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名」進行時丨雨花亭歷史風貌區:曾是抗日主陣地

記者:羅文鵬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山頂小道

在大雁城雕、回雁峰公園門前不過百米遠的地方,是古地名中的福壽街。正午炙熱的陽光白得晃眼,照在福壽街的路牌下,一段石階巷道跳進眼簾。

踏著石階,彷彿走上時光通道,打開了衡州古城畫卷的一角位於城中心的坡地,回雁峰與它相對而立,中間則隔著新建的市圖書館。這裡曾是衡陽保衛戰的主陣地五桂嶺,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專家建議劃定的“雨花亭歷史風貌區”,現保存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雨花亭棲流所舊址,保存著清末民初及建國初期傳統風貌建築約10餘間,北側有香林庵。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棲流所舊址現狀

寧靜的小“山城”曾是抗日戰場

石階位於五桂嶺北面坡,由本地盛產的紫色頁岩鋪砌而成。時光打磨出了包漿的色澤,也給人以不可捉摸的歷史厚重感。

拾級而上,房屋比肩接踵,猶如一個人口稠密的小“山城”。由北而南,看到有一道“小西門”,是市園林局建設的一處園林景觀。根據老地名萬花園的歷史,人們也精心營造了一個“萬花園”景觀。類似這樣的小景點綴,給擁擠的生活空間增添了不少樂趣。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回雁峰公園入口處

寺廟裡正在誦經,走在山道的樹蔭下,聆聽梵音嫋嫋。在擁擠的民居中間,原來是有香林庵、圓覺庵兩座廟宇。根據地方誌的記載,它們可以算得上是這座山上的“原住民”,香火綿延了很長很長的歷史。

山道上樹木蔥蘢,濃廕庇日,空地上還栽種著當季的果蔬,像是鬧市中的世外田園,有幾分與世無爭的閒適和愜意。幾乎難以相信,74年前這裡曾是血與火的煉獄,是苦難的屍山、血海。

1944年,日寇侵犯衡陽,第10軍在五桂嶺上與日軍激戰,陣地幾失幾得,成為衡陽保衛戰中的焦點之一。如今,在西側山體下,還遺留有令日軍為之膽寒的“方先覺壕”舊址。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棲流所”石刻

清代棲流所舊址隱身山頂

過了“小西門”“萬花園”,便到了雨花亭。

雨花亭這個地名,若追溯起來,或許與佛教雨花的典故有關。傳說佛祖說法,天空像下雨一樣飄下許多美麗的花朵,即為雨花。比如南京的雨花臺,相傳梁武帝時期,一個叫雲光的法師在這裡講經,感動得滿天雨花,花落到地上就化為石頭了,因此就有了雨花臺這樣的美稱。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有名無實的福壽街

沿著山頂小巷前行,出現一排低矮的老舊平房。雨花亭13號的屋簷下,嵌著一塊小石碑,上刻“棲流所”三個字。這便就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棲流所舊址所在地了。記者試圖向來來往往的居民詢問棲流所的歷史,但人們均搖搖頭,露出茫然的神情。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清乾隆《衡州府志》中的棲流所圖

棲流所,是清代管理流浪乞討人員的專門機構,類似於今天的救助管理站。據《清會典事例都察院棲流所》:“順治十年覆準,每城建造棲流所,交五城管理,俾窮民得所如遇無依流民,及街衢病臥者,令總甲扶入所內,報明該司。”《清史稿食貨志一》:“外來流丐,保正督率丐頭稽查,少壯者遞迴原籍安插,其餘歸入棲流等所管束。”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登山石階

記者查詢地方誌發現,清乾隆《衡州府志城輿圖》共收錄了《衡州府圖》《南嶽圖》《石鼓書院圖》等9幅,其中還有一幅《棲流所圖》。可見,棲流所在古代所受重視的程度。

雨花亭清代棲流所舊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是我市迄今發現的歷史最早的“救助站”。據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專家考證,雨花亭棲流所遺址已有上百年曆史,在衡陽保衛戰中還曾經作為救治傷兵、百姓的場所。專家認為,雨花亭歷史風貌區展現了衡陽城區民國時期坡地住宅區的歷史風貌,棲流所更是衡陽保衛戰的見證。

當前,我市正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們對雨花亭歷史風貌區提出規劃建議:對文物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分類進行修繕和改善,改善市政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延續風貌區的空間佈局特徵,對環境風貌進行整治;在現狀基礎上進一步保護、標示和展示老地名,展示雨花亭的歷史文化。

(編輯:謝丹 二審:雷昕 三審:李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