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智能供應鏈是中小企業進化的唯一出路

亞馬遜(AMZN)日前發佈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共錄得淨銷售額510.42億,相比2017年同期的357.14億元上漲了42.92%。與此同時,亞馬遜的市值逐年增長,劍指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

去中心化智能供應鏈是中小企業進化的唯一出路

另有數據顯示,亞馬遜的實體店業務為2018年第一季度增加了42.6億美元的收入,佔總收入的8.35%,其中大部分則來自亞馬遜以130多億美元價格收購的全食超市。全食本身擁有的完整供應鏈體系,為亞馬遜涉足食品零售業提供了全新機會,不僅可以為其解決運輸、食品保鮮等一系列難題,大幅降低供應風險,還可為線上客戶提供飲食產品。可以說,亞馬遜之所以願意花大價錢收購全食超市,原因之一就是看中其供應鏈能力。

供應鏈的崛起還成就了星巴克、海底撈

不僅僅是亞馬遜看中供應鏈,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國內網紅餐飲品牌海底撈,無不是在解決了供應鏈管理上的困境後,實現大規模擴張的。

據不完全統計,星巴克在全球51個國家有超過16700家零售門店,每週約有500萬客人上門消費,龐大的市場需求使得星巴克建立屬於自己的供應鏈體系——眾多來自拉丁美洲、非洲、亞洲的供應商定期向星巴克提供咖啡豆,星巴克對供應商們實施了完整的評量系統和數據庫,可以精準的評估每家供應商的績效,從而提高與供應商合約談判的籌碼,讓合作的供應商有更大的配送量,最終降低物流成本。

而國內的網紅餐飲品牌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高效協同的供應鏈。海底撈旗下的蜀海投資就是海底撈供應鏈的核心運營機構,早在2013年,海底撈的後臺供應鏈就真正實現了全國全網平臺化服務,集中化採購、集中化中央廚房處理,說海底撈的供應鏈是傳統餐飲領域供應鏈的標杆,也一點不為過。

中小企業距離成為“星巴克”、“海底撈”,其實就差一個供應鏈

但實際上,並不是每一家零售企業都有像亞馬遜、星巴克或是海底撈那樣的實力和財力,投入重金和技術籌建一個高效協同的智能供應鏈體系。

京東的領軍人物劉強東在4月份的“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公開表示:“我們(京東)不是一個電商公司,我們是一個用技術來打造供應鏈服務的公司,是用技術為我們的品牌商提供供應鏈服務的。”看似為零售企業賦能的背後,卻讓人不由得猜測,未來京東是否會做成亞馬遜的FBA物流體系——即除了配送自己自營的產品,也配送第三方賣家的產品,這些產品經過亞馬遜檢驗,得以進駐他們的倉庫。而一旦從京東的倉庫直接發貨,對於一些中小賣家(企業)來說,將不會再有流量。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車、貨或者資金都不是優勢,中小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通過時間沉澱下來的人脈和渠道資源,這是中小企業的核心資產。而一旦中小企業選擇與京東這類“中心化”的平臺合作,平臺強大的吸附能力會將中小企業累積數十年的渠道、商流、用戶流等資源快速融入其中,很難再分離。換句話說,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選擇與諸如雲媒這樣的“去中心化”平臺合作,做強主業、優化存量,共享共生、共創共贏,讓自己進化成為智能供應鏈公司,才是最好的選擇。

“麥當勞之父”雷·克洛克曾經說過:“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培養供應商對公司的忠誠度,那就是保證這些人可以賺到錢。”正是抱著“有錢大家賺”的理念,麥當勞能充分讓利給供應商,而這些供應商也願意為麥當勞“打前站”,共同培育市場,維護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