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股准仙股」齊現身 業內人士提醒:炒作「仙股」風險大

市場震盪起伏,“仙股”和“準仙股”也多了起來,這是否意味著市場快要見底?不過多數市場人士認為,概念炒作已被拋棄,垃圾股炒作風險大。

“仙股準仙股”齊現身 業內人士提醒:炒作“仙股”風險大

資料圖 股市 新華社圖

*金亞成創業板首隻“仙股”

已經被宣判退市的*金亞此前已跌破1元面值,成為近12年以來首隻跌破1元面值的非ST公司,也是創業板歷史上首隻“仙股”。昨天,該股收於0.78元。

“仙股”的說法源自港股,指其價格低於1元,只能以分作為計價單位。分即英文cent,諧音“仙”。此前,一家ST公司*ST海潤已經於春節前成為仙股,目前處於停牌重組中。

*金亞全稱為金亞科技,主營為機頂盒等數字電視系統,是2009年創業板首批二十八家公司之一,在當時稱得上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中,金亞科技曾被炒至52.47元(前復權價)的高價,累計漲幅達370%多。但這樣一隻歷史上的大牛股,卻淪為了將要退市的垃圾股,這一切緣於2009年上市前的欺詐發行。記者昨天統計發現,除了*金亞之外,目前市場上還有17只1元股。根據統計目前市場1元股數量是近十年來的新高。A股歷史上1元股和仙股數量最多時出現在2005年,經過漫漫熊市後,2005年7月9日,1元股和仙股的總數達50只。

概念炒作被市場拋棄

為什麼出現這麼多“仙股”、“準仙股”?對此,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說,IPO發行提速,致使市場中股票供應量大增,而市場資金總量有限,資金更偏好在大盤藍籌中抱團取暖,業績不及預期,甚至大幅虧損的個股缺乏資金從而股價連續下行。另外,監管層一直在引導價值投資,前期市場中風行的題材炒作被打壓,一些純粹靠概念炒作、蹭熱點、炒作殼資源的模式逐步被市場資金拋棄。

郭施亮同時指出,目前整個市場環境低迷,也讓低價股更低價,一些中小盤的績差股,甚至ST股將因缺乏增量資金而長期處於低成交量的運行狀態,一旦市場氛圍變差,持有該股的投資者蜂擁而出,從而導致股價閃崩。

同時流動性高的股票溢價明顯高於流動性差的股票,在機構投資者積極入市的市場背景下,流動性差的個股更是連創新低。

炒垃圾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目前有一種觀點稱,“仙股”的流動性和市值都較小,相對較少的資金可以拉昇或壓低股價,容易被操縱,因此一些投資者會炒作“仙股”。對此,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炒作“仙股”風險大於收益。

李大霄說,出現這麼多“仙股”、“準仙股”說明市場在探底,市場以後兩極分化,有的“仙股”並不等於是底部,反而是頂部,市場反應業績變化,沒有業績的籌碼會被拋棄,所以要擁抱低估藍籌股,不要碰“仙股”,“炒垃圾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退市是動真格的,以前都是熱身,這不是開玩笑的。”有觀點稱,“仙股”作為價格低廉的“殼”資源,優質公司可以通過其實現借殼上市。李大霄指出,目前殼資源的價值在降低,借殼審批難度也很大,所以炒垃圾股是陋習,是會害散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