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遊必知的藏族禮儀,超實用,學習一下吧

西藏旅遊必知的藏族禮儀,超實用,學習一下吧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這種禮儀文化在西藏地區得到傳承,再融入本地的文化習俗而形成具有青藏特色的禮儀文化。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迎送賓客等場合,通常都要獻哈達。哈達是一種生絲製品,長短不一,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人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也是藏族的一種禮儀敬酒敬茶:常見為敬青稞酒、敬酥油茶。

敬酒以滿懷為敬,主人先做,客人喝酒時,先用食指沾灑向天空彈三次,祝“扎西德勒”後再喝,若客人酒量不大,經主人同意,也可不喝,以表示禮節。一般敬酒,主人先請客人喝三口添三次再一滿杯飲幹。如此主人家會很高興。

敬酥油茶也是藏家的日常禮節。敬茶時講究長幼有序、主客有序和尊卑有序。先長輩、父母、客人和尊者,再晚輩和主人。若有客來,主人要用清水將碗洗淨,揩乾,用火烘乾,然後再斟茶用雙手捧獻於客人前,客人飲用後,主人會很快添上,除非客人以手蓋碗表示不能再飲為止。起先斟茶時不能將碗倒滿。客人喝過一口後,主人可斟滿,以表示主人大方、不吝嗇。客人告辭時,茶碗裡的茶不能全喝完,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和有禮貌。

稱呼藏族人名和漢族人名不同,他們一般沒有姓,有的以房名、籍貫等為類似的姓,如昆、噶爾、雪康、德格等,但和姓有不同。一般藏族群眾多以四字為一名,如扎西多吉、丹增平措、羅布桑布等,為了便於呼喚,往往稱呼兩字,如扎西、丹平、羅布等。藏族的名字一般都有很深的含義。有的名字含宗教意義,如多吉是金剛、丹增是主宰聖教、卓瑪為救度母、達瓦是月亮、白瑪是蓮花、扎西是吉祥、羅布是寶貝、拉巴是星期三……

由於沒有姓,所以藏族同名較多,為此,多在名前加大、中、小區別。一般稱呼比自已大的女性為“阿佳”(姐姐),稱比自已小未婚的女性為“婆姆”、未婚的男孩為“璞”,祖輩上的男性稱“波”(老爺爺或爺爺),稱祖輩上的女性為“嫫啦”(老奶奶或奶奶),稱父親為“爸啦”,稱母親為“阿媽啦”,凡屬於父系父輩的男性親屬均稱為“阿古啦”(叔叔);女性均稱為“阿尼啦”(姑姑);屬於母系父輩的男性親屬均稱為“夏鄉啦”(舅舅),女性均稱為“索姆啦”(姨媽),這裡“啦”是敬語詞,無特定意義,在稱呼別人的名子時,總要在前後加點什麼以示尊敬和親切,在拉薩地區喜歡在名後加“啦”,如“扎西啦”“拉巴啦”“羅布啦”等;後藏地區則在男性名前加“阿吉”或“阿覺”;貢布地區名前是“阿達”,昌都地區名前一般為“夏布”等等。在一般家庭中,除對長輩是用敬語稱呼外,長輩對晚輩或同輩間,是直截稱呼的。

打招呼與藏族人招呼時,一般在其名字後面加一個“啦”字,以示尊稱。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

其次,在飲食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等規矩。

避觀喪是西藏的一種禮儀禁忌。在西藏民間,天葬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喪葬形式。對於天葬,民間有許多禁忌,包括禁止陌生人觀看。旅遊者應該充分意識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場觀看天葬。

磕頭信教群眾到寺院朝神拜佛和拜見大活佛時都要磕頭,以表示忠心和虔誠。磕頭時,不論男女都要將繞在頭上的髮辮解開,脫下帽子(男人須將處巴套袖),雙手著地磕三次,鞠躬過去遇見長官、頭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對於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也有合掌與鞠躬並用的,對尊敬者合掌得過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