導,統稱為李彌部隊。即現在佔據金三角隊伍。

李彌第8軍殘餘逃入緬境,殘兵主要有兩股:第8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領的700餘人和流亡於緬甸車佛南的原遠征軍第6軍93師200餘人;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餘人。

2月下旬,潰軍抵達了泰緬邊境大其力附近的孟捧地區。後來參加過緬甸遠征且留在滇南的老兵也加入其中,這三支部隊聯合組成了臨時指揮部,命名為“復興部隊”,人數在2200人左右。

由於這支隊伍後來由李彌領導,被稱為“李彌部隊”。剛剛退入緬甸的李彌殘部,補給完全斷絕,部隊只能靠變賣物品以購買糧食,不足的就向村民賒借。

到3月底,除臺灣匯來5萬泰銖外,主要靠當地華僑接濟。4月李彌來到泰國並帶來個人的儲蓄10萬美金暫為救急。9月蔣介石派李彌來到緬北,糾集殘部,收編各路武裝。

1952年,李彌部隊和緬甸政府軍發生大規模衝突,他們與反政府武裝合作一同對抗政府軍。李彌部隊種植並販賣鴉片以彌補開支。美國對李彌部隊的援助也引起了緬甸政府較大不滿。

3月7日緬甸政府告知美方:緬方決定自本年度6月 30日起,停止接受所有來自美方的援助,直至成功驅逐李彌部隊為止。3月25日緬甸外長正式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臺方侵略案。

1954年李彌率部離開緬甸回到臺灣,段希文不願意走,選擇留下,成為後來的緬北孤軍。1964年李彌以陸軍中將退役,1973年12月7日,李彌心臟病復發在臺北去世,死後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菸酒閣大學士


彌敗鱗殘實堪憐, 捲土江東成夢幻。 鼠竄狼奔入緬邊, 聊以煙土度殘年。 (可以評價李彌了)


李彌(1902—1973),字炳仁,號文卿。生於雲南省蓮山(今盈江)縣太平街,其父為珠寶商人,弟兄八人,李彌排行第六。他小學畢業後,轉去騰衝升學,就讀於清末舉人王承漠的私館。1924年,經人介紹在雲南駐粵滇軍第7師師部當差,任勤務兵。該師師長李根雲是提撥他為副官。韶關督辦公署顧問袁恩錫,知李彌是雲南同鄉,頗為賞識,便收為義子。不久李彌被保送上了黃埔軍校第四期衛生隊。1926年,在黃埔軍校結業後,分配回第三軍教導團(時團長為朱德),任中尉排長。1930年,李彌隨張部開赴鄂西,江西,聽從陳誠調譴,參與“剿我軍”,打賀龍所率的部隊,曾臉部負傷。

1936年,蔣介石在南昌開辦了江西省縣政人員訓練班,為推行反我軍培訓幹部。李彌奉派前往受訓一個月,期滿調任江西瑞昌縣縣長。後調寧都任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十六團團長(後改為保安十團)。 1938年,先後任第三十六軍九十六師二六八旅副旅長、旅長。次年,升為該軍五師副師長。1940年任,國民黨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1941年4月1日,日軍進攻湖北,他奉命增援宜昌。1942年初,經軍長鄭洞國的保薦,李彌升為第八軍副軍長兼湖南芷(江)綏(寧)師管區司令。後該軍開往雲南的河口、馬關一帶,以阻止日軍經由越南向雲南的進犯。

李彌留在芷綏師管區。 1944年6月,遠征軍反攻滇西在松山受阻時,任國民黨軍第八軍副軍長協助軍長何紹周率部最終攻克松山。因功於1945年1月升任第8軍軍長。1945年6月28日,晉升少將。11月,蔣介石將第八軍調往“剿我軍”的解放戰爭前線。李彌即率部由香港九龍出發,乘美艦船開往青島。1946年7至10月間,李彌指揮第八軍,先後向淄博、益都、平度、掖縣等地進犯。該軍第一O三師第三O九團在乎度、掖縣被我軍包圍,被殲滅兩個營。12月,第八軍奉命回守濰縣。李彌不願放棄已經搶佔的地盤,將所屬三個師配置在沙河、昌邑、濰縣。結果第一六六師在沙河被圍,一個團被殲,團長被俘。

1947年5月,第八軍改為整編第八師,李彌任師長。7月,國民黨軍發動了“南麻戰役”,李彌率該部六個團在臨朐阻擊我軍時被包圍。9月,整編第八師配合第二十五師、第五十四師從煙臺、濰縣再犯膠東。李彌沿線設防,兵力分散,在昌邑、掖縣又被我軍消滅兩個團。11月,整編第八師擴編為整編第八軍(兵團級),李彌任軍長。11月,任國軍整編第八軍中將軍長。1948年7月,升任國軍第13兵團中將兵團司令官。9月22日,正式晉升為國軍陸軍中將。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這天,解放軍在徐州以東的新安鎮、碾莊地區,將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包圍。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奉命從徐州向東,分別沿隴海鐵路南北側推進,前往解圍。李彌指揮第八,第九兩軍在太平莊、麻穀子和大廟山、石灰窯等地,與我軍的阻援部隊展開激戰。黃百韜兵團覆沒,隴海鐵路被切斷,我軍逼近徐州。11月下旬,李彌兵團留守徐州。12月初,邱,李兩兵團被圍於永城東北。

1949年1月10日,邱、李兩兵團的陣地被我軍全面突破李彌從淮海戰場逃脫後,自徐州、濟南,經青島南下 。蔣介石在浙江奉化召見他,決定重建第十三兵團,仍任李彌為司令兼第八軍軍長。6月,李彌經廣州到達昆明,雲南地方政府不歡迎,只得改移重慶。9月,李彌率部經瀘州移駐雲南的沾益、曲靖等地,原駐滇東南餘程萬的第二十六軍,撥歸第六編練司令部指揮。12月9日,盧漢及其軍政人員率部起義,李彌等國民黨軍將領在昆明被扣。為解除國軍對昆明的圍困,盧漢擬將李彌、餘程萬放回。李、佘也表示出城後,願說服進攻昆明的國軍向解放軍投誠。但李彌離昆後,即與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湯堯商議,將部隊撒到滇南的開遠、蒙自一帶,準備重整軍隊,捲土重來。   

1950年1月,李彌奉召去臺灣。不久,李彌所指揮的第八軍,第二十六軍除少部分逃緬外,大部被殲於境內。9月,蔣介石派李彌等人到緬甸北部,糾集外逃殘部和部分土頑武裝,組成“反我軍滇南邊區第一縱隊。”12月,李彌被委為“雲南省人民反我軍總指揮”,“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1953年1月,在緬國民黨軍殘部改稱“雲南反我軍遊擊總部”。緬甸政府李彌殘部進行軍事圍剿;同時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蔣介石當局將李稱殘部改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我軍聯軍”。   

1954年,率大部分部隊撤退臺灣,其下的段希文等部隊接獲蔣中正密令,自願留下,成為所謂“泰北孤軍”。1964年,以國軍陸軍中將銜退役。1973年12月7日,李彌以心臟病突然復發而逝世被追贈為陸軍二級上將。脫逃經過: 1949年1月7日,我軍攻佔李兵團司令部駐地。李彌告訴屬下自己要去與杜聿明商討應對之計後,匆匆帶著幾個親信,想趁亂逃出我軍包圍圈。迷失了方向的李彌跑到了九軍三師師長周籓的營地上。在周籓等人晚上去和我軍談判的時候,李彌叫上了一名親近的護衛,換上傷兵的衣服,李彌帶著護衛汪新安一路出逃,偽造身份,隱姓埋名。

李彌一路偽裝成傷病,首先來到汪新安堂兄碭山縣唐寨西汪闞莊地主汪濤家裡。他自稱是國軍軍醫,在汪濤家裡藏了起來。地主高大榮曾是黃埔軍校學員,其母親是汪濤的親姑母,李彌便到了高家隱蔽。 高大榮找到在高寨區政府工作的表侄宋開元,請他為一個家在山東的老鄉弄個路條,併為李彌編造一套假身份。高找人刻了個碭山縣政府的大印,按照高寨區路條的內容,蓋上假的縣大印,由高大榮把李彌護送到李彌的商人朋友那裡,商人當即把他二人送往密室隱藏起來。這位商人之後乘著向青島運送軍糧的機會,把李彌裝入麻袋混過了檢查站,逃出我方區域,從青島乘船輾轉回到南京。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近代史中,李彌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平常我們很少聽得到他的名字,也很少聽說過他的事蹟,但如果要說到一個地方,那大家應該就會了解李彌到底是個多麼厲害的人物了,曾經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產基地金三角就是被李彌間接打造出來的,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李彌,那就沒有後來兇名遠揚的金三角。


李彌是蔣介石最忠誠的信徒,無論是在抗日戰爭中,還是在內戰中都保持了很強大的作戰能力,抗日戰爭中李彌屢有驚人的戰績,但是當時他還並沒有進入蔣介石的法眼,所以李彌軍銜的上升是一步步紮實走過來的,在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李彌還是軍長的位置。

內戰爆發後,因為李彌對蔣介石的忠誠以及他在內戰中急先鋒的形象為蔣介石所看重,被蔣介石所看重的李彌開始平步上雲天起來,他從整編第八師長被提拔為了整編第八軍軍長。



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到兩個字,整編,凡是帶有整編兩個字的國民黨部隊,實際上的職權我們都是要加一級的,整編師的師長就是抗日戰爭中的軍長,整編軍的軍長就是抗日戰爭中的集團軍總司令。

所以被蔣介石看中的李彌走上了另一個高度,他後來又被提拔為了13兵團的總司令,兵團比集團軍還要大了一個級別,所以李彌又上升了一級。

被歷史大潮所沖垮的李彌

但是歷史的潮流總是無法忤逆的,不管李彌所掌控的軍隊有多強大,不管國民黨中的名將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厲害的戰績,在紅色力量的洶湧大潮拍擊下,國民黨的所有軍隊都開始節節敗退了起來。

這場潮水積蓄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旦決堤,必定會帶著兇猛無可阻擋的氣勢吞沒一切,所以在內戰中的李彌敗得很慘,他所帶領著的強大兵團被洪水衝擊得四分五裂,損失非常慘重,最後李彌兵敗,他拒絕了投降,獨自一人逃出了亂兵之中。


蔣介石非常感動他對於自己的忠堅,所以又給了李彌重新操練隊伍的權力,後來李彌致力於恢復從前的兵力,但因為時間的緊迫,所恢復出來的兵力終將還是遠遠不如往昔的。

李彌後來到了雲南,被當時起義的盧漢扣押住了,和李彌一起被扣押的還有74軍出身的國民黨大將餘程萬,他們二人被盧漢在昆明軟禁了起來,盧漢以為這樣自己就能讓二人手下的部隊隨同自己一同起義了,但是李、餘手下的行為卻讓他失望了。

當得知自己的主將被扣押後,兩支大軍首先想到的問題並不是屈服,他們互相聯絡了起來,集齊了所有兵力,對防守嚴備的昆明展開了非常猛烈的攻擊,面對這兩支強軍的猛烈攻擊,盧漢也有些承受不住了,最後只能將李彌和餘程萬放走,這兩人被放走後也勸自己的手下停止了攻擊,然後他們帶領著手下退走了。


(盧漢)

兵敗退到緬甸的李彌殘軍

在蔣介石全面敗退臺灣的時候,作為國民黨將領中的重要人物,李彌被單獨召往了臺灣,而他所帶領著的軍隊,因為蔣介石有穩住整個大西南的需求,所以留在了雲南沒有帶到臺灣。

但是紅色潮水終將是李彌的部隊無法抵擋的,李彌的部隊一退再退,最後退到了邊境線外,來到了和雲南相隔的緬甸,在緬甸這片異地中,李彌的殘部重新綻放出了光彩。


在臺灣呆了一年後,李彌轉道泰國來到了緬甸,他重拾起了自己的部隊,最後在金三角一帶駐紮了起來。

金三角一帶是緬甸、泰國、老撾三個國家的交際線,李彌在這裡開始幻想起了他反攻大陸的美夢,但是無論他怎麼努力,他所發動的攻擊都被很輕鬆的化解了,但是李彌並不在乎,他內心對蔣介石的信仰支撐起了他註定沒有結果的行為。

在緬甸戰鬥力非常強大的李彌殘部

李彌在緬甸待的時間久了,自然就受到了緬甸政府的反感,李彌的殘部不僅沒有經過緬甸政府的允許停留在了緬甸,他們還在金三角種植罌粟,為了籌備軍費而大販鴉片,這種行為首先就觸及到了緬甸政府的底線。

再後來李彌竟然為了抵抗緬甸政府的壓力而跟緬甸的反派武裝分子聯繫了起來,如果說前面兩種行為緬甸政府還可以接受的話,那最後一種行為絕對是徹底的得罪了緬甸政府。


所以緬甸政府派出了大軍,準備圍剿李彌,當緬甸雄心勃勃想驅逐這支外來軍隊的時候,殘酷的現實卻讓他們傻眼了,因為他們發現他們最精銳的部隊跟這些中國人打起來完全就不是對手。

這支在中國內戰中如喪家之犬的殘軍在面對他們最精銳的部隊時竟然毫不落下風,李彌帶領著自己的手下軍隊輕易地將緬甸政府的數次圍剿驅逐擋下了。

在緬甸開始膨脹起來的李彌

這也讓李彌心中的自信瞬間膨脹了起來,當時有不少外國記者聽聞李彌的威名紛紛趕到了緬甸金三角,開始採訪起了李彌。

在面對一位澳大利亞記者的採訪時,李彌非常自信的說出了一番讓緬甸政府完全無法接受的話語,他說自己要做雲南王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要做緬甸王的話,那絕對是易如反掌的。


李彌的話被緬甸政府聽到了,他們憤怒到了極點,但是又對李彌軍隊無可奈何,所以他們只能求助聯合國,最後在聯合國的壓迫下,李彌被蔣介石召回了臺灣。

士兵們在李彌離開的時候,他們也是想跟隨李彌一同離開的,但是被李彌和蔣介石拒絕了,為了李彌和蔣介石的幻想,他們被強制留在了這無根之地。

後來因為國際間的輿論形勢,蔣介石不得不再度召回了留在緬甸的殘軍,但是在這個時候李彌卻打起了小算盤,他跟自己的手下聯繫了起來,他的想法是召回一些根本打不動的老弱病殘,再摻雜一些緬甸的土著民混淆耳目,然後將最精銳、還有這戰力部隊留在金三角,以準備完成他的反攻大夢。


無奈的年邁士兵們

對於李彌的想法,大多士兵是不同意的,他們都想去臺灣,他們不願留在這苦寒而又舉目無親的地方,在這裡他們四處為敵,時刻要提防著不知什麼時候會來的敵人。

雖然他們的實力對很多緬甸人來說很強大,但他們畢竟都漸漸上了歲數,他們也想好好的度過自己的晚年,所以是沒人願意留下的,但是長官的命令他們不得不聽,即便不聽也沒有辦法,因為有著李彌的制止,他們根本去不了臺灣,只能留在了緬甸。

孤苦伶仃的他們因為要維持生活的所需,只能大範圍地種植起了罌粟,在他們的影響下,很多緬甸人也開始在金三角種植起了罌粟,最後金三角慢慢崛起了一個個強力的毒梟,其中最為我們所知的坤沙早年就曾經在李彌的部下接受過軍事訓練,李彌部下的訓練經歷為他後來的強大打下了基礎。

(坤沙)

所以說這就是李彌,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個執著有信仰的人,但是最終為他執著買單的卻是無數將士們的淒寒孤苦,一個個原本青春壯年的士兵慢慢衰老,他們老到了皮膚鬆垮、身體都佝僂了起來,他們老到了連槍都拿不動了,但是他們仍然要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拿起槍時刻警惕著四周的敵人,從這方面來看,李彌也是一個極為冷血的人,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孤客生


李彌最出名的,一個是淮海戰役時所率領的13兵團在救援黃百韜兵團時被全殲,他卻一人化妝逃脫。還有就是國際上大名鼎鼎的金三角了。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李彌第八軍部分殘兵退往緬甸。為籌措軍費和給養,這部分殘兵以種植和販賣毒品為生,這也是大名鼎鼎的金三角的起源之初。在面對數萬緬甸政府軍的圍剿時,幾千國民黨殘兵不但抵擋住了緬甸政府軍,而且還有餘力將數萬緬甸軍打得節節敗退,驚掉了一地眼球。


李彌,字炳仁,1902年生於雲南騰衝,黃埔四期生。李彌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堅決的反G分子。李彌黃埔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在朱德任團長的教導團。在南昌起義時,李彌堅決不從,自己一個人逃跑。在土地革命時期,李彌率部圍剿紅軍根據地,以善戰著稱。而在淮海戰役時,他所率領的第13兵團,被包圍殲滅,李彌拒不投降,仍是一個人化裝逃跑。而當國民黨兵敗如山倒,退出大陸後,他依然在緬甸率殘部組成所謂的“雲南反共救國軍”,其反G意志一直未變。


第二,抗日英雄。1941年,時任國民黨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的李彌,率部增援宜昌。他以火炮猛轟宜昌機場,摧毀日軍飛機21架,取得了不次於八路軍夜襲陽明堡的戰績。1942年,日寇自越南進攻雲南,遠征軍反攻在松山受阻兩個多月,始終未攻下松山。李彌率部進攻松山,他採取集中火炮攻擊,配合美軍空襲等方式,一舉拿下松山。解除了日寇對國際交通線的威脅。

第三,功敗垂成的金三角鼻祖。李彌第八軍殘部退入緬甸後,不但迅速盤踞在金三角地區,並以種植販賣毒品站穩腳跟。面對數萬緬甸和印度援軍的圍剿,不但成功抵禦,反而將圍剿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雖然在大陸被解放軍打得落花流水,但僅憑數千殘部,卻在緬甸展示了中國軍人的實力,也算是另類的揚我國威吧。

1950年秋,奉蔣介石之命接收這支軍隊後,李彌再次率部擊敗了數萬緬甸政府軍的圍剿。打不過李彌所部,緬甸隨即向聯合國告狀,迫於國際壓力,蔣介石不得不將李彌大部撤往臺灣。回到臺灣後的李彌,擔任了國民黨國民大會代表等職,1973年在臺灣病逝。


鳶飛九天2018


“金三角”各路武裝集團的祖師爺,深得游擊戰精髓的國軍高級將領,1953年某國政府軍出動數萬兵力打不過李彌率領的數千殘軍,無奈之下向聯合國提出控訴,甚至請求雲南我軍過境20公里助剿,也算是軍事史上的一段趣事。

1944年抗日戰爭滇緬反攻時,面對久攻不克的日軍松山陣地(《我的團長我的團》劇中的南天門),正是第八軍副軍長李彌想出了挖隧道埋炸藥的主意,將松山主峰連同幾百名負隅頑抗的日軍一起炸上了天,松山即克,整個滇西戰場形勢為之一變。


李彌,雲南人,黃埔四期結業,駐南昌的第三軍教導團排長(團長知名不具)出身,拒絕參加起義逃往南京,輾轉就任川軍張英部副團長,該師1932年被擅長吞併雜牌軍的陳誠第18軍包圍繳械,惟獨李彌拒不從命率部衝出包圍,蔣介石接報後在廬山當面訓斥李彌抗拒收編,李彌答道:“校長只教過我們如何奮勇打仗,沒有教過繳槍!”蔣介石不怒反喜,升其為36軍中校團長,從此成為嫡系。

1939年崑崙關戰役,李彌任第五軍榮譽第1師副師長,輔佐師長鄭洞國(黃埔一期)奮力攻擊,殲日寇第21旅團;戰後該師擴編為第八軍,李彌接任榮1師師長,1940年在第二次長沙會戰最危急時刻,李彌再隨軍長鄭洞國反攻宜昌實施“圍魏救趙”,血戰天皇山,攻佔宜昌機場,焚燬日機20餘架,戰果輝煌,可稱抗日名將。



抗戰結束後,李彌升任第八軍軍長,調往山東作戰,成為膠東地區比較能打的一支國軍,逐漸擴編為第十三兵團,李彌任中將司令官,於是開啟了兩次死裡逃生的花樣之旅。

第1次,淮海戰役後期,在杜聿明統率下,與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第十六兵團一起被華野包圍在陳官莊,總攻開始後,各部分散突圍,狡猾的李彌不向南逃,而是反方向逃往山東,最後經青島渡海潛回南京,旋即受命去雲南重組第八軍。



第2次,雲南起義前夜,盧漢以開會為名扣留了中央軍第八軍李彌和第二十六軍餘程萬,兩人一起簽了字,結果沒有軍長的兩個軍卻能聯合反攻昆明,兩人被釋放回去說服部隊停戰,李彌又一次成功脫逃。

陳賡將軍的二野第四兵團抵達昆明後,國民黨軍隊全線崩潰,李彌第八軍殘部在解放軍追擊下逃進緬甸,1954年大部撤回臺灣,卒於1973年,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度度狼gg


李彌:(1902—1973),字炳生,號文卿,雲南盈江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國民黨陸軍中將。

李彌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在南昌朱德的軍官教導團擔任排長,南昌起義時,拒絕參加起義,後去了南京。不久被派往川軍賴心輝部任職,1932年被派往江西“剿共”。1932年因反對陳誠的吞併而受到蔣介石的賞識,李彌被調至熊式輝部,並升任第5師團長。

抗戰爆發後,李彌從保安團調回正規軍,先後擔任過第36軍第96師第268旅副旅長、旅長以及第5師副師長。1940年升任第8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次年率部增援宜昌,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在此戰中以山炮擊中機場的油庫,燒燬敵機21架(並不比陽明堡炸燬24架飛機差)。1942年經第8軍軍長鄭洞國的舉薦,李彌升任第8軍副軍長。次年,李彌在馬關主持幹部訓練班時,曾在石壁上刻下了“還我河山”四個字,以此來激勵官兵們的愛國熱情。1944年滇西大反攻時,李彌所在的第8軍由保山開赴龍陵,負責進攻松山,軍長何紹周(何應欽侄子)指揮部隊兩個多月久攻不下。副軍長李彌接替指揮後,他集中火炮近距離炮擊日軍堅固的防禦工事,同時依靠美軍強大的空軍,對日軍的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最終全殲松山受敵,收復松山。戰後,李彌因功升任該軍軍長。

抗戰勝利後第8軍整編為第8師,李彌任該師中將師長,該師很快充當了蔣介石打內戰的急先鋒。1947年“南麻戰役”時,李彌在臨朐被華東野戰軍包圍,陳毅三次派人去送信勸其投降,李彌不為所動。1948年李彌升任第13兵團司令,淮海戰役時負責增援被圍的黃百韜第7兵團。黃百韜兵團覆沒後,中野和華野切斷了隴海路,李彌開始西逃,同年12月被圍於永城,李彌再次拒絕了陳毅的勸降。1949年李彌命令第9軍第3師師長出去投降,自己卻換上了士兵的衣服,乘亂逃出了淮海戰場。

李彌逃出來後,第8軍得以重建。後奉蔣介石的命令開赴雲南,負責控制滇緬通道。盧漢率部起義時,李彌等將領在昆明被扣押。離開昆明後將部隊撤到雲南開遠、蒙自一帶,準備捲土重來。1950年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在緬北繼續負隅頑抗。由於李彌的殘部均是國民黨軍的精銳,緬甸政府的正規軍根本不是這群殘兵敗將的對手。緬甸政府只有請求我國政府進剿,直到1954年李彌將殘部撤往了臺灣。1973年在臺灣去世,死後追授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

對於李彌的功過,可以五五開。內戰有罪、抗戰有功。


歷史軍魂


據說1953年3月份,李彌殘部在金三角大敗緬甸政府軍,打得緬甸政府沒了脾氣,又不敢聲張,而李彌卻大放狂言,要做“緬甸王”……




事情還得從盧漢起義說起,1949年12月9日,盧漢率雲南軍政人員及其所部和平起義,扣押了李彌、餘程萬等在昆明的國軍將領。為了爭取其他的在雲南的國軍起義,雲南臨時軍政委員會也安排了李彌等人的委員職位。蔣介石對雲南的和平起義非常惱火,便任命李彌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餘程萬為雲南綏靖公署主任,同時命令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圍攻昆明。為了勸說圍攻昆明的國軍起義,盧漢把李彌、餘程萬放出了昆明。

李彌等出了昆明以後,即與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湯堯商議,把部隊撤到了滇南的開遠、蒙自一帶,準備整軍重來。不久李彌奉召去了臺灣。

1950年,在解放軍秋風掃落葉的攻勢面前,據守在滇南的國軍兵敗如山倒,數萬人被殲於元江東岸,只有一少部分逃脫。其中李彌第八軍237師709團的2000多人,在少將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向西南方向潰逃,越界進入了緬北。後和先期進入緬北的二十六軍93師278團的1000多殘兵會合,成立了“中華民國復興軍”,李國輝任總指揮,278團副團長譚忠任副總指揮。

這支“復興軍”在李國輝的帶領下打敗了緬甸政府軍的圍剿,緬甸政府與之議和,經過討價還價,緬甸政府同意李國輝把部隊轉移到靠近泰國的邊境駐紮,這群差點就當了孤魂野鬼的人,終於有了暫時可以安身的新家——金三角。

消息傳到臺灣蔣介石那裡,蔣介石把李彌大罵了一通,責他“為什麼把這樣一支會打仗的部隊扔在緬甸?”後令李彌返回緬甸召集部隊,準備“反攻大陸”。

當然,李彌的“反攻大陸”會遭到解放軍的痛擊。但他卻得到了臺灣和美國的大力支持,其勢力範圍也迅速擴大,北到密支那,南到泰國清邁,東到老撾北部山區,地盤擴展了20餘萬平方公里,部隊擴充到了3萬多人。李彌大肆招兵買馬,引起了緬甸政府的不安。於1953年3月,緬甸政府軍對李彌發動了代號為“旱季風暴”的清剿行動。

面對來勢洶洶的緬軍,國民黨殘軍卻成了虎狼之師,很快就打垮了緬甸的政府軍。李彌在曼谷的大酒店裡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一位西方女記者問他:“李先生,您是雲南省主席(李彌來緬時,蔣介石重又任命李為“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和“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外面稱您為雲南王,您打算什麼時候返回省會昆明?”

李彌大笑說:“我要做雲南王不大容易,要做緬甸王卻易如反掌!”

此語一出,輿論譁然,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控訴了李彌“孤軍”侵略,聯合國大會做出了“一切外國軍隊必須撤出金三角”的決議。

蔣介石聽說後,也勃然大怒,即召李彌回臺,把他軟禁了起來,接著下令從金三角撤軍。不願意撤臺的老兵留下了2萬多人,被蔣介石整編成了五個軍,由柳元麟、段希文指揮。

金三角由“二李”時代,變成柳元麟、段希文時代……

李彌,黃埔四期生,抗戰爆發前任寧都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十六團團長。抗戰爆發後,先後任第36軍96師268旅副旅長、旅長,5師副師長,第8軍榮譽1師師長等職。40年率部在宜昌與日軍對峙,摧毀日軍宜昌機場及油庫,燒毀敵機二十餘架。

1944年5月,第8軍奉命從保山開赴龍陵,支援滇西遠征軍左翼軍,負責攻打松山。在攻打松山之戰中,李彌接替第8軍軍長何紹周指揮,全殲守敵日軍56師團23聯隊。戰後陳誠向蔣介石舉薦,李彌晉升為第8軍軍長。


解放戰爭中,李彌所部被解放軍殲滅,殘餘逃往緬甸。

李彌雖無經世之才,但在國軍將領中也是一個很會打仗的,可以稱得上是亂世豪傑吧!


燕北林叢


古人云:蓋棺而定論。分別寫國軍將領,未嘗不可。然而鉤沉細節,往往會迷失全局,刻意拔高。總體來說,李彌將才有限、生不逢時、愈挫愈勇但運氣太背。

李彌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蔣介石嫡系,在將星輩出的國軍之中,算不上特別突出。但也有其不同之處。在國民黨軍隊大佬中,1895年左右出生的名將,基本在抗戰前就掌握了實權,軍中青年少壯的崛起,基本是抗戰之時。

李彌生於1902年,屬於國軍中“比較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1940年擔任少將師長,之後先後任第八軍軍長和第十三兵團司令。論抗戰中的突出戰績,李彌並不算是太多。淮海戰役救援黃百韜失敗後,曾化裝逃亡至上海、南京,以圖東山再起。李彌是雲南人,熟悉當地環境與出路,解放戰爭之後其一系列選擇,也與他的出生地頗有關聯。年輕時李彌頗有銳氣,最耀眼的時刻,乃是抗戰中阻擊了日軍湖北用兵。1941年4月1日,日軍進攻湖北,李彌奉命增援宜昌,以炮兵猛轟宜昌機場,燒燬日軍飛機21架,難得的功績,一時間全國傳頌。

有趣的是,解放雲南之後,李彌率部逃亡到緬甸北部一帶,成為“泰北孤軍”。今日稱之為金三角的三不管地區,大毒梟縱橫捭闔,便與李彌殘部及其後代息息相關。

李彌曾經想聯合緬甸部族克倫族、蒙族,簽訂了軍事合作計劃,但最終被政府軍擊潰。負隅頑抗到1954年,蔣介石宣佈撤軍,李彌被召回,國民黨在東南亞一帶結束了活動。

李根雲、陳誠、鄭洞國等人,皆曾是李彌的貴人。李彌生前最高軍銜為中將,1973年死後被追贈為陸軍上將。


歷史傳訊社


李彌,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四期生,歷任雲南省主席,雲南綏靖主任。李彌先後參加過崑崙關戰役,南麻戰役,淮海戰役等,也算得上是在炮火中成長起來的國民黨將領。1973年12月7日,李彌在臺北銀心臟病復發去世,死後被民國政府追授陸軍二級上將,也算是給足了他面子。


李彌最為著名的事例還是他在中緬邊境的所作所為,1950年李彌赴緬泰邊境指揮國民黨部隊同緬印聯軍作戰,並取得勝利,奠定了他在金三角統治的基礎,解放軍也曾出兵東南亞,可惜都無功而返。曾經有美國記者拜訪李彌,他就狂妄的說到自己是“緬甸王”,搞得待在臺灣的蔣光頭都不知道說什麼好,最後把他調回臺灣,從此李彌就坐上了冷板凳。

不過李彌在回臺灣之前也耍了個心眼,他回去的時候帶回了那些老弱病殘的士兵,而把精銳兵力都留在了金三角,其中還摻雜了一些緬甸人,以此掩人耳目,繼續控制金三角地帶。這麼做的後果就是讓金三角地區成長為今天這樣子,像我們知道的坤沙等大毒梟都曾在李彌部隊接受訓練。。


如何評價李彌?他有信仰,信仰三民主義,他忠誠,忠的是蔣介石,但無論怎麼說信仰不同,這不是他的錯。至於他帶領國民黨軍把緬印軍隊打的落花流水,更是能弘揚國威了。


一樹梅花一放翁


李彌雲南人,松山攻堅戰泰北孤軍都是他的傑作,一生最大的功業成於雲南。他擅長攻堅、野戰,作戰靈活,難得的將才。

1、不是黃埔生就順利

李彌是雲南騰衝人,識文墨,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駐粵滇軍第7師師部當差,任勤務兵。後成為師長副官,並且結識乾爹。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編入步科第一團第五連為入伍生,與林彪同班

畢業後,分配在第三教導團。之後雖然跟著東征西剿,但一直是雜牌軍,甚至一度當過縣長(贛南)。

(黃埔軍校)

1938年所部併入36軍,開啟了新的生涯。先後任副旅長、旅長,副師長,加之該部警備重慶,自然也能進入他老校長的眼中。時來天地皆同力

2、結識老長官,開始立功生涯

1940年,以崑崙關作戰立功的榮譽第一師擴編第八軍,鄭洞國任軍長(參見《鄭洞國回憶錄》)。李彌進入該軍榮譽師,這是其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1941年4月,李彌率部增援宜昌,燒燬日軍飛機21架。獲得輿論表揚,進入名將序列(名將不僅僅需要常勝,也需要有名)。

(遠征軍反攻)

之後任副軍長,做該軍軍管區司令。

第八軍在恩施一帶防禦,後調入滇西戰場,李彌在1944年返回軍隊,隨即開始攻堅松山。

(松山攻堅)

就是迷龍他們攻擊的樹堡,此時該軍軍長何紹周很像虞嘯卿,他的親戚就是何應欽。而李彌很像龍文章。

李彌多次帶領突擊隊衝鋒,到9月6日攻下松山,取得滇西反攻戰關鍵戰役的勝利。因功成軍長。

3、一身功業在雲南

抗戰勝利後,第八軍走海運青島。跟隨老長官鄭洞國在膠東作戰。

歷次作戰,立下戰功。後以該軍為中心成立第13兵團。在徐州會戰中全軍覆滅。李彌竟然從陳官莊向北走山東、青島逃了出去。

(膠東作戰)

後在獲得蔣介石首肯後,回雲南、四川重新組建部隊,任第六編練軍司令部司令。(胡璉是第二編練軍司令部司令)。其編制狀況為:

司令官:何紹周、李彌(3月),副司令官:馬瑛、王伯勳、王文彥、餘程萬、曹天戈,下轄:第26、49、89軍。
第26軍軍長餘程萬,轄:第93、161、193師。
第49軍軍長何紹周,轄:第327、249師。
第89軍軍長王伯勳,轄:第91、103、147師。

之後隨著解放軍南京,加之盧漢起義,全軍退入緬甸。在那裡就是柏楊寫的《泰北孤軍》,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總結:

李彌善戰,成名略晚,到抗戰中葉救援宜昌在顯露出來。其最大的軍功就是在雲南:第一次是滇緬作戰,尤其是松山攻堅戰;第二次是解放戰爭後,逃入緬甸,積極部署反攻,對整個東南亞的格局都有影響。

按:經過寫該文,發現目前關於國軍抗戰中師管區、軍管區與解放戰爭後期編練軍的基本沒有。

參考文獻:

《鄭洞國回憶錄、《泰北孤軍》。

毛光遠. 南京國民政府馬政建設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6.

吳京昴.侵華日軍關內師團的編制與分類[J].軍事歷史研究,2016,30(03):108-124.

隆鴻昊. 抗戰時期第九戰區軍事史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2014.

夏靜. 國民黨政府兵役制度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9.

張燕萍.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兵員動員述評[J].抗日戰爭研究,2008(04):129-147.

湯梓軍. 抗戰時期四川兵員動員研究[D].四川大學,2006.

熊群榮. 馮國璋督直及督蘇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5.

曹心寶. 徐樹錚與皖系興亡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4.

葉銘.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令部研究(1938-1945)[D].南京大學,2013.

陸軍總司令部各編練司令部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