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西方音樂史是否就是教科書講的模樣?

西方音樂史是否只有一個版本?

讓我們給你不一樣的內容,

古典音樂意外史!!!


用了超長的篇幅,我們給大家介紹了莫扎特的交響曲,到目前為止你應該知道了交響曲在那個時候跟現在可不是一會事兒,但那個時候的演奏形式是怎樣的呢?

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管弦樂團的編制

與專業的聲樂家、協奏曲演奏家相比,管絃樂隊是相當不被重視的——他們永遠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演奏——無論是歌劇還是音樂會,他們都在樂池裡,鮮花和掌聲似乎不關他們什麼事兒。在給王公貴族們演出時,如果沒有樂池,管絃樂隊也從來只是偏於一隅,與舞臺的獨奏、獨唱者們保持一定距離,以外觀上不干擾觀眾視線為標準,這和現在流行音樂演唱會的舞臺佈置很類似,當然現在的伴奏者們地位可是高多了。

十八世紀,樂手的地位還不如貴族們的廚師長,他們和普通的僕人沒什麼區別。音樂會、歌劇主角們被當成藝術家而受到禮遇;管弦樂團的樂師長們也可以跟貴族一樣從正門入場,而一般的樂手卻只能跟僕人們一起從不起眼的小角門進進出出。

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即便是這樣,那時候的普通樂手也未必比今天的管弦樂團員們差——莫扎特這種無藥可救的“拖延癌”,時常是在音樂會當天才把墨跡未乾的新作品分發給大家。管弦樂團連一次事先排練的機會都沒有,就視奏著正式演出了。如果擱到今天,任何一個交響樂團都會罷工吧,但對於當時的樂手們來說,似乎這就是生活的日常,他們待遇不佳、不受尊重完全是因為生不逢時。

而且當時的樂手們大都是多面手,一般都會掌握三四種樂器的演奏技法,不像今天你可以“一招鮮吃遍天”。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多面手,即便薩爾斯堡的“法國號手”只有兩名定員;莫扎特也敢放心地為自己的交響曲配上四把圓號,因為一定會有能“臨時轉行”的其他樂手來擔任那其餘兩把法國號的演奏工作,比如《F大調第十八號交響曲》K130.和《降E大調第十九號交響曲》K132。或者你會發現:莫扎特的交響曲中有兩頭是雙簧管在演奏,中間卻只有長笛的情況。現在管弦樂團是這樣演奏的:從座次安排上看長笛、雙簧管坐的那麼近,誰的工作就由誰來完成;但莫扎特的時代不是這樣——吹雙簧管的兼職吹長笛。

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莫扎特的發小——宮廷樂師哈特納就是位既會吹小號,又能拉絃樂的多面手——這要是放在當今可是鳳毛菱角的人才了;還有法國號手洛伊特蓋普也是放下法國號就能拉小提琴的人才;莫扎特自己也是這樣:鋼琴家身份自不必多說,年少時候就是樂團的小提琴首席,後來還學會了演奏管風琴,在維也納之後他還把自己相當的熱情投入到中提琴演奏之中。

從這些事例上看,那個時候的樂手是萬能型、精通視奏的音樂從業者,隨便拎出來一個穿越到現在,他們都能找到更加體面的工作;令人扼腕嘆息的只是他們生不逢時罷了。

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管弦樂團的規模

關於那個時候管絃樂隊的編制,就猶如我們春秋時期一國諸侯能養幾乘戰車一般,財大氣粗才能是“千乘之國”,同理王公貴族們能養的起多少樂師直接決定了每個樂團的規模。不過在意大利,以及在類似於巴黎、倫敦這樣文化發達的城市,王公貴族們以資助的方式為管弦樂團輸血也是有的。

當時著名的管弦樂團規模大致如下:

曼海姆管弦樂團有絃樂手三十名

巴黎斯皮裡奇艾爾樂團絃樂手二十六名

巴黎歌劇院有絃樂手三十六名

這是在十八世紀初期的樣子,海頓在遊歷英國時候指揮的薩洛蒙管弦樂團也大致如此,絃樂手大致有二十二到二十七名;這樣大致可以推斷出整個管弦樂團的編制大致是四十至五十人;不過這些可都是一流的管弦樂團。那些偏於一隅的小樂團可沒有這樣的規模:在薩爾斯堡這樣的地方宮廷,記載著絃樂手是十六名(1757年)或十八名左右。到了莫扎特時代,薩爾斯堡的樂團管樂聲部標配雙簧管兩名、法國號兩名,這樣整個樂團的規模大致在二十到二十三人,再根據不同的曲目增加一些其他管樂手或者打擊樂手,總共人數不超過二十七人,莫扎特時薩爾斯堡的樂團頂破天也不過是這樣的規模了。

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海頓面對過更加“寒酸”的樂團——艾斯德哈吉(就是自己的Boss)的劇院中只有絃樂手十五人、管樂手六人——即便是這樣,比起自己人生中面對的第一個就職的、在慕尼黑叔叔家的管弦樂團:絃樂手只有七人還是強多了。

莫扎特的歌劇《唐璜》首演時,布拉格劇院的樂池裡只有二十四人。管樂手和打擊樂手經常要十三人,所以絃樂聲部就僅僅剩下十一人(小提琴七人、中提琴兩人、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各一人。)在第二幕結束時候,還得從其中抽調三人去吹長號,所以這個時候拉琴的就只剩下八人了。

莫扎特那個時代的演奏方式(上)

不過,也有相當“規模宏大”的時候:1871年,在維也納謀生的莫扎特受宮廷樂師長波諾邀請,演奏他創作的交響曲,給莫扎特的樂團規模僅絃樂就六十八人,加上管樂聲部總人數有八十人以上了,這跟今天的一流管弦樂團幾乎沒差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