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虜伯和塔塔鋼鐵合資成立歐洲第二大鋼企


一旦發起首次IPO,蒂森克虜伯將佔有55%的股份,塔塔則佔股45%。 此外,蒂森克虜伯將有權單方面決定IPO的發起時間。

蒂森克虜伯和塔塔鋼鐵合資成立歐洲第二大鋼企

當地時間7月2日,蒂森克虜伯稱與塔塔鋼鐵正式簽署協議,合併雙方在歐洲的鋼鐵業務,成立一家持股比例均為50%的合資公司——蒂森克虜伯塔塔鋼鐵公司(thyssenkrupp Tata Steel B.V.)。

這意味著曾經的鋼鐵大王、德國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正式徹底剝離了鋼鐵業務,繼續朝著自動化和數字化方向轉型。

在歐洲,蒂森克虜伯和塔塔鋼鐵分別是行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巨頭,雙方合併後的合資公司將成為歐洲第二大鋼鐵企業,僅次於安賽樂米塔爾,預計年營業額為170億歐元,年產量2100萬噸,員工約48000人。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統計數據,以2017年粗鋼產量計算,安賽樂米塔爾以9703萬噸產能位列歐洲鋼鐵第一,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大鋼鐵公司;塔塔鋼鐵以2511萬噸排名全球第10位,蒂森克虜伯以1322萬噸排名全球第29位。

“對於鋼鐵行業來說,規模很重要,規模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蒂森克虜伯稱。

德印兩家鋼鐵巨頭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控股公司,對合資業務進行統一管理。蒂森克虜伯已經剝離了美洲鋼鐵業務,目前鋼鐵業務主要在德國;塔塔鋼鐵有印度部門、歐洲部門和東南亞部門,歐洲業務主要在荷蘭和英國。

蒂森克虜伯稱,控股公司將採用由監事會和董事會組成的雙層管理結構。監事會與董事會分別設有六個席位,這些席位將在蒂森克虜伯與塔塔之間平等分配。 監事會是德國公司特有的治理結構,監事會和董事會的“雙層委員會”制度主要目的是強化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控制與監督 。

蒂森克虜伯稱,盡職調查確認,與塔塔鋼鐵的合資將創造每年4億-5億歐元的協同效應,主要來自對採購和管理費用的整合以及資產使用率的提升。

此外,合資還將在資本性支出和營運資本優化方面還將帶來額外的積極效應。

蒂森克虜伯集團首席執行官海里希•赫辛根(Heinrich Hiesinger)稱,合資不僅僅著眼於歐洲鋼鐵行業所面臨的挑戰,“通過協同效應能夠產生大約50億歐元的附加價值,這是我們雙方都無法獨立實現的。”

自諒解備忘錄簽署以來,兩家企業的估值發生了一定變化,該變化也被反映在最終合同中: 一旦發起首次公開募股(IPO),蒂森克虜伯將佔有55%的股份,塔塔則佔股45%。 此外,蒂森克虜伯將有權單方面決定IPO的發起時間。

魯爾河谷曾經的鋼鐵巨頭,自2011年赫辛根擔任CEO以來,用了7年時間剝離鋼鐵業務,從一個鋼鐵生產主導的老牌工業巨頭變成一個資本貨物與服務工業集團。

赫辛根今年3月接受界面新聞獨家專訪時稱,蒂森克虜伯完成和塔塔的整合之後,業務單元從之前的8個會減至4個,鋼鐵業務佔營收的比重將從現在的25%降為5%。

蒂森克虜伯現有的業務包括資本貨物相關業務(機械零部件業務、電梯技術業務、工業解決方案業務)、材料業務和鋼鐵歐洲業務。

蒂森克虜伯2016/2017財年的銷售額約430億歐元,在全球約80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16萬名員工。

塔塔鋼鐵2017財年實現扭虧為盈,持續經營業務稅後利潤同比實現扭虧,由2016財年的虧損30.4億盧比轉為盈利1770.4億盧比;非持續經營業務稅後利潤同比扭虧為盈,由2016財年的虧損386.4億盧比轉為盈利5.8億盧比;兩者相加後的稅後利潤也實現扭虧,由2016財年的虧損416.9億盧比轉為盈利1776.3億盧比。

蒂森克虜伯稱,為了充分發揮合資企業的成本協同效應,預計需要在未來幾年內裁減約4000個崗位。兩家企業將大致平攤裁員名額。此外,合資公司計劃從2020年開始對各生產網點進行評估,以整合並優化整個生產體系。

2017年9月,雙方就合資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此後,各方工會為工作崗位展開了談判。

今年3月,塔塔荷蘭提出獨立運營的訴求,為合資公司的業務整合帶來了挑戰。4月12日,蒂森克虜伯專門為此召開一個特別會議。

最終,雙方合資被各自工會認可。根據路透社報道,雙方的工會認為合資有利於為員工提供更多保障,尤其是對在英國有8500名員工的塔塔鋼鐵來說。

塔塔鋼鐵稱,目前尚不知英國脫歐會對合資企業產生什麼影響,但合資有利於未來員工有更多選擇。塔塔鋼鐵也將繼續出售其在英國New port的Cogent電工鋼業務。該業務擁有350名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