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理財概念的人,如何正確的了解理財知識?

漫公子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四維認為:

隨著中國近些年來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國人手中的閒錢或多或少也都有了一定增加。人們捏著手裡積攢的辛苦錢,希望實現其保值增值,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理財意識,希望掌握正確的理財方法。理財實際上就是對你的個人資產進行管理。

1、先對自己的生活做一個規劃。比如說什麼時候買房買車、婚嫁育兒以及贍養父母、看病養老、旅遊交友等支出計劃。

2、對自己的個人資產有清晰認識。明確每月大概有多少收入和支出。收入一般包括工資、理財收益和其它收入。支出如果不清楚,可以通過記賬來做統計。劃分出必須支出的部分和可以節省的部分。

3、通過1確定多少年之內需要積累多少財富,平均到每月需要積累多少,再結合2反觀計劃的可行性,反覆調整到合理程度。否則制定一個不切實際的計劃很快就會胎死腹中。

4、制定花錢計劃。雖然財富積累不能靠攢,但節流又是必要一環,否則不知不覺中,你就會發現到手的錢已被敗光。

5、提高理財能力。目前較為省時省力的理財手段是購買如餘額寶、銀行理財這類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大概在4%-5%左右。想要收益率再高一些,可以學習相應的基金、債券或股票知識,在掌握一定認知的情況下可以謹慎購買。但要記住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是同向增加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因此,一定要注意分散風險,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使用不會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的資金來做這部分理財。


首席投資官


1、從最簡單的貨幣基金開始,比如餘額寶,存放一筆錢。搞清楚利率、複利、費率等的概念。

2、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作為儲蓄和理財的動力,比如:12個月存夠6000元來個泰國遊。.強制自己每月定投500元,每天登陸支付寶都看到錢生錢,年底存夠遊個夠。堅持下去,相信你會愛上這種感覺。

3、嚐到甜頭後,相信你會更進一步去理解財富相關的知識,隨著知識積累、心態認知的變化,你會逐步優化自己的資產配置。

無知到小白再到熟悉理財,都是一步一步來的。正確的理財觀也會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形成。

最後提醒一下:不要一上來就玩高難度的股票!多看書,多思考,財富都是累積的,相信複利的力量。


簡簡雲的雜記


25歲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節點,大部分人邁向工作崗位,賺錢不是很多,但花銷卻不小。25歲的我們年輕氣盛,很多人過著自由自在瀟灑的日子,即使成為月光依然感受不到危機。其實在這之前,我們就應該瞭解一些理財專業知識,學會理財。那麼25歲之前有哪些投資理財基本知識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呢?

1、 開源和節流並重

當我們成為月光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節流的重要性。節流是理財的第一步,通過記賬和強制儲蓄的方法,將錢花到實處,節省該省的資金,日結月累能積攢不小的財富。同時,我們處在25歲的年紀,正是精力充沛,體力旺盛的時期,學會開源,閒暇時間找個兼職,也能添加一份收入。

2、 理財要制定計劃

當我們在制定投資理財計劃時,一方面,我們需要確定自己的目標,而目標恰好可以指引並激勵自己將理財堅持下去,長期做好財富規劃。另一方面,制定計劃前少不了要對資產進行了解和評估,這樣可以讓我們對現有財富有個清晰的認識,不會制定出無法執行的計劃來,也不會定個虛無縹緲的目標。

3、 學會投資理財

理財不能全憑書本知識,紙上談兵,能夠學以致用才是關鍵的。投資作為理財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實現資產增值的重要途徑。當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理財知識要懂得付諸實踐,可以先從簡單的投資方式入手,如基金、銀行理財等,在逐漸深入,從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

4、 善用信用卡

25歲,很多人已經擁有了信用卡,信用卡有利有弊,是雙刃劍,如何利用是關鍵。如果自己本身花錢比較節制,也記得每月都還,那信用卡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利用資金。但對花錢無節制或經常不記得還錢的人來說,辦信用卡不僅會讓自己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還可能對個人信用產生影響。所以信用卡要善用


匯商所


投資者理財時,需要對自己的資金做出粗略分類:銀行定期類、保險類、網貸理財類、現金消費類及其他。具體地劃分比例要依據個人實際情況而定,哪塊多或少,是沒有計算公式的。

沒有理財習慣,需要培養,養成理財的正確認識。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要問清自己能接受的風險程度,如果風險程度低,可選擇定期理財或銀行理財產品。如果能夠接受高風險程度,就可以選擇網貸理財或股票等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