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豐田汽車一樣的村上春樹小說——《刺殺騎士團長》讀後

過去三十年間,如果只能選一位持續喜歡的作家,我大約會選擇村上春樹。


隨著年齡增長,閱讀趣味在不斷變化,買書的時候越來越仔細,不是因為書貴,而是因為家裡實在沒地方放。唯一不看內容只看作者名字就買的,也唯有村上春樹了。近幾年,臺灣與大陸在出版村上春樹上競爭激烈,不知何故,繁體字版每次都搶先出版,所以從《1Q84》開始,《沒有色彩的多崎作》、《身為職業小說家》、《你說寮國有什麼》,到現在的《刺殺騎士團長》,都買了繁體字版。想先睹為快是一方面,當然也有些關於翻譯的偏見,這個放到後面再說。

《刺殺騎士團長》是去年聖誕節前收到,買了時報的精裝本,不過看過之後,反倒覺得沒準兒平裝本更好一些。為什麼?因為這次精裝本的用紙很奇怪,紙質似乎有些薄,隨便翻開一頁,頁面就如波浪般不平整,完全沒有挺刮之感。我不懂紙的問題,希望將來有機會請教懂行的人。好在配有書盒,看完把膨脹的書重新放進書盒,很快也就平整了。

閱讀起來,這書保持了村上春樹一貫的風格,通俗流暢,很容易看下去;有點絮叨,但總體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題材格局依然不大,人物也不多,重點還是在探討人物的內心世界;與《1Q84》、《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風格一脈相承,都有不可解釋的超自然元素;善於營造懸疑氛圍,善於利用各種物品體現人物性格,比如捷豹汽車;以往的作品裡有很多音樂元素,無論是爵士還是古典,都在小說中扮演重要媒介,這次是利用美術為媒介,拓展出一個新的表達領域。

作為一個比較懶的人,我在寫讀後感時一般不喜歡就書內的具體細節進行評述,一來很多人還沒看過,有劇透的嫌疑;二來,其實是懶得抄書。對於《刺殺騎士團長》這書也是一樣。鑑於村上春樹已經勤奮地寫了這麼多年,我覺得這本書可以看做是他在虛構類領域的總結之作。無論是否符合每個讀者的口味,但它確實是典型的村上春樹小說。

說到這裡,不妨延伸一下我對村上春樹小說的總體觀感。大約三十年年,第一次看了灕江出版社的《挪威的森林》,從那時起開始喜歡他。但之後看過的《舞舞舞》、《尋羊冒險記》,又讓我認識了另外一個村上。直到後來越看越多,才發現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挪威的森林》其實是個異類,他真正的風格根本不是那種青春小說的模樣。

之前我認為《奇鳥行狀錄》是村上春樹小說的最高成就,現在依然抱著如此觀點。至少在看完《刺殺騎士團長》之後,並未覺得此書超越了《奇鳥行狀錄》。村上春樹小說中因為更多是從人物內心盡心挖掘,同時鑑於民族性的原因,很多人物的表現多少有些奇特,雖然不是不能理解,但還是感覺有些古怪。比如《刺殺騎士團長》的主人公,最終原諒了離開(拋棄)自己並懷上別人孩子的妻子,選擇了破鏡重圓的套路,這個多少有些超出世俗的平均理解力。

不知道村上春樹今後是否依然還會寫長篇小說,但我個人覺得就算再寫,恐怕也不會在風格上有更多突破。當然,沒有突破也絕不是壞事,至少我這麼認為。就像豐田汽車,平淡中庸毫無特色,但經久耐用,性價比高,新手很容易上手,而且開得越久越覺出這車的好處來。同理,村上春樹的小說每次閱讀都不會有巨大的喜悅,但也絕不會令人失望,隨著歲月流逝,還可以拿起來反覆閱讀。

最後說一下容易引發爭議的翻譯問題。賴明珠的翻譯其實也並非就無懈可擊,甚至可以說,她的很多句法並不符合我們的閱讀習慣。這有兩個原因:1、臺灣的文字表達方式其實很多地方跟我們不同,別看用的都是漢字。最初有這個感覺,是在當IT記者的時候,發現臺灣的IT報刊用的幾乎是另一種句式,很不習慣。2、大約是忠實於日文的結果。賴明珠的翻譯據說很忠實原著,因此有些地方照搬日文句式,前後倒裝,讀起來彆扭。即便如此,也還是可讀。

即便如此,我依然不怎麼喜歡林少華。原因其實與翻譯本身無關,因為我不懂日文,無從客觀評判。但只要是他翻譯村上春樹,一定少不了前面大篇幅的導讀,甚至還有總序什麼的。除了“全面”分析作品的藝術性,還要順帶吹噓一下自己對村上春樹的“幫扶”。我讀書最不喜別人來洗腦,更用不著別人教我如何欣賞、欣賞什麼——這大概是我不喜歡林的主要原因。臺灣版這一點就做得很好,無序無跋,只有清清爽爽的正文。話說,這麼通俗易懂的小說,哪裡需要別人畫蛇添足呢。

像豐田汽車一樣的村上春樹小說——《刺殺騎士團長》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