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文 │ 乒乓媛

2011年《我可能不会爱你》横空出世,一扫台偶剧日渐式微的颓势,不但让“千年难修”的男闺蜜李大仁和轻熟御姐程又青火遍两岸三地,更让“30岁初老女孩的爱情选择”和“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情”等极具讨论度的话题成为热门。

时隔七年,披着“内地版《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外衣,自带《我的前半生》原班人马的光环,《爱情进化论》正式播出了。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很多人带着追忆和怀恋的心情开始追剧,希望重温那个关于友情和暗恋的温暖故事。“为了更适应本土化”,在人设和情节上,《爱情进化论》都做了一些调整,男主由暖心热情的地检督导李大仁,变成了温厚内敛的牙医鹿飞;女主职位不变,但成了更加张扬的艾若曼,身边还多了个话痨闺蜜;男二也附加了个女主暗恋十多年的校园男神身份。

一个单向暗恋的故事,变成了连环暗恋的“死局”,情节更加丰富,观众却并不买账。自8月2日至今,剧集已播出5集,网络总播放量还未过亿,且分集播放量一集低过一集。豆瓣由于评分人数不足,至今没开分。对于这次翻拍,网友普遍反馈,“剧情方面略老套”“演技不够旁白来凑”。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小清新小文艺小矫情不是那么好学的

改编剧最为人诟病之处体现在两个极端,其一为翻版复制,其中日改剧是重灾区,曾经的《深夜食堂》因为毫不顾忌中日社会文化区别,一味“复制粘贴”,而广受质疑。其二为消解重构,近几年很多经典电视剧的再创作,都是如此,尤为典型的是于正版《笑傲江湖》,人设的颠覆和剧情的嫁接,都令它一度深陷舆论漩涡。

吸取之前的经验,《爱情进化论》力求平衡改编和还原,在改变人设的同时,也尽量保留原著的气质。为做到这一点,剧集中很多时候,都出现了台词、场景与原剧分毫不差的情况。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但七年前的《我可能不会爱你》无论从风格、立意,还是角色演绎,都带着台湾偶像剧典型的清新小文艺范儿,在当时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的瞩目。同样的格调原样复制到内地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

两版剧集都是以梦开头,不同的是原剧梦境发生在自己工作多年的商场中,与时间具象的大小“毛球男”,展开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大战,最终与17岁的自己面对面,梦境支离散乱,既切合人物实际和梦境特征,又有趣诙谐地揭露了轻熟女性的内心惶惑。而《爱情进化论》中的梦境充斥着公主、仆从、城堡和玻璃舞鞋,十足的浮夸风公主梦,实在看不出梦境所包含的隐忧,与高中时的自己相遇的场景,更是令人莫名。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开篇即奠定了两部剧集的风格上的区别。

原作更加生活化,剧情台词时刻将观众带入一个初老女性不安的内心,再加上经典的台式旁白,有些小矫情,但却辅助着流畅剧情,阐明了一个个成人世界的“潜规则”,起画龙点睛之效。就连剧中缠着女主不放的那份“不安”,也带上了一股文青范儿。

而《爱情进化论》更加凸显主角艾若曼高傲不服输的内心,梦幻感十足,却难以看出对时间的忧愁,也与全剧“熟女焦虑”的主题产生隔断。而过多地依赖大段旁白,表达人物真实内心,推动剧情发展,也使得剧集中的剧情转折和人物冲突过于寡淡。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台式小清新的全盘复制,带来的不是怀旧感,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不如在原作基础上另起炉灶,脱离“熟女焦虑”和“婚姻压力”的主题,以更加独立的都市女性形象,重构一个关于暗恋的温情故事。

永远的主角程又青vs生活的配角艾若曼

原作中的女主程又青,被网友评价为“生活中永远的主角”,并不是说她的人设多么完美。事实上程又青有很多缺点,性格过于强势霸道,有些得理不饶人,因此并不讨同事喜欢;情感上却又欠缺果断,隐隐有些绿茶,被炮灰男助理的攻势吸引,在复合的前男友和暖心的男闺蜜之间犹豫不决。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但程又青的扮演者林依晨软萌可爱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程又青身上的瑕疵。同时人物身上自信强大又仗义的气质,与亦刚亦柔的反差萌,都让人对这个人物既愤愤又敬佩,甚至会有些羡慕。

张天爱的形象自带强势气场,为了表现主角艾若曼的自信,又增加了很多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用力过猛的同时,也无形中造成了俯视一切的不屑姿态。

在校园戏份中,两版剧集中都有女主参选班长落选的剧情,但程又青一直以来帮助同学、贴心仗义的行为,广受女同学欢迎,所以在落选后,观众才能切身感受到她遭人背叛的愤怒伤心。而艾若曼却一直与同学隔离开来,甚至在利用班长的公信力威胁同学守纪律后,自己违规去偶遇男神,因而艾若曼落选后的痛哭疑惑,只让人啼笑皆非。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而在职场中,艾若曼盛气凌人的态度本就令人不适,再加上为了商业效果,职场戏份中填入了大量广告词,职场交锋显得空洞苍白。同样是受顾客刁难的戏份,原作演出了程又青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爱情进化论》中的艾若曼则完全被顾客左右,最后还是前男友帮忙解了围,剧情实在难以让观众对主角“销售女王”的身份产生认同。

像程又青一样,不完美但令人敬佩的独立女性,更加贴近生活,她们注定会成为人生的主角。但像艾若曼这样过于尖锐的人设,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且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一味好强的人,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这也是程又青广受欢迎,而艾若曼却相形见绌的原因。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7年的价值观变迁

从目前的播出效果看,《爱情进化论》没能续写当年原作的神话,反而在原作的对比之下黯然失色。其中有剧本改编和影视制作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剧作价值观的过时。

几年前,熟女的年龄和婚姻焦虑,还是一个普世概念。那段时间,与此相关的影视作品也呈爆发之态,《剩女的黄金时代》《剩女的代价》《咱们结婚吧》等,都与“恨嫁”“剩女”话题相关。

而2011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更是精准地戳中了当时观众的心理诉求——30岁初老女孩的情感生活。甚至更进一步,剧集为正深深焦虑的轻熟女们,创造了一个梦幻的爱情美梦——无私守护的骑士,最终会拯救焦虑无措的女孩。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而到了2018年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早已发生了改变,“嫁个好人,婚姻美满”早已不是女性幸福的标配。事业上的成功、心理上的满足和发自内心的快乐,更能使日渐独立的女性感觉幸福和圆满。

相比七年前职场女性的代表程又青,当代都市女性的心理更加强大。虽然对年龄和时间的在意,是女性永恒的命题。但自称“少女”的女性早已不再把它们与“婚姻焦虑”对等,也更加不会承认,所谓“初老”“半熟”“剩女”等外界附加的标签,属于自己。

七年后,“伪独立女性”艾若曼,带着半熟女的标签,和“28岁嫁人难”的奇怪观念,出现在银幕中时,就注定了她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心理诉求,只能在众多银幕人设中黯然失色。

翻拍剧,从来都不是一个省事的选择,对原作的改编和取舍,要考虑方方面面。在剧情观念上复制粘贴,在人设上刻板塑造,《爱情进化论》播出即失利,并不出人意料。从播出的剧情来看,剧集的精细度和完成度都难比原作。

但后期对情感的反思,却可能比原作更加深刻。相比原作结尾粗暴地以男友出轨,解决复杂的情感线,《爱情进化论》对爱情与友情的取舍或许更有看头。但最终是引发全民“爱情友情,孰轻孰重”大反思,还是流于肥皂剧的情感大乱炖,我们拭目以待。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