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發力證券類信託業務

在信託業去通道持續的大環境中,不斷萎縮的通道業務正倒逼信託公司通過開拓其他業務進行“突圍”。作為標準化業務的證券類信託業務,日漸成為各家信託公司青睞的對象,變成當下信託業著力發展的重點業務之一。

信託公司發力證券類信託業務

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5.61萬億元,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為近兩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時,集合資金信託佔比持續上升,單一資金信託佔比進一步下降;以通道業務為主的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佔比自2014年以來首次下降。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去通道背景下,受資管新規影響,信託以往大量展開的非標投資受限,標準化資產業務迎來發展機遇,預計證券投資業務佔比將不斷增加。

萬千景財富瞭解到,除了發力家族信託、消費信託等新領域外,中信信託正大力拓展其主動管理類的FOF產品,力圖深耕證券投資業務。

中信信託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趙晞介紹,中信信託眼下重點發展的FOF產品,首先是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客戶群體的資產配置需求為目的。“資管新規出臺後,信託產品不再剛兌,如何滿足部分客戶在追求較高收益的同時,又能相對安全地進行投資?這是我們側重要解決的問題。”趙晞表示。

趙晞稱,目前中信信託的合作對象主要都是公募基金,在當前的時點,它們試圖通過資管業務與投行業務的聯動,著力在高收益債券領域獲得發展空間,同時也會通過配置一些中性策略的量化基金以提升收益。“因為信託客戶的風險偏好相對穩健,二級市場的資金投資佔比暫時不會很高,債券類資產的配置相對更多一些。”

中信信託的新動作,其實也代表了信託公司的新選擇。有信託業內人士透露,為深度挖掘證券市場的業務機會,當前已有一些信託公司組建了組合投資團隊,主動開發FOF、MOM等產品,正力圖提升自身的證券投資能力。

“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信託公司若不融入其中,就會錯失發展機會。”華潤信託總經理劉小臘日前表示,部分信託公司已經通過固有業務和信託業務融入資本市場。其中,以陽光私募為代表的主要投資於股票市場的信託業務,是當前信託公司資本市場業務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為高淨值客戶提供資產配置服務的FOF、TOT和MOM等證券信託業務,也成為信託公司青睞的新方向。

這一趨勢也得到了數據的印證。來自用益信託的統計顯示,資管新規實施後,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數量已從去年12月的1538款降至今年6月的808款,募資金額從3650.24億元降至1765.71億元,無論是發行數量還是募資規模都幾近“腰斬”。

與此同時,上半年發行的證券類信託產品共計948款,募資金額為605.31億元,同比去年發行數量有小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