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四十歲的畫和八十歲的畫

吳昌碩《雪庵袁安》

吳昌碩四十歲的畫和八十歲的畫

本幅為吳昌碩四十九歲時畫東漢袁安臥雪的故事。

描述在大雪之日,眾人為果腹到處奔走,唯獨袁安僵臥家中,以堅忍節操被舉為孝廉。

畫上著紅衣者即袁安,草菴、樹石雖以禿筆率意寫成,仍保有積雪光亮的效果,是其作品中較少見者。

此畫作於1892年,距吳昌碩移居上海不久,自題“我似窮猿悲失木,狂吟踏雪不辭僵”,以反襯方式自嘲必須汲汲營營、鬻畫維生,與高臥的袁安形成強烈對照,不失畫家的幽默感。

吳昌碩《紅梅》

吳昌碩四十歲的畫和八十歲的畫

在高度西化、商業化的上海,吳昌碩這般帶有濃厚中國味的風格相當具有吸引力,文人士子或者商賈市民皆為潛在的顧客。

應付市場品味、繪製符合通俗趣味的畫作之餘,吳昌碩不乏援用繪畫傳統作為對話的復古情懷。

本幅為吳昌碩在某受邀之宴席上,見到羅聘繪紅梅,高古渾厚的氣質促使他想到為張熊背臨一幅。此時吳昌碩八十一歲,張熊也逝世多年,足見相知之情。

通幅構圖大膽,以長篇題跋平衡畫面,枝幹用筆老辣,十分精彩。

吳昌碩《蘇州天平山景》

吳昌碩四十歲的畫和八十歲的畫

吳昌碩畫作中的山水題材較為少見,本幅水墨山水畫上有自題長篇的五言古詩一首,寫其往蘇州天平山遊賞景況。

查閱吳昌碩的詩集,可知此時是他與潘鍾瑞唱和之作,畫上題記雖為乙卯(1915),顯然詩的年代更早,當是潘鍾瑞仍在世時。

畫面描繪秀麗的山巒交錯層疊,崖壁借粗率筆墨略略勾畫,又添以深濃墨色烘染成絕佳動感。

畫幅下方有一人荷擔行走于山徑,正似徜徉於此特意獨造的山水新境。

吳昌碩《藤花》

吳昌碩四十歲的畫和八十歲的畫

本幅為吳昌碩1924年所作,時八十一歲。

畫面以紫藤為唯一的題材,在穗狀的花朵與枝葉之外,藤枝交疊纏繞佈滿畫面,這正是吳昌碩此類作品的特色。

清代中期開始,金石學盛行,古代刻石所有的樸質渾厚氣質,被移用到書法與篆刻的表現上。

吳昌碩的篆刻與書法,講究一種金石氣,線條特別蒼厚雄渾,而他也成功地將這種物質帶入繪畫作品中。

這件晚年的作品可見畫家大筆落落,運筆靈活,佈局也充滿巧思,為水準之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