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備孔明爲何借刀殺關羽?

小小嬴政


關羽可能不是三國中最厲害的武將,但絕對是最驕傲的,表面上看來,他除了劉備誰都瞧不起,史書中更是留下了他看不起士大夫讀書人的記載。但是細看史書,我們就會發現,關羽也許真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武將,而且也不是瞧不起所有的讀書人。關羽對劉備是忠心耿耿,而對另一個人則是真心佩服。這個能讓關羽真心佩服的,就是比他小二十歲的諸葛亮,很多關於“關羽孔明不和”甚至“關羽看不起諸葛亮”、“諸葛亮借刀殺關羽”的傳聞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正經的史書中,我們還能看出兩個人私交甚篤。

陳壽說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句話其實有兩個含義,首先是關羽比較平易近人,對手下最底層的士卒也是關愛有加。關於真正瞧不起的,就是那些出身於門閥世家讀了幾本破書,仗著祖上餘蔭和手裡錢財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誇誇其談者。這一點關羽跟曹操很是相像,在曹操眼裡,所謂“四世三公”,其實就是“冢中枯骨”。其實關羽是有驕傲資本的,就連曹操陣營的頂尖謀臣程昱、東吳的周瑜,都稱讚關羽是“萬人敵”,這個萬人敵不是單單指作戰勇猛,更是指精通兵法謀略,只有文武全才才算萬人敵,否則只能說是“熊虎之士”,當然,“熊虎之士”和“世之虎臣”這兩個稱號關羽也有。而且劉備、曹操乃至孫權手下的士大夫也確有可以鄙視的地方。孫權手下的文官們一聽曹操大軍到了,馬上攛掇孫權投降——他們都出身於門閥世家,家大業大,到了曹操那裡還是可以高官厚祿,而戰端一開,很容易把自己的大家族打爛了、打沒了。劉備手下的士大夫,也就是文臣們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忠心沒能力的劉備起家班底,這幫人在前期把劉備的家業管得一團糟,另一種是賣主求榮有能力沒人品的牆頭草,比如法正張松,就是典型的有才無德的反覆小人。特別是那個張松,先是想把西川出賣給曹操,因為態度不好,被曹操一頓大棒子打了出來,這才重新尋找買家,把西川出賣給了劉備,如果劉備也不要,很可能還要賣給孫權甚至張魯。這樣的人,想讓義薄雲天的關羽瞧得起,估計有點困難。

但是關於也並不是瞧不起所有的士大夫,對於有能力的士大夫,關羽還是十分欽佩尊敬的,比如同樣出身於門閥世家、跟劉表、蔡瑁都有親戚關係的諸葛亮。儘管諸葛亮要比關羽小二十歲左右。關羽曾經對諸葛亮有過意見,在不瞭解諸葛亮能力的情況下,看著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也曾表示過不滿。但是一聽主公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再表示不滿。而後來看著諸葛亮幫助劉備把行政和後勤搞得井井有條蒸蒸日上,也是打心眼兒裡欽佩的。

劉備入川之初,讓諸葛亮與關羽共同留守荊州。雖然諸葛亮的身份是“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而關羽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大家查一下漢代職官表,就會發現關羽的職位比諸葛亮高,但是鎮守荊州以諸葛亮為主,關羽為輔,而關羽並沒有表示不服。相反,這兩個人應該還合作得比較愉快,因為關羽這個萬人敵,實際是個水戰陸戰都精通的軍事家,而諸葛亮則是優秀的政治家、外交家,要是有諸葛亮管行政後勤,關羽打襄樊,即使不能成功,也不會被孫權抄了後路。

說關羽跟諸葛亮不和,那是因為不瞭解這兩個人得行當。其實按照正史記載,劉備心裡很清楚,關羽諸葛亮心裡也清楚,一旦蜀漢建國,那麼諸葛亮自然是文臣第一的丞相,而關羽則是太尉、大將軍、大司馬的不二人選。這兩個人一個管軍事,一個管民政,相互之間只有合作而沒有競爭。作為沒有競爭關係的劉備的左膀右臂,以這兩位當世英傑的心胸和大局觀,緊密團結合作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就像一個大集團,市場開發部和行政辦要是鬧不和,那麼這個集團一定要垮臺。再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只要郭德綱別去演電影,那麼演電影的和說相聲的,根本就打不起來。

最能證明關羽欽佩諸葛亮的一件事,在《三國志》裡有記載:關羽聽說馬超投降了,並且得到了劉備重用,就給諸葛亮寫信問“超人才可比誰類”?請注意,關羽是給諸葛亮寫信,而不是給張飛趙雲,說明他最相信的,還是諸葛亮的看法。而諸葛亮的答覆也很有意思:“馬超是很能打,跟張老三差不多,是個先鋒官的好材料,但是跟美髯公您比起來,好像還差那麼一點點。”

這時候就看出關羽對諸葛亮的尊重來了:“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諸葛亮的一句表揚就把關羽高興得痛飲三杯,還把諸葛亮的表揚信傳給大家看,就像小孩子展示“三好學生”的獎狀。大家請想一想,如果是一個關羽瞧不起的人這麼說,關羽頂多輕蔑一笑:“這個馬屁精,憑你也配評價我?”

後來劉備進位漢中王,封了四方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黃忠的名望,真的比不上關羽馬超,現在您讓他們平級,恐怕關將軍會不高興,這事是不是再商量商量?”劉備很自信地說:“沒事兒,我給關羽寫封信就行了。”其實諸葛亮這話還有弦外之音,想為關羽爭取更高的位置:“主公您看,黃忠都當上後將軍了,在荊州給您看著一半家當的關羽,才是個前將軍,這官職是不是小了點?”

估計劉備也聽出諸葛亮的潛臺詞了,於是追加了一道命令:再給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每人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這些東西不給馬超黃忠趙雲,這不就看出差別了嗎……


半壺老酒半支菸


關羽大意失荊州。


若劉備孔明刻意不救援以借刀殺關羽的話,代價太大:

丟失荊州三郡、荊州兵團以及荊州人才庫。
蜀漢是外來政權,內部政治派系複雜。劉備集團本就是荊州幫入主並領導益州幫,失去荊州更是失去大本營,政治方面損失而引發的矛盾更是不亞於軍事上的損失。
戰略上的損失就更不用說了,失去荊州的蜀漢徹底被曹魏和孫吳困在了益州山川之地,再難有發展空間。而且基本上就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和主動權。

所以,劉備孔明不可能化如此代價去“殺”關羽。更不可能殺關羽(天下未定,蜀漢相比魏吳本又不佔優勢,這時候就開始排斥異己、掃除功臣?)


關羽北上襄樊,前線戰場久攻不下,後面又遭到東吳偷襲,東吳偷襲荊州是蓄謀已久而且勢在必得(東吳得荊州則可佔據整個長江流域,進可伐中原,退可守江東)

整個戰場形勢:關羽是由勝轉敗(前一刻還威震天下,下一刻瞬間兵敗如山倒)這個轉變是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在劉備方面前期收到的全是捷報,而當關羽戰敗的時候說不定敗報已經發不出了(東吳此次出擊快、準、狠,堵死了關羽所有退路)即使敗報送到劉備手上,以荊州局勢的發展,川內根本來不及支援。(也就是易中天老師說的:

想不到、來不及

歷史就擺在那兒無法改變,而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卻一直在變!近年來越來越多這類“陰謀論”的說法(比如劉備託孤藏刀斧手、關羽之死劉備不救援是借刀殺人.....)是我們真的讀懂歷史了嗎?不!是現在的社會風氣變了,現如今的社會風氣影響了我們對歷史的解讀,影響了我們對古代事件的判斷!


左將軍


看到這個標題我是有些氣憤的,但氣憤歸氣憤,我還是來回答一下吧。

如果說諸葛亮要殺關羽,我倒是信的幾分,因為諸葛亮有殺關羽的動機。

而劉備要殺關羽,我是完全不信的!

發動夷陵之戰,我不敢說全是為了給關羽報仇,但是給關羽報仇卻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為什麼呢?

有人會問,如果是為了關羽報仇,為何不在關羽死後直接發兵,而還要等關羽死後才發兵呢?

要知道劉備他雖然很恨孫權,但卻不敢貿然出兵。因為,當時剛取漢中不久,荊州又失,總要做些準備的,而且伐吳的計劃當時也有很多人反對。其中就有趙雲,以至於遭到懷疑,沒有隨劉備出征。

可兩年後呢?在看看劉備手底下還有誰?

張飛、黃忠已死,馬超、魏延北拒曹操,使得沒有一位像樣的將軍。軍師方面,諸葛亮坐守成都,龐統早在打劉璋時就死在落鳳坡了,法正也剛死不久,所以亦沒有一個像樣的軍師。

即使是這樣,劉備還是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勸阻而發動夷陵之戰,為的是什麼呢?不言而喻了吧。

有人會說,劉備完全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畢竟荊州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但是要知道劉備也不傻啊!孫劉聯合才能抗擊曹操,這是誰都知道的,劉備又怎麼會不知道,發動夷陵之戰,必定會撕裂和孫權的同盟關係,而且還有可能讓孫曹聯合,一同抗擊劉備(說抗擊是敲得起劉備,說打擊更確切些!)要知道三國時期,劉備是最弱的,沒有那個君主敢以最弱之軀去挑戰兩個強大的國家,而且還有可能讓兩個強國形成聯盟,就拿當下來說,都說軍事實力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我國第三,咱中國是有實力,和其中一個還敢照亮照亮,但絕沒有實力敢同時挑戰兩個大國,美國軍事實力第一,他也沒有那膽量直接挑戰俄羅斯和我國。

所以我自身認為,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就是怒髮衝冠為關羽了,被壓抑了兩年的仇恨衝昏了頭腦才發動夷陵之戰的。

所以我絕不相信劉備會殺關羽。

再說諸葛亮借刀殺關羽,倒是有一些可能的。

熟讀史書的人都知道,關羽和諸葛亮速來不和,畢竟在關羽眼裡,諸葛亮是外來的,憑什麼還要位居他一等?關羽和張飛還有劉備,那在關羽的眼裡就是袍澤兄弟,生死之交。而且速來武將和謀士都不對付。

而諸葛亮想要掌權的話,就必須除掉關羽還有張飛,諸葛亮的《出師表》雖足以證明了他的忠心,但掌權不代表要當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一種權利,但只要關羽和張飛不死,諸葛亮他就永遠不會有這個權利,這也就導致在蜀國後期,諸葛亮雖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說諸葛亮是太上皇也不為過,畢竟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到了不用劉禪動用一絲腦力,如果說劉禪無能,那也有一半原因是諸葛亮造成的!很簡單就因為劉禪什麼都不用做,所以才導致了他無從學習!

這也和現在的企業一樣,老闆多付出員工就少付出,員工多付出,老闆就少付出一個道理,但成長最快的往往都是多付出的那一種人!

但諸葛亮的動機也就僅此一條而已。

也許還會有人問,那為什麼關羽敗走麥城後沒有人前去救援?要知道關羽水淹七軍,震驚華夏,諸葛亮和劉備不可能不知道,在加上荊州丟失這麼大的事情,諸葛亮和劉備也必定知曉,卻為何不派兵救援?這也就是劉備和諸葛亮被懷疑借刀殺關羽的真正疑團所在。

我們可以看下關羽北伐到死亡的時間,就可以推論一二了。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等將南下荊州,七月,關羽軍先發制人,北上,與曹仁軍相持於襄陽、樊城。曹操由長安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

八月,關羽圍呂常於襄陽,圍曹仁於樊城,擒于禁,覆其全軍;本月,關羽遊騎至郟。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還洛陽,擬南征;徐晃破關羽。

閏十月,呂蒙襲取江陵。

十二月,關羽敗走麥城,身死。

從關羽北伐到身死相隔五個月,水淹七軍到關羽身死相隔四個月,荊州丟失在到關羽身死不足兩個月,事件的轉折點則是在失荊州,因為呂蒙是偷襲,蜀國誰都不知道,也沒有想到呂蒙會偷襲荊州。如果荊州在的話,就算關羽北伐失敗也可以退回荊州,這也是諸葛亮和劉備沒有派兵的原因,因為不需要。

但荊州丟失,到關羽身死,只有兩個月時間,古代的通訊又不像現在這樣方便,要通訊的話,那是要騎馬的?而且當時荊州已失,南撤的路已經封死,就算關羽派出通信兵,當時從荊州回益州就只有一條是走上庸-漢中-劍閣-葭萌關-梓潼-涪水關-綿竹關-成都。要知道蜀道難,除了騎馬走大路就是翻山,就這一段路程具體走多少我沒算過,但最少也要十天半月的吧。在到劉備下令讓上庸劉封出兵?就是馬不蹄停最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其實關羽的死,真正的死因,其實是死在自己的傲骨上了,關羽這一生活的太過傲氣了,當然如果關羽沒這份傲氣,也不會流芳千古,當然也不會死。

在看看史書上的基礎記載,導致荊州丟失到關羽死亡的幾處記載。

首先是和親

但“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雖然沒有小說演義裡“虎女焉能嫁犬子”這麼誇張,但“羽罵辱其使”這個幾個字的分量還是很重的。

就算這樣孫權還在猶豫要不要奪取荊州,要知道只要走出這一步幾乎就不能回頭了。

而這個時候我們滿身傲骨的關羽又因為俘虜于禁的人太多,於是“擅取湘關米”,搶了孫權一方的糧倉,於是孫權真就是忍無可忍了,終於下達了進攻荊州的命令。“權聞之,遂行”

而這時呢,孫權派兵來襲南郡,關羽不知情,要南郡太守糜芳護送糧草到前線,此時城已被圍,沒有可能護送糧草,而關羽又來一句“還當治之”才使糜芳心生不滿,又怕到時關羽治自己罪,才在孫權手下虞翻的勸誘下與將軍傅士仁一同開城投降吳國。

再說上庸劉封,孟達,史書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什麼意思?就是不聽關羽的調遣!從這則也可以看出關羽和劉封還有孟達也是不合,所以到最後,劉封才聽從孟達的建議沒有發兵救援。

所以想想,關羽的傲氣固然重要,但有時候為人處世更重要。

而在為人處世這一點,我最佩服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毒士賈詡了,殺了曹操的兒子和愛將,到頭來還幫了曹丕登上皇位得以善終。

所以最後說一句,關羽之死絕不會是劉備和諸葛亮借刀所為!


詩酒魔劍


首先確定這個設問的前提是,關羽獨自鎮守荊州。為什麼說獨自呢?其一,因為是鎮守荊州,而不是其他偏狹之所。荊州北抵曹魏,東近孫吳,乃地處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張趙馬黃四虎將盡置他處,連魏延都鎮守漢中,身邊僅關平周倉武力稍強。文臣更是遠在法正劉巴之下,不堪大用。孔明深知雲長剛愎自用,但又武力卓絕,胸懷韜略,故叮囑關羽堅守北拒曹操,東聯孫權的八字方略。其二,正因關羽剛烈孤傲,除了大哥軍師,無人能勸制,所以與其派人節制或是輔佐,不如不派。覽蜀漢文武,僅趙雲可與關羽相得益彰,雲長翼得常呼為四弟。但趙雲在劉禪即位後方從雜牌將軍轉正為栩軍將軍,從無帥軍獨擋一方,形成關羽遠離蜀地而此獨守荊州的局面,此蜀漢之失也。其次,此設問確定了關羽鎮守前方而與漢中蜀地相隔千百里的困局。荊州險要,非重兵聚才不能守。一流武將僅關羽一人,皇甫嵩等文官自身無妙策,又不能制約關羽,故蜀漢犯了兵家大忌:前中後分兵,指荊州漢中成都。有事則信遲兵緩,首尾難顧。再則,關羽禍從口出,以我吾虎女豈能嫁犬子的惡言深深刺痛了孫權,從而埋下了禍根。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攻樊城,自己嗨得歡,早將孔明八字方針拋到九霄雲外了。經曹魏東吳兩面用兵,一正一奇夾擊下,終致關羽敗走麥城,劉封,靡芳等庸才徒增笑耳,一縷軍魂西歸矣。最後,噩耗傳回成都,昭烈帝哭暈殿上,並不顧孔明等反對,絕然傾國之兵伐吳為二弟報仇。試想,荊州是蜀漢輕易拱手相讓的嗎?讓關羽鎮守荊州是借刀殺人嗎?故,一切都是天意,歷史只能回味假設,不能重來也!


寬容2406686


提這樣問題的人,才是真把三國看懂了!關羽是奉了先鋒令才出兵的。可是這次出征卻只有先鋒部隊,前後打了小半年,也未見後續部隊的一兵一卒。另外他驕傲自大,打下襄陽,圍了樊城,卻無一字一書給川中大哥,一個人鬧得挺熱鬧,但其實關羽打曹操本身就豪無勝算的,何況後面還有個對荊州虎視眈眈的東吳。對這些,諸葛亮心知肚明,劉備也不至於愚魯得比阿斗還笨呀!他親筆信讓其先功襄陽,後打樊城,就那樣放心他弟弟嗎?如果說諸葛亮是擔心以後擺弄不了關羽,那劉備則是為劉禪的基業打算了。東吳的孫策因為兒子還小,肯讓位於弟弟孫權。劉備可沒這想法,劉禪就是再不成材,是帝王之血脈,讓賢是從沒考慮過的。飛鳥盡,良弓藏了。之後又接機處理掉了義子劉封。這樣劉禪的登基障礙就乾乾淨淨了。所以,在關羽浴血拼殺那段日子裡,他們一直眯在蜀中,靜候消息。


山中月104811503


不過,我不同意題主的假設,即劉備孔明借刀殺了關羽。

我的觀點是:關羽是慷慨赴死的。原因如下:


1、關羽惹惱了劉備。

關羽常以漢壽亭侯自居,而漢壽亭侯是曹操封他的;

關羽華容道放走了曹操。

2、關羽惹惱了孫權。

單刀赴會,讓東吳君臣顏面掃地;

孫權為子提親,竟被關羽羞辱為“虎女豈嫁犬子”。

3、關羽威脅了曹操。

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嚇得曹操差點遷都。

其實,北上出兵前,關羽已料定劉備不會幫他,曹操只會增派援兵對付他,孫權還可能會趁火打劫。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率兵攻擊襄樊,進逼許昌,只因九州雖大,已無他關羽的容身之地。

萬一成功了呢?


上下相連






關羽這個人自認為熟讀《左傳》,武藝高強,輕漫士人與謀士;他性格獨斷專行,聽不得別人意見,不顧大局、常常自做主斷,並常同諸葛亮鬧彆扭與發難;

劉備委任關羽鎮守荊州、事關重大,劉備按排義子劉封、妻弟糜芳、謀士馬良相助,關羽打壓排擠這些人,任意孤行,使劉備非常難堪;劉備的這些親信們怎肯罷休、就束手就擒?

諸葛亮交付關羽鎮守荊州的策略是“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吳主孫權欲為其子娶關羽之女為妻,本來是喜事和好事,可被關羽拒絕、汙衊孫權及其子,使吳蜀關係僵持;

關羽與魏曹操關係較好,時常要報曹操的知遇之恩,關羽不喜歡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這使劉奮與諸葛亮心中不安、不得不防;

劉備之子(後主)劉禪娶張飛之女為太子妃,沒娶關羽之女為太子妃,就是劉備疏遠關羽的最重要佈局與策略;

關羽之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再向上封就是“並肩王”之位,與劉備平吃平坐;以關羽與其子的本領與謀術,在劉備百年之後,怎肯居劉家之旗下,劉備與諸葛亮暗中早有佈局!關羽是自己害了自己;

關羽兵敗,夜走麥城,劉備與諸葛亮坐地靜觀,按兵不動,各地均不出兵支援,就是最後的攤牌:借他人之手除掉關羽,以絕後患!這是《三國演義》羅貫中的伏筆與潛計!

劉備自己舉全國之兵,為關羽報仇,實際是劉奮假借報仇為名,想乘機滅掉東吳!可惜,諸葛亮留守蜀國後院、沒隨從劉備而去;天不從願,火燒連營、將劉備自已的老命也搭進去啦!


海海147035523


對於這類問題,有必要正本清源。無論正史野史,都沒有劉備孔明合謀借刀殺人,消滅關羽的記載。

《三國志》對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記載還是一貫的簡練,並沒有說明關羽北上進攻曹仁是劉備的指示,還是自行決定。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三國演義》則說,曹操聽說劉備稱漢中王,就聯合東吳,企圖奪取荊州,關羽接劉備命令,攻取樊城,打擊曹軍,最終瓦解魏吳聯盟。

細作人探聽 得曹操結連東吳,欲取荊州,即飛報入蜀。漢中王忙請孔明商議。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 有此謀;然吳中謀士極多,必教操令曹仁先興兵矣。”漢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 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

關羽攻取樊城,有一個過程,前期勢如破竹,佔領襄陽,水淹七軍,逼降於禁,斬殺龐德,逼得曹操幾乎要遷都避禍。關羽的攻勢超出了劉備的預期,劉備和關羽對於形勢都過於樂觀。


只是形勢變化太快了,關羽因為傲慢而忽視了東南面虎視眈眈的呂蒙,就在關羽抽調大軍北上時,呂蒙白衣過江,堵死了關羽的所有退路。

劉備的大軍此時距荊州前線上幹裡,且過去信息不暢,關羽被包圍,劉備根本沒有機會救援。

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重要據點,失去荊州,劉備也永遠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大業未成之前,劉備絕無可能自斷手臂,所有陰謀論都是別人猜想。


華哥雜談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劉備和諸葛亮要謀殺關羽,只能是推測。

從劉備的角度上講,他沒有理由記恨關羽到這個地步,要不是關羽一路保駕護航,他早就死了。如果說劉備稱王后有點變化,那也不至於這麼做,因為無論他心中的關羽是什麼樣的,關羽替他守衛荊州阻擋大軍是不爭的事實。即便有陰謀論,劉備、諸葛亮謀害關羽的收益實在是太小。

而且損失很大,荊州沒了。劉備和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有信心在複雜的局勢下再重新奪取荊州,和孫權單挑都不能保證贏,別忘了,還有北方的曹丕呢?

王朗(就是《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噴死的那個王朗)建議曹丕伺機而動,曹丕聽取了他的意見,但是曹丕要是聽其他將領提出的趁機滅蜀漢的建議,恐怕劉備更難以善後。

劉備想用別人的手殺關羽,除非他瘋了。

同理還有東晉時期的桓溫,此人把持荊州,頗有小朝廷的意思,即便如此也讓東晉王室對他又愛又恨,愛在哪?他能抵擋北方的進攻。

這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除非劉備、諸葛亮兩個人瘋了,否則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大眼大世界


“歷史上劉備、諸葛、為何借刀殺關羽!”首先所提這個問題很腦殘、也很弱智!真想不到提問者怎麼會能提這麼弱智的問題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提問者百屁不懂,根本沒有看過《三國志》,甚至連《三國演義》都沒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