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親戚,本應越走越親,爲何卻「越走越煩」, 90後的話很戳心

在農村,因為地理條件限制,大家都是熟人,因此農民朋友特別重視和鄰里及親戚之間的關係維繫問題。每次逢年過節的時候,農村少不了的一道程序便是走親戚,這是親戚之間溝通交流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增進大家的友誼,密切雙方的關係,也是因此,農村走親戚的良好習俗得以保留。

農村走親戚,本應越走越親,為何卻“越走越煩”, 90後的話很戳心

然而,近些年,隨著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快,現在“走出去”的人也越拉越多了,在走親戚這件事情上,也發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大家普遍感嘆,現在的親戚越來越不“親”了。

在這方面的代表恐怕要數80後、90後最為典型了,現在老一輩人仍然能勉強遵守走親戚這個傳統,然而對於年輕的一代來說,卻普遍並不感冒,有時候寧可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意出去走親戚,甚至有個還會覺得有些厭煩,農村走親戚,本應越走越親,為何卻“越走越煩”呢?聽聽年輕的90後們怎麼說。

農村走親戚,本應越走越親,為何卻“越走越煩”, 90後的話很戳心

對於這件事,農村90後最有發言權,他們普遍認為這一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溝通交流少。現在幾乎農村人都忙著掙錢,一過完年,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一年也回來不了多少次,和親戚之間交流的也不多,只是偶爾打打電話,寒暄寒暄,很多人甚至幾乎都沒有咋聯繫,親戚之間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淡了!

農村走親戚,本應越走越親,為何卻“越走越煩”, 90後的話很戳心

②存在一定的代溝。現在很多年輕人和自己的父母都有一定的代溝,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親戚和長輩自然更不用說,很多年輕人認為,因為有代溝存在,大家之間可以聊的共同話題比較少。

③攀比心理影響。在農村,攀比想象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在鄰里之間和親戚之間表現最為突出,誰家買了車、誰家買了房,都會讓很多人羨慕和嫉妒,因為有家庭經濟情況的對比,親戚之間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定的隔閡。

農村走親戚,本應越走越親,為何卻“越走越煩”, 90後的話很戳心

上面便是90後的心裡話,很戳心!總之,現在親戚越來越“淡”是大家面臨的共同情況,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正在很多地方上演,對於親戚這個群體,你們是怎麼維護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