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高淨值客戶需求?

高淨值人群的財富管理路

過去40年間,中國企業家所思所想的核心命題是如何創造財富,實際上比創造財富更具挑戰性的是如何傳承財富。

如何在探索中不斷解碼財富管理與傳承問題,以實現創富守富與傳承的雙贏,已然成為目前中國高淨值人群的核心關注點之一。

如何挖掘高淨值客戶需求?

《黑天鵝》一書透露了這樣一個邏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義。當前,我們正經歷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財富大轉移。政治、金融、商業環境的一點變化,都可能催生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

然而“黑天鵝”事件是不可預測的,高淨值人群成為財富紛爭的“高危人群”,只能在總體上把控風險,這就催生了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

高淨值人群逐年擴大

2017年發佈的《胡潤財富報告》中數據顯示,2017年大中華區600萬元資產家庭達460萬戶,其中80%來自中國大陸。2017年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達3.85億人。

對此,浙金信託財富管理總部總經理張榮輝表示,中國經濟持續數十年的高速增長,使得中國高淨值人群規模正逐年擴大,並且在未來仍會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預計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高淨值客戶群體市場。

近十年來,我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06年中國高淨值家庭僅為18萬戶,而2017年已翻了數番,這與我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按照波士頓諮詢、貝恩等諮詢公司與中國財富管理機構聯合發佈的公開報告,中國高淨值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約100萬美元等值人民幣)數量大約在160萬-210萬戶的範圍。

而根據各大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和排名前列的財富管理公司的公開數據,其維護的私人銀行客戶數量,都在幾萬戶的量級,所有機構全部加起來,也就是幾十萬戶。各家財富管理機構的市場空間還很大,個人高淨值客戶的財富管理市場,還屬於高速發展的藍海市場。

那麼,對於高淨值人群該如何界定?

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一般認為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高於1000萬元人民幣的為高淨值人群。

由於目前全球範圍內美元的穩定性和認同度都較高,同時其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風險抵抗能力,所以用美元為標準越來越受認可,所以上述標準計算匯率摺合下來大約相當於150萬美元左右。

一般來說100萬美元以上可投資金融資產的客戶稱為個人高淨值客戶。100萬美元以下、10萬美元以上的客戶,稱為大眾富裕客戶。而5000萬美元以上,即超高淨值客戶。

國內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開業以後,門檻也是600萬-1000萬元人民幣不等,基本也是參考海外100萬美元的行業實踐。

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目標客戶群一般來說也是參考以上標準,面向可投資金融資產100萬美元以上的客戶。但在各家機構的實際業務開展中,會遵守資管新規關於合格投資者的認定標準。

具體數字其實並不是關鍵,高淨值客戶,這個概念代表的是當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財富達到一定水平後,其服務需求會明顯變得複雜:全球化資產配置需求,非金融服務需求,例如家族傳承、稅務法律、企業轉型、生活服務等。

青年突破階層固化的入口

財富的產生與經濟和產業發展息息相關。過去幾年,高淨值人群中來自新興行業的佔比持續上升至接近4成,在新興行業所造就的高淨值人士之中年輕人的比例大大高於中年及以上的人群;新興行業高淨值人群中職業經理人、專業人士和自由職業者的比例更高,而企業家的比例更低

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來自新興行業的高淨值人群會越來越多,新興行業創造財富的速度也相對更快。

這讓我們對社會階層固化問題的解決有了一些信心。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出現,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創業的方式獲得財富,同時,在新興行業中,更多的人依靠自己的勞動與聰明才智獲得財富。

新時代下,只要緊跟時代潮流並持續努力,年輕人依然有機會實現財富的大量增值,從而實現階層的躍升。

相比傳統行業,新興行業創富機會更多,財富累積速度成幾何倍數增長。第一代創富人群,曾經跟隨改革開放的浪潮佔據了可觀的資源與財富,並在之後的社會資源分配上佔據了有利地位,社會階層固化問題也由此凸顯。

隨著新興行業浪潮的到來,社會經濟發展逐漸從粗放的、以生產數量為導向的傳統企業,向以質量為導向、科技為核心的新興產業轉型,這也為青年一代提供了突破社會階層的有利入口。

10年前我在商業銀行剛剛開始從事私人銀行業務時,企業家比例最高。他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憑藉過人的膽識和決斷力、良好的商業判斷,成為企業家和創富一代。他們更加註重實業,對於金融投資也具有強大掌控力。

而近幾年出現的新興行業創富,以及非投資類的專業人才(醫生、律師、會計師等),他們主要依靠專業知識獲得財富,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他們通常在財富管理機構和投資品的選擇上,更加相信專業機構的意見。”

據《胡潤百富榜》發佈的數據,2016年高淨值人群中,有55%為企業家,20%為金領,15%為職業炒房者,10%為職業股民。未來,這一數據將有所輪動。

成為高淨值人士,能力、資源、機會都很重要,過去機會和資源更多的集中在創業、做公司高管、職業炒房、職業炒股中。

但未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行業的更新迭代和大類資產週期的輪動,機會和資源也會相應分散,高淨值人群年輕化是必然的趨勢。

在財富管理中需要什麼?

隨著“全球化”新浪潮和金融知識普及對高淨值人群投資理念的影響,高淨值客戶的需求在逐漸發生變化。

第一是高淨值人群的投資更加多元化,跨境需求趨向多元,金融投資需求飆升。

第二個需求的變化就是更注重與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的合作。

雖然銀行仍是高淨值人群金融投資的首選機構,但其優勢已沒有過去那麼明顯,2017年選擇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的人群比例與2016年相比有所提高,其中通過“專業財富管理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投資的人群比例提升較為明顯。

第三個需求的變化是家族傳承意識增強。

隨著創一代的年齡上升,中國企業逐漸進入交接期,家族傳承的意識逐漸增強,關注和重視度日益提高。不少企業家開始考慮或著手準備家族傳承事宜。

在2009年及2011年的調研中,“創造更多財富”高居中國高淨值人群的財富目標首位。

然而近些年,高淨值用戶對於經濟形勢、金融市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風險收益的瞭解更加理性,高淨值用戶的財富目標以保證財富安全、財富傳承和子女教育為主要訴求,創造更多財富”被擠出前三位。

中國高收入人群的集中度非常高:一是財富集中度高,對於銀行而言,2%的高端客戶,為個人銀行業務創造了50%以上的利潤;二是區域集中度高,中國70%以上的富裕人群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這五大城市。

不同地域的客戶需求也有差異,北方客戶“單刀直入”,以產品為核心,簡單直接;南方客戶“含蓄婉約”,以資產配置為核心,婉約儒雅。

除了年齡之外,影響財富管理需求差異的因素也很多

如果按照財富的來源細分高淨值人群,老富人群特指繼承的財富、傳統的高淨值個人和家庭,他們繼承了數目巨大的家產,要求銀行在資產組合結構、繼承規劃以及長期投資戰略等問題上有綜合性的建議,厭惡風險,偏好財富保值;而新富人群則是指通過自己創業來積累財富的人群,一般都偏好積極的組合管理。

職業的不同,也影響了高收入群體的財富管理需求。民營經濟中的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家、企事業單位(包括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專業人士和專業技術人員,這三種群體佔到富裕人士的90%左右。

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家的特點是追求個人資產長期增長,對各類投資理財產品需求量大,日常資金調度頻率高、金額大;企事業高淨值人群對銀行及其產品較為嚴謹,不大喜歡冒險。而專業人士和專業技術人員則追求個人資產長期增長,對各類投資理財產品需求量大。

另類投資產品受青睞

根據《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統計,到2017年底,高淨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58萬億元。那麼這些投資最終流向了哪裡?

據《全球視野下的責任與傳承——2017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需求白皮書》統計,信託、債券、外匯存款、基金和保險仍然是高淨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配置中最普遍的五種產品。

高淨值人群傾向於選擇以下幾種投資產品:

首選是信託。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公開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突破26萬億元。相對低風險、收益可觀的信託,讓許多高淨值人群對其十分喜愛,且家族信託的存在更是貼合高淨值人群財富延續的理財目標。

二是私募股權。今年私募嚴管,行業更加正式化,剔除了不合格的私募公司,有效降低了私募投資的風險性。私募股權作為今年獲得政策支持的投資方向,廣受高淨值人群矚目。

三是保險。保險具有避稅、延續財富等高淨值人群需要的要素,所以成為高淨值人群必備。適合的保單能有效保障家庭,且其中的家族保險就像家族信託一樣,能滿足高淨值人群的穩健投資需求和將財富延續到下一代的目標。

四是境外投資。境外投資擁有更大的機會和更好的收益,一直是高淨值人群投資的熱門。

五是不良資產配置。去年開始,國家已經開放了民間主體參與不良資產處置,這成為高淨值人群投資的好機會。

此外,據侯琳介紹,另類資產越來越為高淨值客戶所理解和喜歡,包括私募股權、私募證券和私募地產基金等。

2016年之前的10年間,固定收益產品一直受到高淨值客戶追捧,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高淨值人群普遍過度偏重國內的、單一種類的投資,例如房地產、A股股票和固收類產品。而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房地產信託等另類資產,具有不同於傳統資產的回報和風險水平,和傳統股債回報的相關性低,在資產組合中納入它們,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強監管、去槓桿的推進,對一級市場以及二級市場的投資是利空的,那麼在這個階段,屬於投資的蟄伏期,債券、固定收益類信託的風險相對較小。

儘管現在打破剛性兌付,但是畢竟信託行業的風控經驗和融資管理相對比較成熟,所以集合信託產品是最好的選擇。相比於拿5000萬元去炒股,配置8到10個集合信託產品,安全邊際會高一些。

高淨值人群的投資誤區

財富管理行業對於高淨值客戶投資理財的財商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事實上即便是極具投資經驗的高淨值客戶,往往也很難察覺被高額收益覆蓋的高風險。

例如成為中國富豪之痛的KODA金融衍生品(累計期權)。這種金融衍生產品往往可以和外匯、股票、期貨、石油等聯繫在一起,本質上是一份合約,其最具吸引力的特性是投資者能以大幅低於現行市場價格的固定價格購買股票,然後以高於市價的價格出售股票,基本是零風險的買賣。

在牛市中,很難有人能抗拒這樣的賺錢機會,但很難想象在股價下跌、交易無法取消的情況下,KODA會帶來多大的損失?

內地商人何某,在香港擁有一家註冊公司。2007年8月,何某在某境外銀行私人理財顧問的介紹下,到該銀行開設了一個私人銀行賬戶及公司賬戶,並將她在香港其他銀行的共計8000餘萬港元陸續轉入該銀行。

這位理財顧問向她介紹了一種叫KODA的投資理財產品,稱這個產品是一種“打折的股票”,是他們私人銀行專門給大客戶準備的。

短短一年時間內,何某不僅賠光了8000多萬港元,還倒欠該行9400多萬港元,實際虧損已達1.75億港元。銀行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訴何某還款。何某在應訴時,也指控銀行客戶經理的表述涉嫌欺詐等。但法院最終判決何某敗訴。

這類風險極高的金融投資類產品,在某種程度上比“龐氏騙局”更可怕。所以對於高淨值客戶來說,如果看不懂,就學習巴菲特,不懂就不要盲目投。畢竟資產配置不是用來提高收益的,而是用來降低風險的。

這就凸顯出尋求一個專業的財富管理平臺的重要性。同時與一個有超高的職業素養及專業水平的理財師合作更是重中之中。萬千景財富就這眾多平臺中的一家又與眾不同的財富管理機構。您在財富管理中有任何問題,均可撥打財富熱線:400-0626-816,萬千景隨時歡迎您的來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