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親功高受寵,皇帝對高貴妃有真情嗎?乾隆的一首詩給出了答案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扮演者如《甄嬛傳》中華妃一樣的角色,正如華妃因哥哥年羹堯備受寵愛一樣,歷史上的高貴妃在乾隆身邊做了十年的婢女,最後也是因為父親高斌治河有功,才一路高升。那麼,歷史上的高貴妃最終是也如華妃一樣,會因為父親的倒臺而失寵呢?

高貴妃的父親高斌後來有沒有倒臺?

《延禧攻略》將高貴妃塑造成一個如華妃一樣飛揚跋扈又缺乏心機的反派角色,在腹黑嫻妃、純妃與高智商女主的夾擊下,很快成了第一場較量下的炮灰,智商撐不到下半場爭鬥的開始。

與此相反,現實中的高貴妃卻並沒有如此悲慘的結局,高貴妃的父親高斌一路高升,最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72歲高齡方卒於任上。《清史稿.高斌傳》寫到:

因父親功高受寵,皇帝對高貴妃有真情嗎?乾隆的一首詩給出了答案

雍正元年,授內務府主事。再遷郎中,管蘇州織造。六年,授廣東布政使,調浙江、江蘇、河南諸省。九年,遷河東副總河。十年,調兩淮鹽政,兼署江寧織造。

與高斌的步步高昇相應的,是他女兒高佳氏的不斷受寵。高佳氏在乾隆身邊做了十年的使女,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將高氏從使女中超拔為側福晉,乾隆登基後,封高氏為貴妃,將高氏母家由內務府包衣抬旗,入鑲黃旗。

因父親功高受寵,皇帝對高貴妃有真情嗎?乾隆的一首詩給出了答案

高貴妃的受寵是乾隆皇帝籠絡大臣高斌的手段,這一點雍正給高斌的諭旨已經說得非常明白。雍正下旨,“寶親王使女、 高斌之女著封為王側福金”,高斌謝恩上奏感謝皇上對自己女兒的提拔,“伏念奴才女兒至微至賤,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寶親王,今乃於使女之中超拔為側福晉”。

乾隆登基後,繼續沿用了他父親拉攏臣子的措施,說的話也是更加清楚明白,恩威並施:

兩淮鹽政職任最為緊要,不必來京。若明年冬初無事可奏請來京。汝女已封貴妃並令汝出旗,但此係私恩不可恃也。若能勉勵,公忠為國,朕自然嘉獎。若稍有不逮,始終不能如一,則其當罰,又豈可與常人一例乎。

因父親功高受寵,皇帝對高貴妃有真情嗎?乾隆的一首詩給出了答案

高斌想請旨回京,乾隆告訴高斌,兩淮鹽政職務非常重要,不用來京,你的女兒已經被封為貴妃了,這是私恩千萬不要因此有恃無恐,如果能繼續勤勉為國,還有更高的嘉獎,若是不能始終如一,也會一樣不留情面地給與懲罰。皇家政治就是如此勢利,重用父親,寵愛女兒,父女的榮耀完全是緊密結合在一起。

乾隆對高貴妃是否有真感情?

那麼,始終是因為父親升官而受寵的高貴妃,乾隆對她又是否有真感情呢?應該是有感情的,雖然高貴妃一生坎坷,沒有一個子女,但是乾隆始終對她不錯。在高貴妃生病時,為了給她安慰,乾隆冊封她為皇貴妃,死後諡號為慧賢皇貴妃,入葬裕陵。

高貴妃死後,乾隆還寫了十來首詩懷念她,比如這首《填倉日》:

已是傷神日,尤然韶景春,三年才過忌,週歲又思人。

悲喜何曾定,平生難具陳,無心饒苑卉,特地更懷新。

因父親功高受寵,皇帝對高貴妃有真情嗎?乾隆的一首詩給出了答案

圓明園內韶景軒,是慧賢皇貴妃生前的住所,慧賢皇貴妃在丙寅年填倉日仙逝,已經過去了三年,乾隆睹物懷人,作詩遙寄相思。雖然比不上懷念富察皇后的“醒來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似昔慧賢曽入夢,尚餘慰者到今誰”那麼情深意切,但是在高佳氏死後三年還在作詩懷念,可見乾隆對她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

在這些悼亡詩中,乾隆完全變成了一個深情的夫君,傷春悲秋,睹物思人,因為思念逝者而無情無緒。乾隆喜歡作詩,寫了100多首詩歌來懷念富察皇后,也寫了10多首詩來懷念高佳氏,可見對高貴妃也是有感情的,並非完全是因為要重用臣子的拉攏之計。在《延禧攻略》中,展現乾隆對高貴妃有情的一面,更符合歷史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