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爲何在江口沉銀?且看下文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聽著有些耳熟吧,應該是一首有關寶藏的童謠。這首關於明代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千船沉銀"的童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代代流傳,也成為很多人的"尋銀訣"。

張獻忠為何在江口沉銀?且看下文

2005年4月,彭山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時,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7枚銀錠,經鑑定為明代銀錠。自此,岷江河域有沉銀的消息不脛而走,河灘上多了很多前來撿拾寶物的人。

在岷江河畔,立著一塊"江口沉銀遺址"的石碑。2010年10月,該遺址被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法分子還是頂風作案,偷走了永昌大元帥印。後來警方破案追回,經專家鑑定,"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是張獻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

張獻忠為何在江口沉銀?且看下文

對於張獻忠,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他是明末農民軍領袖,成了了大西國,張獻忠多有奇聞異事流傳,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寶、偃旗息鼓等。那他為什麼會在江口這個地方沉船呢?

清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建立政權,稱大西,改元大順。順治三年春,大西王朝在清軍與南明小朝庭的夾擊下,轄地相繼失去,成都日趨孤立。

張獻忠為自己預留了一條後路,那就是帶領極少數親信,把歷年所積的財富運出四川,到兩湖或江南一帶隱姓埋名做個大富豪。張獻忠要出川,有兩條路可選,其一是北上的陸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蜀道。但這條路崎嶇險峻,又有李自成部將佔據保寧一帶,並且大量金銀十分笨重,不便運輸;於是南下的水路才是最佳選擇。於是其率軍十餘萬,舟船千百艘,滿載珍寶玉帛及軍需物資沿府河南下。當時屯兵在彭山的南明參將楊展事先獲得消息,在縣城沿江一線至江口兩岸佈置重兵,設下埋伏。使用火攻,張獻忠的船隻盡數燒燬,金玉珠寶及軍需物資悉沉江底,張獻忠退回成都。

張獻忠為何在江口沉銀?且看下文

張獻忠這時只得改走川北陸路。剩餘的金銀不便攜帶,為此,他招集大批工匠,在錦江上修築了一條大堤,使得錦江斷流。在斷流的河道內,他下令挖了一些幾丈深的洞穴,"將所餘蜀府金銀鑄餅及瑤寶等物"沉入洞中並蓋上土石。然後,扒開大堤,錦江複流。如此一來,大量金銀財寶都沉入江中。至於參與工程的匠人,悉數處死。張獻忠的意思很明確,我帶不走的,其他人也不要想得到。他把這種做法稱為"錮金"。也就是說,不僅江口有張獻忠沉銀,成都的錦江,也有張獻忠沉銀。只是,江口沉銀地點大體確切,錦江沉銀卻渺不可知。

張獻忠為何在江口沉銀?且看下文

張獻忠的財富到底有多少?史書上的記載都是隻言片語的模糊之詞,比如《明史》說他沉入錦江的財富"金寶億萬計"。《蜀難紀實》記載他沉入岷江的財富:"累億萬,載盈百艘。"此前,有媒體引用專家的估算,說張獻忠的財富約相當於現在30億元人民幣。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粗略不可靠的推算,可能與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