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nova 3:AI攝影時代的nova新流派

018已是進程過半,回顧過上半年手機新機發布情況,已經從“全面屏”過渡到“人工智能(AI)”之上,各大廠商紛紛宣傳自身手機的“AI性能”, AI影像當仁不讓的成為AI之下的主角。

華為nova 3:AI攝影時代的nova新流派

回顧手機拍照發展歷史,從拍照功能被帶入到手機當中,距今已經過去18年的時間了,首款內置攝像頭的手機誕生於2000年,來自夏普J-SH04,其內置了一顆11萬像素CCD攝像頭,雖然“像素感人”,但是為手機拍照功能的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卻無法否認。

在第一部拍照手機誕生之後,手機內置拍照功能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先後從功能機拍照時代,再到智能機拍照時代,再到現在的AI拍照時代。

功能機拍照時代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國外品牌才是市場的主流。2007年,採用Symbian系統的Nokia N95將諾基亞帶入到了全盛時期,500萬像素的攝像頭加上自動對焦功能,在實際拍照效果上完勝初代智能手機的iPhone。

盛極而衰,這個詞形容諾基亞在合適不過了,三年後角色逆轉。2010年iPhone 4正式發佈正式發佈,500萬像素的蘋果手機採用了當時遙遙領先的攝像頭傳感器,拍照效果大幅提升,也讓前置攝像頭開始流行起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國內廠商開始向智能手手機發力,華為,OV,小米開始崛起,拍照能力不斷增強,更是創造了多個業界首創,如華為P20的三攝等。

到AI拍照時代,各大廠商紛紛賦能AI拍照,搶佔先機,以獲取用戶對其品牌認同與粘度。AI拍照從當的市場上看,主要可分為“三個流派”:“芯片派”,“攝像頭派”與“算法派”。

芯片派:即在手機配備了一個專門處理AI任務的芯片,處理AI過程實質是需要大量的計算,所以配置專門的、算力強大的硬件芯片能夠有效提高運算效率。基於本地專用芯片來實現AI攝影功能的手機,能夠實現對各式各樣的攝影需求進行通用加速處理,並通過不斷學習提升AI能力。蘋果的A11仿生芯片,和華為的麒麟970都屬於AI芯片,不過麒麟970 有專門處理圖片的NPU,效率更強一些。

攝像頭派:這一派的代表者,諸如谷歌的pixel2,其採用結合雲計算與算法集群處理AI拍照與視頻任務應用,其秘訣是在攝像頭區域裡藏了以算法和AI圖像處理單元完成動態模糊攝影等攝影能力的補償,甚至以算法實現對空間感等攝影元素的AI計算,其好處是雲計算圖像能力更強,弊端是AI圖片需要通過網絡實現,安全上不如本地處理,另一方面也存在受網絡影響,處理效率不穩定的情況

算法派:比如小米、OV等國內大多數機型都屬於這一類型。依靠提升原有芯片CPU、GPU計算能力來滿足AI算法需求,把AI運算應用於拍照等等用戶最容易感知到的地方,但是兼職再好也要協調工作,相較專門處理AI算法的NPU來說,還是會存在差異的。

這正因如此,現在國內眾多依靠算法來強調AI拍照筆者還是持保留態度的。靠提升原有芯片算法的AI拍照能否真可以進行場景識別,高通845計算能力或許還能勉強滿足,6系芯片真的能滿足需求嗎?據OPPO R15宣傳報道16種標籤,多達120種場景給用戶選擇,但通過筆者的實操,操作頁面並沒有顯示相關信息,倒是華為手機拍攝頁面裡有AI標識,打開關閉有畫面效果確實有明顯變化,打開AI時還會對所攝場景文字提示,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只有實力還是希望大家都展現出來的好。據說即將發佈的nova 系列搭載了旗艦級芯片,AI識別能力應該是和旗艦機相媲美的,用OV的價格享受高端機的服務,看來nova也是下了血本的。

華為nova 3:AI攝影時代的nova新流派

不僅如此,發佈的nova 系列在四攝鏡頭上進行了再次升級,前置升級到了2400萬雙攝,若真是如此,相比市場上同檔價位的X21,前置僅配備了1200萬的單攝,孰強孰弱無需多說。另外還增加了前置場景識別,這是目前所有手機都沒有提到過的,讓人美同時景也美。後置則採用了2400萬+1600萬雙攝鏡頭,讓用戶在nova系列上便可享受到旗艦機的攝影感受。

華為nova 3:AI攝影時代的nova新流派

在AI氾濫的時代,AI拍照孰強孰弱,還需要市場來評判。根據已有消息,華為將在本月18發佈nova 3系列產品,期望這款“高顏值,愛自拍”的手機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