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男旦”藝術形式的產生,至今已有1200年之久,簡單的說就是戲曲裡男扮女裝、男唱女腔的角色。是戲曲表演行式之一,在中國古典演劇史上曾是一個重要的存在和主流的構成。這種表演形式不僅存在於京劇,也存在於其他劇種之中;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男旦並不屬於反串更不等同於反串。

其實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喬治也認為男旦等同於反串,通過查閱資料方得知,反串起初並非指跨越性別的表演,而是指跨越行業的表演,比方說《跨界歌手》才是傳統意義上真正的反串表演。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反串“這一名詞在新時代又有了不同的意義。很多人以為李玉剛是“反串”表演第一人,其實則不然。

早在1986年在四川達縣。一位叫胡文閣的藝人,首次以男扮女裝的形式登臺表演。反串表演即為跨越性別的表演,可以是男扮女裝,如胡文閣、李玉剛,也可以是女扮男裝,如林青霞、葉童。總之跨行表演基本上都可以稱之為反串。

“反串”和“男旦”有很多不同,它們的區別在於:

一、產生的時代不同,“男旦”的歷史更久遠一些。換句話說,也就是古典戲曲與現代歌藝的不同的表現形式。

二、反串的形式涵蓋面更廣,涵蓋了現代歌曲以及古典戲曲的多種表現形式,而“男旦”則一直秉承古典的藝術表現形式,沒有太大的改變。簡而言之,“男旦”更精,“反串”更雜。

三、反串可以是男扮女裝,也可以是女扮男裝,而男旦僅為男扮女裝的表演形式,而且對唱唸做打的要求非常之高。反串相比之下沒有男旦的要求高。男旦沒有基本功是無法稱其為男旦的。

反串是衍生於“男旦”而來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形式自漢朝以來在社會上不被尊敬,與娼、盜並列為下九流行當,是一直被視為“下九流”的行業,過去從事男旦的演員被稱為“戲子”,由此可見一直以來男旦的社會地位是相當低的。

男旦在解放以後地位才得以平反,由其在近幾年,文化事業空前繁榮,演員的地位和收入處於歷史新高,男旦成為人們特別喜歡的行當。

男旦的要求相對於反串來講要求更高,男旦相對於坤旦來講,假聲更加厚重,有力,結實,而且由於男旦演的是男人眼中的女性,所以男旦表現出來的女性更為客觀完美。男旦在刀馬旦、武旦的表演中,優勢更是明顯高於坤旦,坤旦由於本身是女性嗓音,假聲過於尖銳,且缺乏厚度。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梅蘭芳男旦扮相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張國榮男旦扮相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尊龍男旦扮相

魯迅先生就曾經寫文批判過梅蘭芳先生,至於誰是誰非就見仁見智了,而在當時國衰民弱、急需鬥志的時代背景下,魯迅先生抨擊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的是想喚起民族的鬥志和覺醒意識罷,而他文中的言辭也並不是有多麼的激烈和不堪,譏諷之意倒一定是有的,這與魯迅先生不喜歡聽京劇有直接關係,就如同現在我們媒體的作者,如果不喜歡哪一類形式寫文發表意見無二,說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只因為對象是梅蘭芳先生,就讓這兩位在當時中國文藝界均有頭臉的人物,引起了關注,其實現在看來,也無傷大雅,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喜好的權利,就如同現今很多人都不喜歡魯迅寫的文章一樣,不必上綱上線。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我在先只讀過《紅樓夢》,沒有看見‘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時候,是萬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為她該是一副瘦削的癆病臉,現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個麻姑。”

“該君(指梅蘭芳——蕭陶注)的麻姑一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確乎比那些縮小放大掛起掛倒的東西標緻”,“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藝術也就是男人扮女人”,譏諷之意溢於言表。

以上是魯迅先生在文章裡對梅蘭芳先生的一些評價,也因這些言論,流傳至今的說法是魯迅罵過梅蘭芳,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只不過是發表一些看法罷了,談不上“罵”這個字。

男旦的藝術成就以梅蘭芳為代表,他的藝術造詣已經得到了時代的檢驗,不用多做描述。而反串藝術成就的代表人,一定是李玉剛,儘管現在也有人把李玉剛叫做男旦,但私以為,他的歌藝還行,但論到男旦的京劇表演功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了。

李玉剛的成名,不只是唱功的成功,論唱功,他在一眾歌手裡絕對是排不上號的,他的舞蹈在一眾舞者之中也絕對沒有出頭之日,他的戲曲表演能力在戲劇界也只是一般水平,但是他偏偏將歌唱、舞蹈、戲曲完美的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只屬於他的表演風格,也使得他的表演具有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說,有很多人質疑李玉剛,認為他唱歌一般,假聲也一般,跳舞也未見得多好,憑什麼走紅,他憑的是對反串藝術綜合的表現力,就是他這種看似平淡的綜合表現力,其他人卻並不具有,全國有那麼多的反串藝人,而聲名大震的,卻僅有李玉剛一人,所以,從某個角度上來講,李玉剛的成功,是對古典及現代藝術的一種完美的融合,他是繼胡文閣之後,將反串藝術從小舞臺昇華為大劇院表演並獲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而“偽娘”是指一些長相相對俊秀,打扮又比較中性,甚至有些偏於女性化的年輕男子,現在的演藝圈中,類似於鹿晗之類的偶像派明星,常常被稱之為“偽娘”,其實喬治覺得鹿晗還好吧,他只是有點韓風傾向,但形體動作還是正常男子,而一些網紅諸如那位“蛇精男”叫劉什麼來著,喬治一時想不起來了,才算是真正的偽娘。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從梅蘭芳到李玉剛,“男旦”表演和“反串”藝術,能不能一概而論

偽娘代表一著姐

而其實偽娘一詞來源於日本動漫,它是指正常男性通過女裝或被迫女裝後,達到女性化的外貌的動漫角色。偽娘擁有接近於或言等同於女性的美麗相貌、身材,同時擁有男女兩性魅力。容貌美麗且酷似女性的正常男性,即使穿上女性的服裝也沒有不協調感。其在一群女性之中也不易分辨。

單從字面意思上來講,其實也並無褒貶之分,只是一種不同於傳統常態的群體的存在,可以說也是一種審美文化的外在表現,而在現實生活中,“偽娘”一詞,似乎變成一種貶義,和傳統男性形象形成對立,而在此意義上,和“偽娘”相近的女性著男裝後有英武、陽剛之氣的現象,卻並無一個固定的概念,說男人婆也並不準確,林青霞和葉童,包括剛剛在《鳳求凰》中成功反串王意之的張馨予,她們的男裝扮相無不遜於真正的男人,但對於她們這樣的表演方式,也只能以“反串”進行定義。

“偽娘”無需太多的才藝,只是裝扮上的一種反性別行為,所以相對於“男旦”和“反串”來講,“偽娘”不具備其藝術性和觀賞性,也只是一種時代的潮流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