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一個產品的設計足以反映它的時代特徵和審美能力。時代性和審美能力相互影響,一方面,時代性制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審美能力的提高促進了社會進步。而汽車設計則是最具時代氣息的文化產物之一。自汽車誕生的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科技奔騰向前,潮流迭起或幻滅,這一切凝聚著無數汽車發明家的心血,把一件件冷酷的機器注入人類能與之交流的靈魂,把它們從交通工具逐漸變成了人類離不開的夥伴,這顆賦活的藝術心靈一次次壯大,一次次熠熠閃耀。從一代代設計師參與的汽車設計進化歷程上,我們能清晰地看見設計美學的運用,寄託人類對於未來的追求,直至超出時代技術的革新。從歷史駛入現實的滾滾紅塵,我們會駛向何方?

為信仰日夜去追隨,車比時代更瘋狂

20世紀的西方美學多元並立,各美學流派自成一格。每一天清晨的陽光灑下,叫醒汽車設計師們的是又有昨夜新做的夢可以去實現。

不論從汽車的設計理念,還是汽車的產量和消費力來看,1950年代的美國都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就汽車生活而言,這時的美國,真的是,「有趣的靈魂好幾百斤」,亮閃閃的那種,偉岸到令歐洲也只得仰望。

今天我們談到汽車造型藝術,不能不提20世紀50到60年代美國汽車的夢幻時代。尾鰭,開啟了那張瘋狂的大幕。它是汽車設計師藝術氣質的完美化身,也是當時美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最典型代表。

汽車業在二戰後迎來了蓬勃發展,造型設計鉅變,審美力驚人,性能更有著大幅提升,算是十分接近當代車型了。而且,那時候汽車設計的魅力足以令今天歎服。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在那個追求巨大的年代,飛機、航母、登月、核動力儼然成了汽車設計的幕後靈感家。大膽征服天空和宇宙的尾鰭,核動力引擎被狠狠搬過來裝飾車身,誇張到下一秒要上天的飛機進氣道渦輪;以高純度的紅、黃、藍、黑等為主基調,多達200種顏色配飾的玻璃鋼車身,大面積鋪陳的鍍鉻裝飾盡顯美式豪情;超長、加寬、低矮的造型配上側面風格迥異的流線型線條裝飾,無不彰顯出:美國,我們不一樣。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那個消費大膨脹、對汽車燃油經濟性及安全性等方面沒有太多苛刻限制的設計利好時期,有太多汽車經典之作值得欣賞回味。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雪佛蘭·貝爾·艾爾(Bel Air,1957款),被奉為設計的經典。外形華麗,裝飾精良的鰭狀尾翼,車頭有兩處仿噴氣機風格的裝飾,外形辨識度極高。與大做尾鰭文章的同時代車型相比,顯得嫻靜端莊。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後現代舞臺,「肌肉車」大放異彩

在20世紀時間流的前進中,美國逐漸主宰了世界汽車工業。來到了現代思想和現代美學的頂峰、現代向後現代轉折的1960年代,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不僅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更是首屈一指的跨國集團,直到今天其地位也很難被撼動。

與此同時,經過50年代的復甦,西德經濟進入黃金髮展期,口袋富裕的西德老百姓的汽車消費也上了一個臺階,他們青睞起四缸四衝程發動機的家庭車。從一開始對歐美亦步亦趨的模仿,到國產汽車普及化拉開大幕,日本也正式進入了汽車社會。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在潮流急轉的時代,幾年前的發明就被迅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迷你裙、厚劉海、熱褲、長筒靴,60年代的美國大學生把那個時代的流行指標穿上身,社會空氣充滿了想「撒點野」的情緒,拒絕呆板,擁有一輛特定精神的車成了時尚。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設計師,來點硬的」。肌肉車(Muscle Car)在美國盛行起來,正是那個時候,Malibu誕生了。當時屬於雪佛蘭Chevelle車系高端車型系列。Chevelle以大排量自然吸氣引擎、後驅、純復古車身著稱,是滿血純爺們的美式汽車文化縮影,肌肉車的代名詞。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Malibu之名源自美國加州旅遊勝地Malibu海灘,命名的那一刻,雪佛蘭就已想好要賦予之的角色。暗喻Malibu嚮往的美好自由生活,通過此車系帶向全世界。銷售成績完美印證了它受美國年輕人歡迎程度:上市第一年即售出20萬輛,榮膺年度車型。

街頭競逐與環境憂思

70年代汽車設計色彩趨向於豐富多變的紅、白、藍、銀灰、駝灰色等,然而自打進入了汽車的「黑暗時代」,從不考慮油耗和排放的內燃機狂歡派對草草收場。EPA排放法規、降低排放顆粒物、大號的保險槓、55英里/小時的法定限速,每一個都像一把鋼刀刺入美國汽車界大佬們看似強硬的身體內。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另一方面,日本的交通安全、大氣汙染、交通堵塞等汽車社會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各大車商開始呼籲進行先進且低公害的技術研發和安全對策的探討。此時,德國大眾也著力降低成本研製新的經濟型轎車。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在機遇和變化面前,那些總是有著自己獨特見解的人,才是走在時代尖端的真正「潮人」。1968年的第二代Malibu典型特徵是「帥」,獨具創意地採用掀背式設計,簡直帥呆了,經過眾多好萊塢影視劇的演繹,一時風頭無二。生於石油危機陰影下,雪佛蘭設計師還研發了小排量發動機。

減肌變革,家轎來了,中高級車的主流之道

第一次石油危機後,以小型汽車研發著稱的日本躍上汽車出口量世界第一,日本車商向新技術發起挑戰,渦輪和柴油發動機、前輪驅動及輕量型車身等新技術陸續出現。高爾夫(1974版)的面世則使德國大眾在石油困境下起死回生。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待無風雨,一生驕陽。從一個苦樂多的時代走來,全球汽車品牌攜其各式車系車型星輝明滅,想要長青已屬不易,能夠步入經典傳奇汽車殿堂的更是屈指可數。創世近10年,Malibu無疑像最閃亮的星,銷量口碑雙豐收的它依舊是最受歡迎的車型之一。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車型線條更剛硬平直,底盤大幅精進,更具陽剛氣息的第三代Malibu於1973年問世,NASCAR大賽25場勝利的輝煌戰績名震一時,穩坐美系車操控王座。絕佳的綜合性能令它成為新一代肌肉男的心寵。1973-1977年共賣出170萬臺,現在看來也是堪稱神話般的數字。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雪佛蘭第三代Chevelle車系中,新加入的Laguna替代了此前的Malibu來作為頂配車型的名稱。長期獨領風騷的Malibu也即將開創真正屬於自己的歷史。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1978年上市的第四代Malibu正式升級為獨立車系,併成為雪佛蘭的旗艦車型。預見家轎時代的到來走上四門轎車的設計之路,徹底推向大眾市場。幾經歷代變革,Malibu獨樹一幟的型格與崇尚駕馭享受的精髓從未更改。

追逐潮流,順應潮流,突破潮流——汽車機械設計中的美學

可以承載更多人的歡笑,面朝大海和陽光,品味溫馨與團聚。借肌肉美學的退隱,打造Malibu真正向往的海灘生活。它的出現改變了中高級轎車的主流發展趨勢,成為後來者爭相效仿的經典車型。值得紀念的是,第四代Malibu也是家族中最後一款後驅平臺車型。

如果說性能是汽車的生命,設計美學就是汽車的靈魂。誰會不被一個優秀的靈魂吸引呢?回望過去,汽車設計的迭代無不順應時代的潮流,又在盡情突破潮流,其造型、色彩及質感都遵循著美學的規律,心動不是沒有道理的。消費升級註定是美學升級,汽車領域也是如此,美學與科技結合為汽車的未來劃定了全新座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