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偵察機出現在克里米亞,意欲何爲?

美國觀察室


眾所周知,美俄關係近期再次被“通俄門”蒙上了一層陰影。尤其是,美國國務院日前發佈的《克里米亞宣言》更是找俄羅斯的不痛快,宣言中說,“俄羅斯企圖吞併克里米亞半島違反國際法,即是任何國家都不能用武力改變他國邊界的行為,美國永遠不會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控制”。另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重申“俄羅斯不交出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權給烏克蘭,美國就不會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



可想而知,美國人的這一招真的刺痛了俄羅斯的“敏感神經”,畢竟俄羅斯為了克里米亞半島已經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全面制裁多年,致使其國內盧布貶值、經濟增長放緩,民生也已出現很大問題。但這一切俄羅斯都可以忍耐,也確實無力改變什麼。但美國人拿國際法說事,俄羅斯人自然不會幹,所以俄羅斯駐美使館憤怒回應該宣言,說“美國先承認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再來談克里米亞歸屬問題”。


日前,俄軍方曾向外界展示“秘密武器”,現在美軍的這種行為或許就是對俄羅斯的回應。同時配合美國國務院發佈的《克里米亞宣言》也是美國國內近期出現反俄勢力的一種體現,更是一種挑釁和示威!當然也有保護盟友決心的意義。

其實,有關美國飛機在俄邊境附近進行偵察飛行,這已不是第一次了,也包括英國皇家空軍偵察機在內都對克里米亞海岸附近進行了偵察。尤其是最近以來,外國偵察機在俄羅斯邊境的活動非常頻繁。今年6月份,美國無人駕駛機沿克里米亞海岸線飛行數小時。當時,俄羅斯國防部強調,自今年年初起,外國飛機多次在俄羅斯邊界偵察,呼籲美國放棄這種舉動,但是遭到五角大樓拒絕。



另外,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尼基黑利也對媒體公開表示,“美國不相信俄羅斯,也不相信普京,從來都不信。另外,俄羅斯也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朋友”。而普京更是在莫斯科的一次駐外使節會議上說,“美國國內有一股反俄勢力,他們寧可犧牲美俄關係,也要達成其政治內鬥的目的”。


總之,美俄這種結構性矛盾恐怕是無法調和的,美國一心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而俄羅斯則是全力保護世界多極化格局。美國將俄羅斯視為戰略上的對手,以至於雙方之間的一次正式會晤後,搞得美國國內烏煙瘴氣。


東震木


自從俄羅斯2014年從烏克蘭手中搶到克里米亞之後,克里米亞就不僅是橫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一大心病,更成為考驗俄羅斯與美國關係走向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因而,對於美國空軍偵察機出現在克里米亞附近,小編一點都不意外。

至於突訪克里米亞意欲何為,小編認為不外乎兩大意圖:

其一,美軍的戰略偵察機在全球任何一個敏感點都有例行性的偵察行動。

舉幾個例子,部署在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RC-135戰略偵察機,每週都會到半島附近轉悠,因為它上面載有的核生化探測系統要蒐集朝鮮半島任何有關核輻射的情報;而美軍的P-3反潛巡邏機幾乎天天在南海、東海轉悠,因為它們的目標是在南海與東海活動的潛艇和其它水面艦艇的情報。在阿巴邊境地區,阿富汗美軍基地內的偵察機全天24小時飛行巡邏,目標是塔利班或者基地組織。

在克里米亞,美軍幾度指派偵察機沿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沿岸、克里米亞南部邊界飛行,甚至多次靠近半島西部地區,目標無非也是俄羅斯。

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一把奪回,並且俄軍重兵重新進駐克里米亞之後,克里米亞的軍事情況、俄軍的動向,自然就是美國軍隊情報機構關注的第一重點,指派偵察機到附近盯俄軍在克里米亞最新部署以及活動,也便成為美軍的“例行需要”。

其二,美國始終不承認克里米亞當下的歸屬。

即便特朗普在與普京舉行正式會晤之後,美國國務院仍發佈《克里米亞法案》,不承認克里米亞2014年以來的歸屬地位。為此,美國海軍幾乎每年多次在黑海與其它盟國舉行演習,以示對俄羅斯搶奪克里米亞的政治與軍事抗議,而派偵察機也有同樣的政治外交與軍事目的。

事實上,隨著美俄關係的可能緩和,美國換這種方式繼續對俄羅斯施壓或者傳聲的可能性還會進一步增大。這其實就是對俄羅斯所謂的“又拉又打”戰術。

當然美國此舉也不太可能激怒俄羅斯人,因而,俄羅斯人不是也沒事就常跑去大不列顛跨島飛著玩嗎?玩軍事心理戰,俄羅斯人也是老手,段數不比美國人低。


陳一諾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美軍一架RC-135V“疣豬”電子偵察機出現在黑海地區飛行,並抵進克里米亞南部、半島西部地區,隨後返回位於希臘的克里特島蘇達灣基地。

其實對於長期遭到北約挑釁的俄羅斯來說,這種行為已經見怪不怪了,沒必要覺得大驚小怪,在本月黑海上空也曾出現過英國偵察機,並且繞克里米亞飛行了兩次,俄羅斯除了表達口頭的抗議外,也不可能擊落北約的偵察機。


黑海作為俄羅斯南部出海的唯一通道,自蘇聯以來就是美蘇/俄博弈的前沿陣地,在蘇聯解體後這種情況也沒改變,北約在黑海的科目繁多的軍演就是針對俄羅斯,尤其是在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後,這種情況更是愈演愈烈。

北約不可能為了一個烏克蘭和俄羅斯大打出手,但也不至於對烏克蘭置之不理,除了口頭上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不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之外,剩下能做的就是通過在黑海地區的軍事行動,給烏克蘭打氣。


所以綜合來說,每當北約在黑海地區尤其是克里米亞附近有軍事行動時,不外乎挑釁俄羅斯、向俄羅斯施壓、給烏克蘭打氣,顯示自己在黑海的軍事存在之類的.....


青年視紀


“美國空軍偵察機跑到克里米亞秀肌肉”是7月25日美國國務院發佈的《克里米亞宣傳》事件的政治升級,是應對7月16日特朗普與普京會晤的“通俄門”政治陰影,同時也為特朗普中期選舉造勢。


據俄羅斯衛星網7月31日報道,美國空軍RC-135V偵察機沿黑海沿岸飛行,這架無線電子偵察機沿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沿岸、克里米亞南部邊界飛行,多次靠近半島西部地區,之後返回希臘的克里特島蘇達灣基地。

無論是25日的《克里米亞宣言》,還是美國空軍偵察機出現在克里米亞,都無法把克里米亞推向烏克蘭一毫米,也無法改變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的現實。但政治意義重大,表示美國不認同克里米亞的歸屬,不會向俄羅斯低頭並開始在此地區展示出美國的超級大國影響力,並且31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選舉倒計日100天的開始,製造與俄羅斯的小摩擦將有利於中期選舉,更是對“通俄門”的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