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自駕奧地利,薩爾斯堡貌似是必過的一站

薩爾茨堡(Salzburg)位於奧地利中部的薩爾茨堡州和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交界處,在德國慕尼黑以東150千米,在奧地利維也納以西300千米。地處阿爾卑斯山北麓,南面是高山連綿,北面卻是 一馬平川,最近的高峰是翁特峰(Untersberg),海拔1973米,距離市中心僅5千米。薩爾茨堡是一座山城,市內有多座原始的山丘,包括要塞山(Festungsberg,542米)、蒙西斯山(Mönchsberg,540米)、萊恩山(Rainberg,511米)和卡布金納山(Kapuzinerberg,640米),是歐洲綠化覆蓋率最高的中心城區。薩爾茨堡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薩爾茨堡城市的標誌,要塞長250米,最寬處150米,是中歐現存最大的一座要塞。總長225千米的薩爾茨河流經薩爾茨堡,它是地跨奧地利和德國的因河的最長和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

這樣的地理位置不管咋樣的遊走線路都會經過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薩爾茨堡靠近德國邊境,是偉大的作曲家莫扎特故鄉,是奧地利巴洛克古建築勝地。市區面積不大,教堂眾多,非常適合徒步漫遊。美麗的薩爾茨河把薩爾斯堡分成新城、舊城兩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歷史久遠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綠樹成蔭的園林和千姿百態的噴泉,把薩爾斯堡打扮得格外美麗。這裡還有充滿中古特色的引人遐思的民居、莫扎特誕生地、莫扎特音樂學院、莫扎特廣場和莫扎特紀念銅像等。阿爾卑斯山的秀麗風光與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渾然一體,使薩爾茨堡被譽為全世界美麗的城市之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文明保護區

老城不大,把車停在老城外,徒步就能完成老城區的遊覽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這邊的公交司機也絕對是技術一流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老城內也是遊客眾多

不過你要是圖清淨,貌似9點前這邊還是蠻幽靜的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懶的爬山,可乘坐纜車登高一觀城市全貌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薩爾茨堡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公元45年薩爾茨堡獲得城市自治權。公元5世紀建成了第一座修道院聖彼得修道院。699年巴伐利亞公爵將薩爾茨堡這座古羅馬城市獻給了薩爾茨堡的第一任主教魯佩特,以便主教在這塊土地上傳教,並將新建的聖彼得修道院作為他的住所,魯佩特成為聖彼得修道院的第一位院長,此後他也成為了薩爾茨堡的主保聖人。

“薩爾茨堡”(德語:Salzburg,意為“鹽堡”)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755年,因附近的鹽礦和城堡而得名,薩爾茨堡主教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壟斷鹽的銷售。739年薩爾茨堡成為主教的駐地,774年薩爾茨堡大教堂第一次落成。798年4月20日,應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的請求,教宗利奧三世將薩爾茨堡升格為大主教的駐地,管轄幾乎整個老巴伐利亞地區,即下巴伐利亞、上巴伐利亞、上普法爾茨和如今奧地利的大部分地區。此後薩爾茨堡先後曾是屬於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15世紀後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薩爾茨堡著名的要塞是由大主教格布哈德從1077年開始建造的,但他並沒有親眼見到要塞的完工,由於格布哈德在1076年的繼任權鬥爭中站在教宗的一邊,1077年又曾支持對立國王施瓦本的魯道夫,因為不忠實於亨利四世,這位大主教在鬥爭結束後被驅逐,而由亨利四世任命了一位對立大主教。最終是由格布哈德的繼任者們完成了薩爾茨堡要塞的工程。

由於大主教巴本堡的康拉德二世[4]在沒有經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同意的情況下就於1164年掌管了薩爾茨堡,腓特烈一世在1166年派兵,薩爾茨堡被腓特烈一世親信的軍隊在1167年4月4日的夜晚嚴重摧毀。其後的1168年,由腓特烈一世的侄子波希米亞的阿達爾貝特三世[5]出任薩爾茨堡大主教,但在1174年由腓特烈一世授意雷根斯堡議會又將其免職,6月26日由貝希特斯加登的海因裡希出任對立大主教,但他並沒有獲得教宗的認可。1177年簽署威尼斯和約後,海因裡希和阿達爾貝特三世同時放棄大主的的職位,由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康拉德接任,在康拉德1183年應召去美因茨做大主教後,阿達爾貝特三世重新回到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座位上,直到他去世。

大主教埃貝哈德二世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堅定支持者,他在薩爾茨堡的歷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1200-1246年間將封建貴族的統治權、司法權和城市的管理權集合一身,大主教成為薩爾茨堡的最高統治者,而他由於出色的執政成績被譽為“薩爾茨堡之父”。

此後薩爾茨堡的影響力越發重大,從1322年米爾多夫戰役以後,薩爾茨堡開始與相鄰的巴伐利亞為敵。1328年在大主教的授權下,薩爾茨堡逐漸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內的一個獨立國家。1348年至1349年間遭遇黑死病侵襲,薩爾茨堡損失了約1\3的人口。148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認可薩爾茨堡享有城市議會和市長的自由選舉權。1511年大主教柯茨察赫的萊昂哈德採取強制手段,逮捕薩爾茨堡的市長和議會議員,強迫他們放棄所有城市特權。1524年德國農民戰爭爆發並蔓延到了奧地利,期間的1525-1526年,薩爾茨堡也爆發了持續3個月之久的農民和煤礦工人起義,起義農民圍攻薩爾茨堡要塞,要求減輕負擔、廢除農奴制和恢復他們的基本權利。

就在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開始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後幾年,薩爾茨堡的大多數市民已經對新教持寬容的態度,加之市民們對大主教韋倫堡的馬特豪斯·朗格專制統治的不滿,1525年的農民戰爭將市民對新教的同情公開化。在1590年前,薩爾茨堡幾乎所有信仰新教的家庭被迫背井離鄉,而這些家庭中不足15歲的孩子必須留下來,交由天主教家庭領養。1731年大主教菲爾米安的利奧波德·安東制定了所謂的“移民政策”,再次驅逐了2萬薩爾茨堡的新教徒,同年的深秋季節,又有4000名女奴和農場工人被逮捕並驅逐,第二年又開始驅逐手工工人和農民,約有25%的被驅逐者在放逐的路上死去。直到1740年,倖存的被驅逐者才在普魯士國王的多次交涉下獲得了一部分賠償。由於驅逐新教徒,薩爾茨堡主教教區的人口大幅減少,造成了災難性的經濟危機。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薩爾茨堡擁有眾多的劇院、音樂廳、電影院和博物館等。薩爾茨堡音樂節自從1920年以來每年夏天舉行,創始人是奧地利詩人雨果·馮·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s),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的薩爾茨堡國際音樂節。與之相映成趣還有著名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在1967年創辦的復活節音樂節。每年1月27日左右的一週是薩爾茨堡的莫扎特周,紀以紀念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薩爾茨堡的偉大音樂家莫扎特。

1965年,好萊塢電影《音樂之聲》在薩爾茨堡與其附近的山區拍攝,故事是根據一個薩爾茨堡修女的真實經歷改編的,主人公的原名為瑪麗亞·馮·特拉普,她被派到一個奧地利家庭照料7個失去母親的孩子,瑪麗亞和孩子們組成了一個家庭合唱團在奧地利巡迴演出,她與特拉普男爵相愛並結婚,二戰爆發後中她們一家經歷千辛萬苦,憑藉著唱歌,逃離了德國納粹佔領下的奧地利。影片獲得了同年10項奧斯卡提名,最後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和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在內的5項,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遊蕩在薩爾斯堡(奧地利)

更多內容可關注我的訂閱號“拍照的阿步” “步恩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