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占比3

原本暑期檔作為綜藝黃金檔,向來深受各大平臺青睞和重視,必將有一場鏖戰。

然而,偶像養成模式的“養成”模型備受詬病,粉絲經濟時代呈現亂象等問題直接引起了廣電總局的監管把控。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深受這一調控政策的影響,繼前段時間優酷的《真相吧!花花萬物》《週六夜現場》兩檔綜藝節目相繼下架、《中餐廳2》延遲一週播出後,原定於7月20日晚間播出的《中國好聲音》第二期,以及在優酷首播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也先後官方發佈延期聲明。

一系列動作意味著政策的“調控之手”已經正式伸出,暑期檔眾多綜藝的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偶像養成和選秀被點名,“年輕態”綜藝需帶著腳銬跳舞

7月10日,廣電總局發佈了一則《關於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對於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要組織專家從主題立意、價值導向、思想內涵、環節設置等方面進行嚴格評估,確保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堅決遏止節目過度娛樂化和宣揚拜金享樂、急功近利等錯誤傾向”。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這則《通知》沒有針對具體內容的製作和播出做出明確的限定,也並非盛傳的“最嚴限秀令”。但其卻十分明確地表示出“偶像養成類、選秀類節目將受到更多的評估和監管”。

隨著2018年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火爆,綜藝市場開始瞄準佔據大部分席位的年輕受眾群體。自從綜藝市場越來越偏向於年輕受眾,綜藝節目的發展也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而備受關懷的年輕化受眾定位也決定了綜藝節目將受到更多政策的監管和調控,從而引導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目前,《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選手的後續行程受到了嚴重影響,原定的多檔節目錄制計劃都被取消。已完成錄製的《高能少年團2》求生欲極其強,7月14日上線的正片中疑似剪除了此前曝光的《創造101》選手跳舞片段。

而愛奇藝為《偶像練習生》正式出道的組合nine percent出品的生活真人秀團綜《百分九少年》,也有消息稱其暑期播出的計劃受到了影響。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此外,備受政策“關注”的還有騰訊視頻的《明日之子2》和愛奇藝的《中國新說唱》。前幾天,便有消息稱《明日之子2》和《中國新說唱》遭遇政策監管,疑將停播和延播。目前,兩檔節目雖已正常播出,但也遭遇了重重“坎坷”,仍是政策關注的對象。

對比之下,優酷主打的年輕態情景喜劇綜合秀《週六夜現場》和脫口秀《真相吧!花花萬物》被迫下架,直接影響了優酷在暑期檔的綜藝進程,也間接阻礙了平臺在暑期檔綜藝市場的進擊。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現在看來,因為綜藝市場瞄準年輕受眾,綜藝在內容製作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受眾的廣泛性以及節目的影響力等各種因素,並不斷調整節目內容,使其文化屬性嚴謹,價值觀正直。因此,政策的“關懷”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綜藝節目也不得不“帶著腳銬跳舞”。

對於平臺而言,除了節目的原創內容與精品質量,如何在“市場競爭+監管把控”的綜藝市場上長線發展也是接下來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綜N代”大量回歸、音樂綜藝扎堆秀新意,卻未能打造現象級綜藝

兵家必爭的暑期檔,臺網都已備好利器,用心編排,計劃爭奪綜藝市場的主導權。《首席娛樂官》(ID:yuleguan001)粗略統計了整個暑期檔綜藝的編排情況,大致有46部綜藝參與到這個暑期檔的綜藝大戰中。

從臺網的綜藝編排來看,湊巧的是,各大平臺的頭部綜藝陣營裡多為音樂類節目,“綜N代”與新節目分庭抗禮。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題材上,頭部綜藝或準頭部綜藝容易出現“撞車”現象。各大衛視以及視頻平臺大多編排了音樂類節目作為頭部綜藝或者準頭部綜藝,但至今沒有“爆款”。

浙江衛視連續數年穩坐暑期檔收視率王者的《中國好聲音》改名為《中國新歌聲》再度出發,在模式升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首播即遭遇“歌聲無聲”問題,第二期又延期播出,能否再度延續輝煌,仍要看節目的水準以及選手質量、音樂品質等方面。

而湖南衛視攜手洪濤團隊斥巨資打造王菲的首秀綜藝《幻樂之城》,結合唱、演、影像呈現等多重元素,是主流衛視對於挖掘新綜藝類型的一次大膽探索。但直播關注度1.1%,全國網收視率0.88,CSM城域收視率0.93,豆瓣評分7.2,《幻樂之城》的第一份成績單沒能達到期待中的首期大爆。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江蘇衛視去年口碑不錯的《金曲撈》更新了節目模式,以新主題“挑戰主打歌”強勢迴歸,第一期的播出在同檔綜藝的衝擊下,未能激起多少水花;而東方衛視的新節目《音樂大玩家》,專注於細分創新,主打音樂創意,實力有待考量;此外,北京衛視除了快完結的《跨界歌王3》之外未在音樂類節目上做功夫。

而視頻平臺之間的角逐更是激烈,絲毫不亞於各大一線衛視的競爭。作為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超級綜藝IP,《中國新說唱》和《明日之子2》的正面對壘無疑是節目組和網友都聚焦的看點。

可惜的是,《明日之子2》深受侵權事件的負面影響,雖有實力驚豔的選手添色,但不具備成為爆款的潛質;《中國新說唱》整體選手質量下降,“回鍋肉”頻出,雖具備了多個爆款潛質,但能否突圍而出還要看後續發力。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相比之下,優酷打造了“這就是”系列的第三棒節目《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將音樂、情感兩種最泛眾元素有機結合在一起,試圖開創新的音樂節目模式。但由於《明日之子2》和《中國新說唱》已搶佔先機,《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只得避開風頭,另選合適時機上線,試圖再造“這就是”系列的不俗成績。

參與“暑期大戰”的頭部或準頭部綜藝將會覆蓋大熱綜藝的各個優勢,那麼如何在同題材節目中突圍成功,並展現自身特色,不被“同質化”,才是能夠吸引用戶的真功夫。

此外,暑期檔綜藝中,“綜N代”比新節目的比重略高,足有27部,佔了近60%,可見“綜N代”的實力仍具有不小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作為暑期檔“綜N代”的主力——真人秀也強勢迴歸。尤其是“慢綜藝三部曲”之一的《中餐廳2》,聚集了趙薇、舒淇兩大女神,“小燕子×五阿哥”也重聚一堂,再加上第一季本身的口碑和認知度,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而《演員的誕生2》《爸爸去哪兒6》等節目也選擇在黃金檔期迴歸,期待有更亮眼的創新。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綜N代”雖然有著不容小覷的實力,但如何維持上一季節目積累的品牌認知度和口碑,並打破觀眾的觀看疲態,增強迭代創新的水準以及競爭力,才是這個暑期檔綜藝市場值得關注的問題。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繼嘻哈、街舞文化後,小眾圈層再難出爆款

由於出現綜藝“同質化”現象,目前整個綜藝市場正處於過於強調頭部綜藝,腰部綜藝乏力的困局。因此,為了消除用戶審美疲勞,減輕“馬太效應”的影響,垂直細分便成為了綜藝節目創新的一大明顯趨勢,各大平臺開始積極地在腰部綜藝的內容上進行創新與試錯。從大眾爆款到圈層爆款”已經變成各大平臺製作當下綜藝節目的新追求標準。

從音樂市場來看,自從去年《中國有嘻哈》引起一大波潮流之後,小眾文化的音樂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繼說唱、街舞之後,電子音樂已經開始被開發為綜藝節目內容。與潮流文化的結合成為各大平臺垂直綜藝內容的新切入口,也是平臺發展迎來的重要機遇,但目前看來,收效甚微。

騰訊視頻在7月12日推出了《潮音戰紀》,邀請了Jony J在內的10位潮音偶像同臺競技,展現電子音樂的圈層魅力,但遺憾的是並沒有收穫喜人的播放量,也沒能引起更多的關注和熱度。

綜藝大混戰:偶像選秀遇政策瓶頸,綜N代佔比3/5,小眾圈難出爆款

不僅音樂類節目注重中小體量題材的開發,其他各類題材也推出了相對小眾的內容,採取以小博大的競爭策略,但效果略有欠缺

愛奇藝的棋牌競技節目《夢想奇牌》,雖然節目模式、內容創新,但在各類綜藝的衝擊下,缺少突破的實力;多家衛視祭出的垂直類節目,如東方衛視的家居改裝節目《夢想改造家》、江蘇衛視的知識類脫口秀《知識就是力量》等,前期關注度、話題度並不高,缺少成為爆款的因素。而深受期待的優酷《這就是灌籃》,能否貼近目標群眾,贏得更多關注和熱點,成為未來的爆款,還需要進一步考驗。

為了吸引重參與感、場景感、沉浸感的95後群體,當下的綜藝市場開始從大眾領域不斷延伸至小眾領域,試圖通過擊穿小圈層而輻射到大眾圈層。而電子音樂、街頭籃球等鎖定某一特定青年圈層的新題材,能否接受住國內綜藝市場的考驗,甚至打造新“爆款”,帶動綜藝市場的新風口,也將成為暑期檔關注的焦點。

歡迎訂閱“首席娛樂官”,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