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美文:《槐山湖》

永壽美文:《槐山湖》


槐山有水庫,沒有湖,而我,想稱呼它為“湖”,因為它沒有起到水庫的作用。

槐山湖是我父親當年應政府指令興修的一處惠民工程,目的是灌溉和發電,結果因為設計問題沒能投入使用;灌通至彬縣的水渠淹沒進荒野,青磚砌成的電站也變成了一堆瓦礫。

當年的心血,付之草莽。 好像是78年,也記不清了,我跟隨父親去過幾次他們的施工現場。

記得滿山溝都是人,兩邊的半山腰上挖滿了窯洞,彬縣和永壽兩地的百性組成龐大的勞工群,居住在這裡。河道和施工現場彩旗飄揚,最高最紅的一面國旗插在湖堤的中央,隨風獵獵。

父親是總指揮,配合他的有原底角溝村黨支部書記張金玉、沿路村黨支部書記梁志義。

永壽美文:《槐山湖》


前後不知道修了多少年,我也沒有打聽過。如果想弄清楚也不難,因為有不少參加過這個工程的老人,他們都健在。 槐山湖修成的時候,滿村人興奮得不知該如何表達,時時刻刻都在議論、都在心花怒放。

因為我住的慢坡村點的是煤油燈,大家急切地盼望它能發電,給封閉的村落帶來光明。 電,的確是發出來了,只可惜那個電燈泡只在村中亮了幾個小時後就熄滅了,從此消失,蹤跡皆無……黑暗和失望緊隨著村民,數年不曾離去。

咬牙捱到了大約是2000年後,政府終於給慢坡村結上了大電網,黑暗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遺憾的是,有很多村民實在無法忍受沒有電的艱苦,紛紛離去。有出外打工永不回來的;有把戶口直接遷走原籍的;有流落他鄉不知音訊的……村莊冷清,沒有了幾戶人家。

槐山湖也從此在人們的心中沒有了期盼、沒有了熱度,逐漸冷卻下來,冰涼成一池墨綠的水波,日夜盪漾。

永壽美文:《槐山湖》


隨著時間的流逝,槐山湖的角色也開始轉變,慢慢地就成了方圓幾公里人們觀賞和垂釣的場所。 一年四季除過冬天,槐山湖的堤岸上總有人影晃動;舉著相機,甩著魚竿,還有人領著情侶。 當然,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有些人吵架想不開了就縱身一躍,跳進槐山湖……每隔一兩年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招商引資的熱潮剛剛到來,西安一家公司就選擇了這裡;又一個熱切的期盼在村民的心裡滋生。

永壽美文:《槐山湖》

這家公司估計能投資幾千萬,在距離國道不遠的山巒頂端建起了賓館和別墅。槐山湖被他們做為最核心的旅遊景點,開始營運。 起初,營運的勢頭真的不小,吸引了鄰縣和城市的消費人群,那個熱鬧景象像一把火,再次照亮百姓的心。 儘管人家賺錢多少與百姓沒有關係,可淳樸善良的村民都殷切希望這家公司能持久生存下去,給貧脊的山溝帶來活力與激情。 是的,活力與激情!

永壽美文:《槐山湖》

可惜,一兩年以後,這家公司停止了運營,山溝和槐山湖又恢復了當年的平靜。 三三兩兩的釣魚人又支起了魚竿,各種私家車也往來不息 ,穿著更加時尚的年輕人也不辭辛苦地頻頻造訪。 有公司管理的狀況很快消失了,垃圾遍地,路面破損;荒草叢生,野相難抵…… 然而,唯一幸運的是,目前為止槐山湖還沒有遭到更大的破壞,草綠、水藍,四周植被豐茂、空氣清新,成為槐山上耀眼的明珠,鑲嵌在這四十萬畝槐林的中央,日夜生輝。

永壽美文:《槐山湖》

今年我時常帶領遠道的朋友去槐山湖,想讓他們認識它、瞭解它、走進它……希望能有新生的力量把它重新開發利用,不但能保護自然環境、產生經濟效益,而且還能造富百姓、告慰那些逝去的建湖者……

永壽美文:《槐山湖》



永壽美文:《槐山湖》

作者簡介:史喜成,也稱史恆,男人,72年生,廚師,喜歡文字,定居咸陽永壽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