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物「木棉袈裟」,傳到這個韓國和尚徒弟的手裡就不知所蹤了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一位韓國僧人“浮海西渡”,來到當時的京都長安。此人原是新羅國國王金興光的第三個兒子,因為崇佛,而在本國郡南寺出家為僧,人稱“金和尚”。金和尚身份特殊,到長安之後即受到唐玄宗的接見,被安頓在禪定寺。

在長安小住了一段時間之後,金和尚開始了他在中國的雲遊之旅。最吸引他的去處,則是四川資州的德純寺(今天四川資州縣寧國寺),那裡的主持智詵禪師手中持有達摩祖師傳承下來的木棉袈裟。

佛教聖物“木棉袈裟”,傳到這個韓國和尚徒弟的手裡就不知所蹤了

1984年,福建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嘉民影業公司聯合拍攝的電影《木棉袈裟》,是中國電影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讓木棉袈裟這件佛門珍寶聲名遠播。電影裡的情節純屬虛構,但在佛教史上,木棉袈裟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即將其視為信史而寫入了史書之中。梁武帝時,南天竺僧人、天竺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其禪宗正統傳人身份的憑證就是那件木棉袈裟。

菩提達摩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本土已有不少佛教宗派,宗教派別內部的彼此排斥也很嚴重,據傳達摩本人就是被人毒害致死的。臨終前,達摩將袈裟傳給了斷臂求法的弟子慧可,並對他說:“我緣此毒,汝亦不免此難,至第六代傳法者,命若懸絲。”

佛教聖物“木棉袈裟”,傳到這個韓國和尚徒弟的手裡就不知所蹤了

慧可得到袈裟之後,為避“汝亦不免此難”的警語,入山隱居四十餘年,方才出世傳教,但最終仍然受到其他佛家宗派的迫害,未能逃過劫數,被官府視為“妖人”處斬(也有史料記載慧可逃過了這一劫,最後得以善終)。

慧可之後,袈裟傳與患有風疾的弟子僧璨。僧璨之後,傳與弟子道信。唐太宗對佛教興致索然,但據說對木棉袈裟卻興趣濃厚,曾三次命道信入京,但都被道信婉拒。道信之後,袈裟傳與弘忍。弘忍之後,袈裟傳與惠能。在惠能手中,木棉袈裟完成了它的禪宗正規道統憑證的使命,女皇武則天崇信佛教,宣稱自己是彌勒佛轉世,用一領摩納袈裟和五百匹絹從惠能手裡半買半搶,取走了木棉袈裟。

佛教聖物“木棉袈裟”,傳到這個韓國和尚徒弟的手裡就不知所蹤了

無相禪師

女皇本人並不需要木棉袈裟,她取走袈裟,更多的還是出於政治而非宗教目的。得到袈裟之後不久,她就將其歸還給了佛教界。不過不是還給惠能,而是賜給了同屬弘忍禪師弟子的智詵禪師。

金和尚來到德純寺的時候,智詵禪師早已去世,袈裟傳與弟子處寂。處寂本意是不見金和尚,但金和尚為示誠心,便在廟門外燃指為燈,終於打動處寂,收他為徒,賜法名無相,也就是後來克幽禪師的業師無相禪師。

佛教聖物“木棉袈裟”,傳到這個韓國和尚徒弟的手裡就不知所蹤了

處寂圓寂之後,木棉袈裟傳給了無相禪師。據敦煌出土的《歷代法寶記》記載,無相禪師之後,袈裟傳與了弟子無住,也就是廣德寺的開山祖師克幽禪師。可惜的是,克幽禪師和廣德寺成了木棉袈裟這一佛門至寶可考據的傳承路線中的最後一站,此後便去向不明了。但這也可見,進一步考究廣德寺的歷史還有著巨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