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愛上他,83歲嫁給他……福建男子和法國女子的曠世之戀,打動無數人!

“7月12日凌晨2點35分,丹妮媽媽在廈門海滄家中安詳地迴歸天家,享年92歲。”

——廈門作家歐陽鷺英在朋友圈裡平靜而簡單地敘述著家族中的這件大事。她口中的“丹妮媽媽”叫李丹妮,中法混血兒。她與歐陽的公公袁迪寶有一段傳奇的曠世之戀。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他是她的眼,她是他的耳

愛戀

1953年9月,福建上杭人袁迪寶考入浙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科。

袁迪寶記得大學裡的第一次俄語課的情形:“她穿著連衣裙,像天仙一樣從教室門口飄進來,每走一步我們這些‘土包子’都目不轉睛地看著。”也因此,袁迪寶的俄語成績特別的好,每次考試都是滿分。袁迪寶成功地引起了這位中法混血老師李丹妮的注意。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年輕時的丹妮

李丹妮的父親李樹化當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娶了染織廠女工珍妮,後來父親成為了“國立藝專”(中國美院前身)音樂系主任。丹妮在北京出生,畢業於浙大中文系,精通法、英、俄和中文四種語言。

“195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窗外飄起了雪花,教室裡的我瑟瑟發抖。李丹妮悄悄遞來一個紙包。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件藍色的毛衣。”“時間久了,心裡便有了朦朧的好感。有一次去靈隱寺爬山,我先唱了首歌,她回了我一首俄語歌。回去一查,原來歌詞是:‘田野小河邊,紅莓花兒開,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愛……’我就明白了她的心意。”歐陽鷺英在日後的紀實文學《用愛等一生》中用樸實的文字記錄了公公與丹妮媽媽當年熱戀。

兩個年紀相仿(當時袁迪寶25歲,李丹妮26歲)的男女就這樣墜入愛河。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兩個年輕人就這樣墜入愛河

但是,袁迪寶隱瞞了一個“秘密”:在奔赴大學的10天之前,他在廈門和姐姐介紹的護士黃秀雪結婚。那段婚姻只是家人覺得袁迪寶年齡大了。1955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袁迪寶要去成都完成之後的學業。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大學時代美麗的俄文教師和她的學生

臨別時,袁迪寶終於將實情告訴了丹妮。“她說,不能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位女人的痛苦之上。我們說好要像兄妹般保持書信聯繫。想念對方時,就看天空中的那顆金星。”

1956年,丹妮隨父母離開中國去往法國里昂。她知道與這個福建男人的情或許今生休矣,再世無憑。

與袁迪寶來往的信件也在1965年斷了。歐陽鷺英說,“丹妮當年選擇了不再回復來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人告訴丹妮,不要再寫信了,再寫會害了他。”

除了愛情

在法國,丹妮一直獨身。

為了能和中國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繫,丹妮在47歲時開始攻讀漢學博士,6年後她選擇了到里昂第三大學語言學院的中文系教授中文。著名翻譯家李治華歷時27年將《紅樓夢》翻譯成法文,而在李治華身邊一同完成鉅著的便是李丹妮。

中法大學是中國近代在海外設立的惟一大學機構,收集有1萬部中文圖書、425種期刊。“二戰”時德國佔領里昂,當時中法大學法方秘書長將學校所有的圖書檔案資料全部搬到自家地下室保存。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丹妮參與翻譯了法文版《紅樓夢》

1973年,李丹妮被派去整理這批資料,在里昂中法大學內部刊物裡有這樣的描述:“李塵生(李丹妮的中文名)女士將圖書期刊分門別類,整理就緒後轉藏於里昂市立圖書館。這些書籍為鞏固和發展里昂和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特殊的貢獻。”那批資料被法國政府視為國寶,其中相當一部分資料以及古籍在中國已是絕版。

1980年中法大學重建,丹妮以中文教學人才身份參加了籌建,並當選為秘書長。她幫助了無數赴法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義務輔導他們的法語、組織他們過中國春節。

為表彰她在中法大學的傑出貢獻,1992年法國政府授予李丹妮騎士勳章,為她出版了傳記《混血兒》。

改革開放後,丹妮曾三次訪問中國,她沒有去尋找袁迪寶,不想打擾袁家人平靜的生活。

重逢

關於那段半個多世紀前的故事,袁迪寶藏於心裡,一直到2010年春。此時,他的妻子黃秀雪已去世16年。

“我公公的外甥來拜年,說起公公當年可是很帥的,還曾與一位法國老師有一段戀情。我最喜歡聽老故事,對此產生了很大的好奇。”歐陽鷺英說,“公公找出了相冊中一張丹妮的照片,讓我心潮澎湃,我鼓勵他給丹妮寫信。因為我查過資料,法國人輕易不搬家。”

袁迪寶真的開始寫信了,一下子寫了5封信,中文一遍法文一遍,按著丹妮此前的地址寄出,即便丹妮搬了家,也許親朋好友也能夠幫得上忙。不久,他果然收到了來自里昂的來信,他幾乎跳了起來。

“等我有天生活不能自理,我會選擇到修道院終老。”這是丹妮的來信中的一句,看到“終老”二字,袁迪寶有種愧疚的疼痛。

袁迪寶又給丹妮去了信:“我日夜思念著你,只有默默唱歌,舒解心結。你獨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請原諒我的負罪感,我們要重生。如果你願意,來廈門後我們可以到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你來和我們同住,我的兒、媳、孫一定會把你當媽媽、奶奶尊敬。”錯過了最好的年華,但所幸還有機會一起終老。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2010年兩位80多歲的老人在鷺島舉辦了婚禮

2010年9月18日,兩位老人在廈門重逢。這一天,距離他們上一次在杭州的離別已是整整55年。3天后他們領取了結婚證,5天后他們舉辦了婚禮。袁迪寶82歲,李丹妮83歲。這樁跨國夕陽婚禮轟動整個鷺島。

最後歲月

兩位老人婚後的生活是這樣的:上午,袁迪寶去游泳,丹妮則打掃房間。下午,丹妮會做些備課的工作,每星期廈門大學法語系的學生要來她家,丹妮主持了一個法語角的活動。丹妮有時還得輔導孫輩的外語。晚上吃過飯,袁迪寶要和李丹妮一起散步。

袁迪寶的聽力很差,丹妮的視力不好,於是他們就成為了彼此的眼和耳。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他們在一起生活了6年

高興起來,袁迪寶會對著李丹妮唱歌,那首英文歌《當我們年輕時》:“當我們還年輕/在美妙的五月清晨/你說你愛我/那時我們還年輕……”這是袁迪寶曾和丹妮一起唱過的歌。人老了,調兒也跑了,丹妮常笑倒在他身上。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袁迪寶的聽力很差,丹妮是他的“耳”

歐陽鷺英花了一年時間,錄下兩位老人的100多封來往書信,總共191700字。“信的紙張很小,字也很小。為了省郵資,一封信經常分好幾次寫,等信紙攢厚後再一起寄往法國,有的信一封就有將近6000字。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錄入文字時,丹妮喜歡坐在我的旁邊,我念一段給她聽,聽著聽著她就流下眼淚。”

20多岁爱上他,83岁嫁给他……福建男子和法国女子的旷世之恋,打动无数人!

一段令人唏噓的曠世之戀打動了無數人

丹妮和袁迪寶一起在廈門生活了6年,2017年10月19日,袁迪寶去世。歐陽鷺英說,那時,丹妮媽媽意識已不清楚了,但她知道發生了什麼,問孩子們:“爸爸走了?”今年7月12日凌晨,丹妮開始陷入昏迷,到了2點多辭世,很安寧地迴歸天家。而一段令人唏噓的曠世之戀也劃上了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