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米蘭昆德拉說過:生活在別處。這句話曾被無數人奉為人生信條,並身體力行付諸實踐。在這裡,這個別處顯得尤為重要,它必須是使你內心安定,褪去浮躁的地方,而你呢,彷彿瞬間遺忘了所有,只為與它相見。毋庸置疑, 雲南 ,就是這樣的別處。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若說人生是一場旅行,那麼無論繁華與落寂,都是過眼煙雲,最後留下的只是看風景的心情。時間是如此的迅即,稍縱即逝。轉眼間,七年過去了,人生會有多少個七年可以與同一地方發生關聯,我不知道,但 雲南 這片神奇的土地,卻承載了我青春裡,所有最美好的回憶。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從七年前第一次相見,到每年都會有一段時光在此虛度,這裡的日子,安靜平淡,從未改變。多想守著淡泊的歲月,即使是坐在窗口靜靜地看雲,偶爾,天空有幾隻鳥飛過,偶爾,風吹來把髮絲吹亂,都是一種幸福。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關於這裡,有太多的故事和傳說:上帝曾和雲南人打賭,如果他輸了,雙方就互換居住地。結果,上帝真的輸了,而云南人到了天堂才發現,上帝是故意輸的。其實,你無需任何賭注,只要有一顆出發的決心,就能抵達這比天堂還要美好的地方。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再來雲南 ,我已不再滿足於那些熱門目的地,而是滿心歡喜地奔向一段似曾相識,又充滿著陌生感的旅程。對未知的憧憬,一直是我不斷行在路上的原動力,這一次,我跟隨美國國家地理重走“南方絲綢之路 ”,去探尋這條古道上曾發生過的故事。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南絲綢之路 ,它甚至比“北方 絲綢之路 ”還早了200多年,卻並不為人所熟知。它一路穿越山水,通過雲南 ,走向緬甸 ,走進印度 ,通向中亞 、歐、非,拉近了中國和世界的距離。從昆明到騰衝 ,往返近1900公里的路途,內心的思索卻從未停止。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這條路上藏有太多珍貴的“寶藏”,在瞭解了 雲南 的緣起之地,走過了舊時 永昌 道的必經之路後,我們又見證了“一個寨子,兩個國家”的地理奇觀,國境線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 中方 一側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稱為芒秀,穿行其間,令我再次想起三年前那段難忘的 緬甸 之行。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在阿昌族,我看到了古老的技藝,一把好的阿昌戶撒刀,須經十多道工序,才能達到“柔可繞指,剁鐵如泥”的效果。刀的鍛制過程相當複雜,且這一切都需要手工完成。對古老技藝的傳承,當地人有著執著的信念,那便是所謂的“匠心精神”。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走進 和順 ,就走進了 雲南 最早的跨國貿易誕生地,它是西南絲綢古道上一座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百年古村,西南絲綢古道就是從這裡一直往西,最終連接了西亞和 南亞 。在這裡,不僅可以體驗到“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的絕美景色,也隨處可見王維筆下“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田園風光。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走在狹窄的石板路上,兩旁所見是普通的農舍和沒落的宅院,一個轉彎後,豁然開朗的一片天地便會展現出來,這就是綺羅古鎮了。古鎮的小橋流水和那些青磚綠瓦、重簷式的輝煌建築,構成了一幅寧靜和諧,清幽秀美的畫卷。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騰衝 最北的界頭,是真正屬於高黎貢山的地方,這裡有個高黎貢手手工造紙博物館,全木架的寬敞空間,展示著幾百年來的造紙工藝。對於堅持手工造紙的村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種手藝,更是一種古老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去雲南 不一樣的玩法 這條線路很少人走

這一次探索之旅,令我對這片自認為熟悉的土地,有了全新的認知,這裡不僅有秀美的自然風光,多元的民俗風情,還有豐富的精神底蘊和世代不息的執念與信仰。淡如水,相見歡,告別之後仍有餘味,感恩,那些使我內心靜謐的時刻,感恩,這一路上收穫的所有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